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MOOK之《读库》:六年“不发展的自由”(05-18)

标签: mook 读库 发展 | 发表时间:2011-06-02 16:03 | 作者:infzm 鱼
出处:http://www.hifiwiki.net/news/rss/infzm.xml
MOOK(Magazine+Book),即杂志书:外表像杂志,有刊号,按杂志统计,强调视觉效果,价钱便宜,但主题专一,又能像图书一样长时间摆在书店里销售。图书原则上不登广告,而杂志书刊登广告。

2009年日本出版杂志书8511种。在中国,MOOK也遍地开花。


《读库0805》的人物传记《歌者夜行》写的是民谣歌手周云蓬。老六要求作者采访三个月、写作三个月,"这个人才能立起来"。半年后,文章发出来,作者绿妖和周云蓬已成为了爱侣。 (贺延光/图)

六年前老六头一次卖《读库》的咖啡厅已经不在了。那时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二楼角落,有一条狭长的空间辟为咖啡厅。9个月前,这间著名书店的整个二楼变成了"雕刻时光"咖啡馆。

老六大名张立宪,在朋友同行当中,绰号远比真名更显赫。来由是他对数字六有着不可理喻的喜爱,一切数字到他手里恨不得都变成六,比如"事不过六","六大纪律六项注意"。2005年,老六已在北京混迹传媒出版业多年,各种机会和订单应接不暇,他却在36岁本命年的时候拒绝了摇向他的橄榄枝——"说到底还是在被动接受别人的挑选",开始主动做一本"符合自己理想的书"。

《读库》取"阅读的仓库"之意,是两个月出一辑的丛书,每年六本。刊载篇幅为1万-5万字的,历史、文化类非虚构特稿。《读库》像书也像杂志,但杂志当期卖过就过了,而《读库》从试刊号"0600"到最新的"1102",每一本都还在卖。

自立门户做《读库》前,老六问自己:"最惨会怎样?"如果一本都卖不出去,自己赔得起么?从著名书店的面积缩水可以看出图书行业其实有点惨,可六年下来,《读库》不惨,还很风光。

老六至今是《读库》惟一的专职编辑。当年他给读者写拜年信,说"我谨代表《读库》全体员工",他绝对可以代表。


《读库》做郭德纲历时半年,等到文章刊出,郭德纲已经从"天桥乐"门可罗雀变成声名大噪一票难求。 (贺延光/图)

从作者写成情侣

张立宪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之后的履历表看上去很不安分:《读库》之前的15年,他在不同的报社、杂志、电视台、网站、出版社,先后干过校对、夜班编辑、责任编辑、策划编辑、主编、出版人……他因此熟悉一个媒体从无到有再到卖出去的几乎所有环节。

他一个人构思了《读库》蓝图,然后自己组稿、编稿,自己决定纸张、开本、版式、装帧,哪怕色弱也要自己下印厂监督调色、印制和装订。他并不因为事必躬亲觉得累,因为自己每年只要全心全意做六本书,而一个普通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的编辑,一年至少要做二十本书,才算完成任务。"书号属于垄断资源,它本身就意味着钱,所以各出版社都要把自己的书号用足,以免下一年组织上不给那么多书号。"许多出版社为了保证数量,往往降低选题门槛,牺牲书的质量,"可能全世界的出版机构,都不会出现这样围着书号安排生产的怪象。"

有了对所有环节的控制,老六实施了对书籍质量近乎洁癖的苛求。

正式的创刊号《读库0601》以郭德纲专题主打,三篇文章占据76个页码。操作专题的撰稿人东东枪接到老六的两条约稿要求:一、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不留遗憾;二、时间服从质量。这"三不"成为日后《读库》约稿的通则。"从2005年9月为约稿做准备,收集资料历时半年。从初稿到完成也有三个月时间。"东东枪回忆。这段时间里,郭德纲已经从"天桥乐"门可罗雀变成声名大噪一票难求。《读库》郭德纲专题刊发时,几乎所有大众媒体已经报道过郭德纲,连宠物杂志也要郭抱着猫狗上封面。但老六认为仍然有机会,"就是读者看了以后,会对《读库》有一个信任感——同样的东西,《读库》做过的,应该是最好的。""即使到目前,一次用这样大的篇幅描述郭师傅的,只有这一组稿子。能够安安静静地与郭师傅单独沟通十几个小时的,能够到郭师傅家里,把他家中几乎所有照片从头到尾翻检一遍的,恐怕只有我。"东东枪非常自信。《读库0805》的人物传记《歌者夜行》写民谣歌手周云蓬。约稿时作者绿妖知道周云蓬但没见过面。"我说我们需要采访三个月,然后写作三个月,至少要半年。"老六说,三个月的理由是"你要采访他对你说的话,要记录他说话时的样子,要记录他不说话时的样子,也要记录他做的事儿,还要记录他的朋友说的话,这个人才能立起来。"

