互联网公司的管理神话破灭

标签: #技术与商业 互联网 企业管理 字节跳动 腾讯 | 发表时间:2024-02-04 17:21 | 作者:评论尸
出处:https://1q43.blog

价值观,OKR,花名,弹性工作制等……

在过去的 20 年里,互联网行业为企业管理界贡献了许多花活儿,这其中有些是中国互联网原创的,也有不少是从硅谷学习而来属于全球互联网行业通行。

当互联网行业处于黄金上升期的时候,几乎每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要或多或少的对外输出一下自己的企业管理方法论,有的是通过创始人演讲,有的是通过出书,也有类似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直接以被投企业家俱乐部的形式来影响自己投资的创业企业。

然而,随着互联网黄金增长期的结束,全球互联网普及红利(对国内来说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我们惊讶发现从 2020 年开始,许多过去互联网行业高举高打的管理概念正在失效……或者说,它也许从来就没有有效过。

站在这个时间点去回顾互联网公司曾经沉淀下的那些方法论,我们会发现无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还是 Google、Amazon 和 Netflix。他们的企业管理方法论可能都存在错误归因——低估自己所乘着的时代东风,高估了自身的努力(管理行为)。

因为在企业管理界,有一些明显的错误答案,剩下的全都是“正确答案”。

这是我看最近一本书《 大厂人才》的感受,这本书由穆胜咨询合伙人娄珺(Samantha)出品。书中详细横向评测了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华为等多个大厂的管理体系,并间或的对这些不同模式与传统企业管理制度做了比较。

原书作者在结论上总结的比较委婉,但我结合自身的大厂工作经历以及对本书阅读的感受,可以直说:所有互联网大厂的管理创新,可能都是画蛇添足。

以全书反思性最为明显的 OKR 为例,OKR 的“始作俑者”Google 在 2022 年启用了新的管理工具 GRAD(Googler Reviews and Devlopment, 谷歌员工评价和发展),GRAD 是一种更为绩效(偏向 KPI)而非目标导向的管理工具。

根据书中的描述,Google 使用 GRAD 取代 OKR 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 OKR 的反 KPI 属性,导致日常业务中大量的经常性工作无法被考核,OKR 只能作为该公司更大的管理机制 Preformance Management 一环使用,并且只能覆盖 40% 的工作。第二个,则是 OKR 复杂的流程和评价机制本身让员工不堪重负,在许多时候,反复的对齐、拉通、复盘比简单的定期考核一个业务指标是否达成更让人痛苦。

OKR 在国内的忠实粉丝字节跳动也在 2023 年调整了它们的考核方式与考核节奏,比如从双月回顾改为季度回顾。

在 OKR 以外,一些曾经在发展早期宣誓要“去 KPI 化”的企业也在最近重新回到 KPI 考核的道路,比如百度和小米。

阿里巴巴的花名机制,也在实践中与原本的设立初衷背道而驰——原本是为了淡化职级加强扁平化管理,结果真的搞成了“江湖味儿”,公司内“门派林立”。腾讯的“赛马机制”和“自下而上”也一度使得公司缺乏 Big Picture,漏球了信息流和短视频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业务。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现代企业的本质是个体分工协作的产物。它的作用是将一群人以特定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个人无法实现的伟业。这意味着巴别塔可以有很多种建成方式,只要没有上帝来捣乱,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通天,而“上帝来捣乱”的方法,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是对的。

从 2023 年全球互联网行业的大裁员和惨状来看,互联网的企业管理方法论创新,别说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企业,甚至可能连互联网行业自己都不合适。比如,早期的字节跳动被称为“App 工厂”,上一个火一个。从字节跳动在 2017 年全面启用飞书之后,就再也没有上线过任何一个现象级产品。腾讯方法论无法让腾讯复制微信,字节方法论也无法让字节复制抖音。

这意味着无论是飞书提出的“先进团队先用飞书”还是阿里的“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陷阱。

如果你相信这些从互联网公司来的工具、人才、方法论能够帮助你原本陷入困境的企业重振旗鼓,那你就要倒大霉咯。

这个观点倒不是书中提出的,而是我之前从字节的方法论观察到的。众所周知,虽然字节其实并不怎么输出企业管理方法论(比起阿里巴巴),但飞书却从诞生之出将“方法论”与产品捆绑进行销售。飞书在所有的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备受好评,甚至连百度和阿里的一些团队也私下使用飞书进行一些边缘项目的协作,确实配得上“先进团队先用飞书”。

但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由落后构成的。

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是我在一次参会成员年龄稍大的会议上,用飞书分享我自己的稿子(就是那个几万字的稿子)。我讲到一半,一个听众问我:你讲到第几页了?