半年后,文章发出来,绿妖和周云蓬已成爱侣。

《读库0601》迟于计划完工,因为老六选定的纸只有一家山东的纸厂能够生产,而《读库》设计的开本又需要专门生产一批特殊规格的纸。厂家交货晚不说,还必须收现款。但成书拿到手里,老六还是喜滋滋庆幸自己的坚持:"这纸是对的,那种挺括温暖的手感,确实不是能便宜一大笔钱的纸能比的。""甚至,推迟了一个多月付梓也有一些好处。我得以调换了几篇稿子,多揪出一些错字,装帧设计上也完善了一些。"这种花痴一般的精益求精,老六自嘲是"既疯且贱"。

他更乐于把作者也变成同样的"贱人"和痴人。不少作者本是他的朋友,给《读库》写稿的投入产出比,较之他们日常的文字营生,简直太不划算,"这些贱人全都乐在其中。还有的得到稿费,还要变买成《读库》,送朋友,送美女。把一些人的贱劲充分挑逗出来,是《读库》最大的历史功绩。"老六在自己的博客里得意洋洋。

"我们已为您安排重寄"

《读库》的生产过程,几乎在老六的博客上全程直播。每一期的进展、心得、难题都分享出来,书成之后,他准时贴出目录和推荐篇目的介绍。书痴做书的过程,引来的也是书痴,他们关心每本书的诞生成长,也成为《读库》的头一批顾客。

2005年11月,试刊号《读库0600》印了接近2000册,老六选定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厅"摆摊"。他用今天的事情比喻,"就好像360跑到腾讯公司里去卖东西",本以为100本怎么也够用了,结果得靠朋友中途去他家拉书来,这天卖出300本。有读者当场就从书里挑出若干错漏,更有好几位自告奋勇要给《读库》当校对。

理想得到检验,两个月后,正式出版的《读库0601》首印1.2万册。老六的家从此成为仓库,到《读库》第三年,床和桌子之外全是书,从卧室到厨房,从厨房到餐桌,人能行走的就是一条羊肠小道。妻子想看电视,就要在书堆上给自己找能坐住的位置。

实体书店和当当网之外,《读库》相当一部分销售是邮购。最初所有寄书的信封都是老六手写,直到2007年成都一位读者寄给他打印标签的软件光盘和一叠标签贴纸,《读库》才告别了手写信封。

读者是真的爱这书,他们自发地给老六寄来新茶、核桃之类土特产,让老六两口子心里甜得不行。投桃报李,老六在2010年年底一篇《读库》博客上的检讨和承诺,把《读库》的售后服务提高到乌托邦一般的程度——

邮政运输过程里免不了粗暴装卸,过去有读者来信表示收到的书有污损,《读库》的服务人员总会打电话过去问:您需要我们重寄吗?老六惭愧地意识到,这是把难题扔给了亲人一般的读者:"说需要吧,都是订阅《读库》若干年的老哥们,乡里乡亲的,实在张不开口。说不需要吧,《读库》的读者又多是那种完美主义的偏执狂,接受一本有瑕疵的书,心里总是别扭。"老六断然杜绝了疑问句,以后的电话打过去,一定是:"对不起,我们已为您安排重寄。"


为了拍张火丁,老六租下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舞台。现场五位摄影师可以用任何姿势、任何角度拍摄。演员一遍遍表演,直到摄影师抓拍到自己想要的镜头。 (吴钢/图)

只有样板戏这么做过

老六不精通京戏,但迷余派老生和程派青衣。对京剧的痴迷和对出版的痴迷捏在一起,造就了《读库》出品的"最疯狂举动"。他想出一本程派青衣张火丁的舞台摄影画册,于是花半年时间说服了张火丁及其兄长同意这个计划,从2006年开始,他带着摄影师追着张火丁的演出拍摄照片,济南、天津、北京、上海、香港……

"我们见到的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的风采,可能并不是他们最美好的样子。由于种种时代原因,他们流传下来的影像资料,往往是已到暮年时才拍摄完成。我希望在一个演员最巅峰的时候,记录下她的艺术成就和表演状态。"

拍演出照,摄影师对戏必须熟悉。老六在网上见过一个戏迷拍的《春闺梦》,赞不绝口:"他知道张火丁唱'独自眠餐独自行'那句最美,便要事先抢一个能面对她的身位,并且他还要知道这句中的华彩处是'自'字,宋小川老师此时的眼神配合也是最好的,这样才能抓拍到那一张。"跟拍的过程里有的摄影师对戏没那么熟,老六就在一旁掐胳膊给提示。

剧场演出实拍毕竟还有种种限制,2008年7月,老六租下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在国家京剧院的支持下,演员、舞美、灯光、道具全部到位,由张火丁把程派大戏的精华场次一一演过,持续五天。现场五位摄影师可以用任何姿势、任何角度拍摄。演员一遍表演之后,还可以重来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摄影师抓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瞬。

《青衣张火丁》的撰稿、曾任中央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的傅谨,在回顾拍摄经历时说:民国时期的京剧照片大多是在摄影棚里摆拍,像这样舞美、灯光、道具、演员齐备,专门为了拍照而进行表演,只有"文革"时期的样板戏这么做过。

台上台下,幕前幕后,历时四年,为张火丁拍摄的照片总计有六万多张,老六从中挑选出近千编印成册。2010年1月,十三位摄影师参与,傅谨等人撰文的《青衣张火丁》出版。大12开,157克无光铜版纸,全彩印刷,锁线胶订,布封函装,这册摄影集投入一百多万,老六称为"纸天堂"。"拿到手里,懂行的人知道我们的用工用料讲究到什么地步,不懂的人觉得这部书让他很舒服。"

一些媒体用"耗资百万"来渲染这本书,老六恳请"不要用所耗资金来量化我们的投入":"一株植物的长大,你看到的是花多少钱买种子,施多少钱的肥,最后能卖多少钱,但我更喜欢看到它扎根的土壤,它在阳光下的呼吸,它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它的果实的饱满。如果这本书能让大家满意,靠的肯定不是花钱多或少,而是我们的扎实、诚恳、勤勉和谦卑。"


《读库》计划用三到五年,整理修复出版民国(包括晚清)时期的老课本。 (《读库》供图)

2010年初的《读库1001》里有一个民国老课本的专题。事实上这组稿子在此前长达半年的编辑过程中,已经给老六打开了一扇窗:"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那是文字和教育的一次浩荡北伐,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八股之间,让清风骤起于萍末。"

他开始留心寻找老课本,却发现公共图书馆没有收藏教材的习惯。辗转找到一位多年搜集老课本的先生。"这位老先生平常没事,就翻这些宝贝。他的同事看到了,很好奇,也拿过来翻,感慨万千,说,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就在这里。"

《读库》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整理修复出版民国(包括晚清)时期的老课本。经过筛选,确定了八到十套,每套两门课,《国文》和《修身》,从初小到高小。第一套已经进入出版前的最后环节。"为人父母者,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通过一百年前的老课本,真切体会到温暖的母语,和坚实的人生道理。"老六说,"我们不是在向老课本致敬,是向比民国老课本更根本、更永恒的一种东西致敬。"


央视主持人柴静(右)是老六(左)的朋友也是读者,每年年底的《读库》座谈会,她都客串主持。 (郜华欣/图)

"不发展的自由"

央视主持人柴静是老六的朋友也是读者,每年年底的《读库》座谈会,她都客串主持。每次她提前半小时到场,听众席已经坐满。"你很少能见着那样的场面,几百人,没人搭讪,没人大声讲电话,一人一本书,在那儿看。我跟六哥说'沉默得跟金子似的'。"一本杂志和读者之间能有这样的关系,柴静感叹不已。