我愣了,我讲到第几页了?飞书没有页数啊,因为飞书就没想过会有人把电子文档打印出来看。

提问者 50 多岁,以我和大多数互联网员工的视角看确实算是“岁数大了”。但他实际上也是从 90 年代开始用电脑的“弄潮儿”,你怎么都不能说人家“数字素养”不行?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几乎所有的在线文档都不支持“尾注”这个在学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其实还有“修订模式”),以至于金山文档至今可以拿到腾讯文档和飞书文档都拿不到的市场份额。

是因为各种眼花缭乱的在线文档不够“先进”吗?不,是因为太过先进了,与落后的现实世界并不匹配。

除非你假定一个 35 岁全员退休的社会,否则向落后兼容,就是一个先进管理工具与生产力工具的最重要基础要素。

这个事情在 SaaS 市场其实被反复验证,所有人都说中国的 SaaS 市场不好做,然后找了许多许多理由。但时至 2024 年,就没有几家企业开门做公司敢不买 Microsoft Office,连免费的 WPS 都是因为和 Microsoft Office 做的“一模一样”,才能抢到这部分市场。以至于我之前和@ 汐笺 聊 SaaS 的时候说:

你如果做了一个办公三件套,觉得自己很创新,和 Office 长得不像。那一定是你做错了,因为微软办公套件里的每个按钮都有一个你们整个团队那么多的产品和研发,还对应了 0.x%~x% 的市场份额。

你日常可以用飞书,用 notion,用 Obsidian,甚至你在小团队里也可以用这些新工具来协作。然而,一旦你要进入到更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你就离不开 Microsoft Office。字节跳动的 GR 和政府打交道也丢飞书链接吗?阿里巴巴和腾讯合作签合同难道用钉钉文档做前期互审吗?不可能的。

不仅在工具层面如此,在管理工具层面也是如此,OKR 是一个所谓“面向创新”的管理工具。但即便是在人类密集创新的最近半个世纪里,创新也并非企业的常态。创新带来的是新增长点,但这个点一旦被创出来了,后面的增长工作无一例外是由海量的人与资金在枯燥的日常工作中驱动的。

这两年其实也刚好有一个对比,一方面是由于裁员数量增大,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关于“空降阿里员工”的吐槽多了起来。大致的故事模版就是中小厂,来了一个阿里高 P,进来就搞一通管理+工具的改革,风风火火干三个月,轻则业务下降,重则公司倒闭。

另一方面,马斯克在 2022 年末收购推特,主打一个干翻所有管理理念,什么必要岗位,先裁掉一半员工再说。什么切换服务器要半年,我亲自坐私人飞机给你网线拔了——结果是 X 的主要业务数据并没有下滑,甚至在 AI 新业务上的进展也优于 Google。

书中也特意配了一个维度来证明这一点,这是我非常佩服作者的。她竟然能想到用几大公司离职员工的创业成功率来恒量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而数据是这样的:

公司名称 离职员工创办公司数量 上市公司数量 IPO上岸率
华为 481 25 5.2%
美团 115 3 2.6%
腾讯 720 18 2.5%
阿里巴巴 941 16 1.7%
字节跳动 21 0 0%
数据来源:穆圣咨询、IT桔子

这个维度并不严谨,因为这个数字本身就会有漏算,而且创业成功也并非 IPO 一个衡量指标。但是我们会非常明显的看到对自己价值观与方法论自视甚高的阿里巴巴在这个比较中是非常落下风的。

在这本书中,华为是作为“传统企业”被拉进来与互联网公司做对比的,因此在横评中的每一项,华为几乎都有优势,不免让人觉得这是不是作者在拉偏手。但华为的成功本身由华为的管理方法论决定的吗?华为的方法论在别的企业执行的下去吗?