柴静总说老六和《读库》的存在,让她没有了发牢骚的机会:"在同一个时代,他以一人之力,在自己的行业做成这样,还享受得直哼哼。没什么可说的,赶紧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点吧。"

老六做《读库》,肯定不只是"享受得直哼哼"。

2006年底,《读库》未满周岁,便在博客上通知亲友:"遇到点情况,请大家耐心等候,这是个特殊的行业,具体到某一本书或某一套书,其命运的脆弱之处,甚至还比不过街头卖煮玉米和烤红薯的无照小贩。"

《读库》做到第二年,2007年中秋,他扛着四处筹来的12万块钱,去给一家纸厂结纸款。财务报表上,《读库》是盈利的,但他却要出去借钱。"因为该给你回款的人,不给你回款。那时候正是股市上到6000点的时候,很多人都拿着钱直接去炒股,谁还给你回款呢?"流通环节商业契约精神的欠缺,令他特别绝望。

他对图书业落后的代销制也很不满。书发到书店,人家爱卖多少卖多少,反正剩下的书退回出版社。每次见到从书店退回的《读库》,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蹂躏过,"欲哭无泪"。

2005年出试刊号征订时,有读者就要求用支付宝付款,老六拒绝了,"应该给分销商信心,让大家去找他们。"这时候他开始认真地考虑开网店了。2008年的2月20日,《读库》网店在淘宝开张,老六惊叹这里的卖家评级,从红心到钻石到王冠,"达到五颗王冠,居然要卖出二十万件宝贝。"四十天后,《读库》已经是两颗钻石,现在是三皇冠,售出产品七万七千多件。

到现在,直销约占《读库》全部销量的1/4,"这1/4就让我心里有底了。我可以跟发行商提条件:你要给我及时回款,你不应该给我退货,不应该有这么大的损耗——大不了我不让你卖了。"老六庆幸《读库》赶上了、顺应了网购的潮流。《青衣张火丁》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打算放在书店卖。标价660块一套的书,"他一年才卖三本五本,就有一本损耗,而且那款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仅通过直销,《青衣张火丁》至今已卖出近2000套。

如今每辑新的《读库》出版,可以让全部作者在六天内收到稿费。《读库》不久前再版一册1950年代在国内出版的挪威绘本《童年与故乡》,坚持找到了译者吴朗西、手书丰子恺的后人,把相应稿酬付给他们,而并不是在版权中心挂个号,寄存一笔稿费,尽管那在法律上已经完全说得过去了。"人在做,天在看。"老六在《读库》博客里写道,"如果版权上有瑕疵,如何能够像一个丰收的农民一样享受收获的喜悦?"

这些年,没有印厂和纸厂的人来找《读库》要钱,老六都在应付账期内主动支付了。"不管别人欠我多少钱,我不欠别人的钱。《读库》已经出版了三十多辑,貌似在做编辑工作,而我们真正做到的,超出了传统编辑范畴——我们已经在打破图书行业很多落后的潜规则,并且在建立新的规则。"

《读库》做出了名气,有机构表白了收购意向,老六果断回绝。他不需要外边的钱,也想不出拿这钱来做什么。"《读库》怎么起家的?就靠两三万块钱。你给我两个亿,我也是花两三万这么做。"一个好朋友热情地希望帮助《读库》上市,老六还是觉得没有必要,上市了反倒失去"不发展的自由"。"我觉得比钱更值钱的是时间。《青衣张火丁》我们拍了四年,实打实的花销也就一二百万吧。现在再有个有钱人拿一两千万来也拍不出来了,因为那四年已经过去了,这世上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拿钱买得来。"

2011年4月,《读库》的"编辑魔鬼训练营"在北京开张。训练营招收40名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编辑,钻研"从手稿到成稿——案头编辑的细部训练",结果有400人报名。训练营是免费的,虽然只有三次集中学习,但课下至少要花30个小时做作业。

下半年,他准备再开设针对非虚构写作的魔鬼训练营。

相关 [mook 读库 发展] 推荐:

人在做,天在看MOOK之《读库》:六年“不发展的自由”(05-18)

- 鱼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MOOK(Magazine+Book),即杂志书:外表像杂志,有刊号,按杂志统计,强调视觉效果,价钱便宜,但主题专一,又能像图书一样长时间摆在书店里销售. 图书原则上不登广告,而杂志书刊登广告. 2009年日本出版杂志书8511种. 《读库0805》的人物传记《歌者夜行》写的是民谣歌手周云蓬. 老六要求作者采访三个月、写作三个月,"这个人才能立起来".

读库: 老课本编辑报告

- 天天 - 读写人
[读写人(duxieren.com)文摘] [文章来源:读库].     10月11日,我们的老课本分享会在尤伦斯开张,我为活动想的名字叫“修复母语”. 诸多同行、前辈、读者、朋友来到现场,度过了周二的一个美好下午. 我当时在台上,不记得是什么情况,把大家惹成这样,看一张张脸笑得稀烂.     难为我们的御用摄影师豆弟了,坛子脸的拍摄角度不好找.

读库: 老课本报告(二)

- Enlizh - 读写人
[读写人(duxieren.com)文摘] [文章来源:读库].    “共和国教科书”,乃是原名. 这是中国百年教科书史上唯一一套以政体命名的教科书,是中国最早的几套教科书之一,也是创造了中国百年历史上版次最多的出版神话的教科书.     这套书并非如一些朋友所想当然,是叶圣陶、丰子恺先生编的. 它初版于1912年,两位先生出生于十九世纪末.

前端的横向发展

- Oasis - 崔凯,前端开发
今天的交流会上,提到了“横向发展”这个词,意指推荐大家学习与前端打交道的相关技术,如:php. 其实“前端”这个词,是2005年才逐渐在国内兴起的. 那之前,国内的网站,通常是TABLE+ASP搞定一切. 做这份工作的人,通称“程序员”. 那是个孤军奋战就能赢得天下的年代. 一个网站丢过来,一个人就全拿了:“写需求==>出设计稿==>做模板==>写程序==>运营.

Linux二十年发展史

- redhobor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20 years of Linux. 译者chunfengqiushui. 作为Linux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主办单位在今年7月参与纪念活动者中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992年,在Linux Kernel平台上工作的开发者只有100位;2010年,在Linux Kernel平台上工作的开发者有1000位.

英语发展简史

- 小明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译者 chunfengqiushui. 不随时间变化发展的语言就成了死语言(如科普特语、拉丁语、皮克特语). 英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事实说明它仍是鲜活的、健康的. 因为英语发生了很多变化,公元十三世纪操英语者不会理解公元五世纪操英语者所说的英语或我们今天所说的英语. 现在已知的最早的书面英语句子出现于约公元450年所铸的钱币上:“This she-wolf a reward to my kinsman.”.

什么是个人发展?

- 林子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What is Personal Development?.                                                 什么是个人发展?.     个人的发展是一个多技能或素质的集合. 这种素质是指一个人试图获得一个更快乐,更健康和更充实的未来的素质.     个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

Netscreen中国发展史

- Wick - 弯曲评论
在1998年3月29日,来自美国的XDP提着一黑方盒子对人讲“这即为NetScreen防火墙,是三个硅谷的中国人做出的样机. ”当晚,北京成捷迅公司GQ联调果然不通,31日晨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后竟然将FTP配通,由此走上了NetScreen@China的推广不归路. 当时中国防火墙市场硬是PIX软为CheckPoint,提起防火墙,大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安全市场处于开拓阶段,时逢中国电信169二期扩容项目在即,时不我待,此项目集成商为中国电信集成中心,为使NetScreen挤进选型, 前期工作悄然开展:.

HTML5视频发展状况

- - HTML5研究小组
注:这篇报告来自 LongTail Video. HTML5已经进入了在线视频市场,这是一件激 动人心的事情,同时也对工业开发者提出了挑战. 随着HTML5规范和各种浏览器的不断改变,LongTail Video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弄清楚这一技术的本质,并且在各种浏览器以及设备上测试了播放效果,然后针对HTML5播放效果对产品进行了优化.

聊聊Greenplum发展过程

- -
笔者有幸从04年就开始从事大规模数据计算的相关工作,08年作为Greenplum 早期员工加入Greenplum团队(当时的工牌是“005”,哈哈),记得当时看了一眼Greenplum的 架构(嗯,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好多个X86框框的图),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转眼之间,已经到了第8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