众所周知,华为在人才管理方面曾做出过一些超乎民企可及范围的事情。类似的情况,拼多多也在电商消费纠纷上有一些“别人做不到的能力”。所以,不管你想要在自己的企业里实施奋斗者文化,还是想要对供应商实施“仅退款”政策,还是要创始人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所以,还是回到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企业管理界有一些明显的错误答案,剩下的全都是“正确答案”。在吸收别人的经验时,错误的总比正确的更重要。只要你的企业还没黄,就不要轻易效仿别人。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下行周期里,企业黄了也不一定是你做的不对, 试图模仿先进者只会让你黄的更快。

相关 [互联网 公司 管理] 推荐:

互联网公司的管理神话破灭

- - 虹线
价值观,OKR,花名,弹性工作制等……. 在过去的 20 年里,互联网行业为企业管理界贡献了许多花活儿,这其中有些是中国互联网原创的,也有不少是从硅谷学习而来属于全球互联网行业通行. 当互联网行业处于黄金上升期的时候,几乎每家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要或多或少的对外输出一下自己的企业管理方法论,有的是通过创始人演讲,有的是通过出书,也有类似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直接以被投企业家俱乐部的形式来影响自己投资的创业企业.

北美互联网公司求职记

- - 雷锋网
@zellux,雷锋网已取得作者授权, 原文链接. 最近签掉了 offer,找工作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在这里写一点面试体验和心得,希望对有兴趣去北美工作的朋友有所帮助.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国内硕士在读,明年毕业,没有牛 paper,也没参加过 ACM-ICPC 竞赛. 在实验室做过内核、虚拟机和 Android 底层相关的研究工作,接过一些网页和移动开发的外包,2011 年开始在字节社兼职负责后台开发.

.中国互联网公司人效榜

- - 创业家杂志社
你为你的公司贡献了多少收入、多少利润. 前几天,腾讯科技一篇 报道,揭示苹果人均净利润高达45.18万美元,谷歌的人均净利润也有24.2万美元,分列第一、二名. 如果要就此排一个榜单的话,绝没可能出现在这份榜单前列的惟一一个美国科技巨头可能是亚马逊,亚马逊现在都在季度亏损中,而去年的人均销售额也才85.6万美元(它去年一举就招了三万名员工),离苹果谷歌遥遥万里.

互联网公司福利哪家强?

- - IT耳朵
年底了,作为互联网圈儿的“耳朵”,IT耳朵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大家整理一下互联网公司的福利情况,不过原来我们的好伙伴拉勾网已经整理过了,朵仔就在这里重新编辑、配图然后分享给大家,看看有没有你家公司呢. 他们赚多少:每年提薪14%左右. 他们的住行:办公室有专门的睡眠室. 他们还有啥:大概就是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员工培训这些常规项目.

互联网公司的指数们

- - 扯氮集--上海魏武挥的Blog
4月头上,随着蚂蚁金服正式推出淘金100指数,BAT三家互联网巨头再一次在同一个领域里碰头:他们都开始做自己的股票指数. 如果算上新浪的i指数,迄今为止,已经有四家互联网公司编制股票指数. 对股票指数的投资,被视为一种被动型投资,它比较适合风险厌恶度高而且相对没有太多时间看盘的人. 我一向认为,在整个大势走好的情况下,投资指数,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项目管理要点

- - 月光博客
  互联网项目,会定一个计划发布日期,然而这个项目有个隐藏的实际合理发布日期. 因为软件开发并不是一个直接添加资源就可以加快速度的过程,所以这个实际合理发布日期是在现实资源合理利用前提下一个客观存在的最可能早的完成时间. 项目进展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这个隐藏的合理发布日期的过程.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尽可能的赶上计划的发布时间,或者尽可能快的完成项目.

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

- - 科幻星系
随着小米IPO日益临近,业内越来越多的相关消息不断传出. 还记得在小米1时代,这款手机以1999元的价格搭配顶配的硬件等,迅速对彼时的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极大冲击. 当时业界就有人质疑雷军:赚的钱够喝粥吗. 当然了,雷军是笑而不语还是暗自窃喜我们不得而知. 但就现在来说,雷军以低价硬件起家的策略显然已经成功了.

国内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汇总

- lichzy - 同步控
如果您是关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项目分析师、资本合伙人,如果您刚刚打算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又如果您正在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产品策划、竞品分析,那么请将这份来自 17Startup 的、不断更新的国内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汇总列表加入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你可能会经常用到它. 网页地址:http://17startup.com/#!/category/7.

【快公司】如何防止互联网破坏记忆力?

- psyZETA - 东西
科学研究证实,Google等搜索引擎,及其带来的更容易获取的信息,能损害我们的记忆能力. 如果你不想成为新科技的受害者,下面有四种方法防止你的大脑受损. 苏格拉底曾警告过人类,信息交流方式的革新,终将损害我们自身的记忆. 两千年过后,他的预言成为了现实:著名期刊《科学》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Google会损害人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