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选择的互联网

标签: 选择 互联网 | 发表时间:2010-09-07 23:41 | 作者:投稿 (guest) Jacqueline
出处:http://www.williamlong.info/

  连线杂志的那篇《互联网死了》确实震动业界,而现在,百度的框计算似乎正在验证他的话。无论是高兴也好,无论是哀嚎也罢,百度的框计算终究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一些实际的东西。他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搜索的认知。而百度这类似的行为,正成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可以说,商业化的大潮,正在人为的割裂互联网,让他的边界越来越明显。

  比特客栈写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让互联网死亡,让互联网成长》,文章写的很棒,观点清晰明了,在此推荐一下。

  就像最初的图中那样,互联网正在被人为的割裂。以各种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商业网站,和传统的草根类个人网站。他们之间的界限是如此的分明,甚至正在越来越大。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互联网这样的格局?而互联网,又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呢?

被选择的互联网

  付费与免费之争

  我们首先来看这样的一个实例。

  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在寻找一个他一直想要得到的稀有资源。这个资源是如此的难以寻找,直到某天,他在一个需要花费积分才能下载的私人FTP论坛上,发现了这个资源。此时,他面临着两个选择——

  1. 花费10分钟时间,赚取相应的论坛积分,以便开始下载
  2. 花费10分钟甚至可能更多的时间,在搜索引擎上继续寻找其他免费的下载

  在这个时候,这两个选择,可以说是等价的。我们假定这两种选择都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时间,于是得到了这样一个公式

  付费下载/10分钟=免费下载/10分钟

  可以说在这个行为中,免费下载所花费的代价,事实上和付费下载是等价的。

  但是这只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前提上的,那就是只需要10分钟就能够找到免费的替代资源。当这个时间开始增长的时候,公式也随之而改变。

  付费下载/10分钟=免费下载/20分钟

  在总代价仍然相同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中,免费下载需要付出的更多,才可以得到与付费下载相同的结果。

  在这样的时候,用户会趋向于选择付费下载,也并非不能理解的事情。

  付费下载节省了用户寻找的成本。这也是为何付费的资源始终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

  再谈框计算

框计算

  作为一个难得的实例,我们继续以百度的框计算为例,进行分析。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想要寻找一个软件的下载,两种方法:

  1. 访问常规的软件站;搜索自己想要的软件名;点击进入下载页面;找到下载链接然后开始下载
  2. 访问百度;搜索自己想要的软件名;点击框计算中的结果开始下载

  很显然,框计算节省了用户的步骤。也可以说,框计算节省了用户寻找资源所需的时间成本。

  在某种意义上,框计算实现了和付费下载一样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的做法实际上正是现在互联网的一种趋势。而出现这种趋势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关于Google

  曾经有人提到过这个问题。既然百度能够实现框计算,为什么Google没有想到?事实上,Google并非想不到这个问题。

图片搜索

  这是百度的图片搜索与Google的图片搜索的对比。而这也是长期为人所诟病的一个地方。

  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百度直接显示出图片;而Google则将用户带领至原始网站。即使现在Google的图片搜索进行了全面的改版,较之之前的版本用户体验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宗旨也没有改变。

  正是这样细微的差别,早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搜索引擎。

  • 对于站长而言,百度的做法与盗链无异,只会增加服务器的负担;但是Google则可以显著的带来流量的增加。
  •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往往他们并不关心这个图片出自一个怎样的网站;他们要的只是图片本身。

  两种理念

  让我我们来总结一下Google与百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

  • Google认为,保证网站的生存是第一位的,用户应该尽可能快的离开搜索页面
  • 百度认为,让用户找到自己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用户最好在自己的网页上找到所有需要的资源

  虽然两者在执行中有着诸多不同,但大抵如此。

  决定这两种不同理念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为了保证整个互联网业界的平衡与持续性。Google并非不知道哪一种做法对于用户而言是更好的。只是这种做法,对于网站而言却是一种打击。

   互联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人人都可以创造价值。虽然这一点直到Web2.0时代才逐渐被发扬光大,但我始终认为,这正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无论是Twitter还是Facebook的风行,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这种特点,也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资源的分散。有可能同样的资源,会在不同的网站中出现;也有可能更加有意义的资源,是出现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小博客上。

  这是一件非常棘手而严峻的事情。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中占据一小块角落,并且各自为战,最终只会导致互联网被越割越小。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也正是出于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理解,百度和Google分别拿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法——

  • 百度认为,如果资源分散的话,只要将其中最有价值的集中起来就可以了。基于这一理解,框计算应运而生
  • Google认为,资源的分散是互联网不可避免的问题,无法依靠简单的集中来解决。基于这一理解,Google试图索引整个互联网的资源

  百度的做法固然容易理解,但是Google的做法却更加疯狂,也更加彻底。Google所做过的所有事情,包括对站长们发布各种工具和教程,都是为了帮助他完成这一终极的目标:索引整个互联网。

  对此,我并不愿意评价究竟谁的解决方法更加优秀。因为他们对于业界而言,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Google的索引将会让互联网更加趋向于混乱和无序,但能够始终保持增长;百度的框计算将会让互联网更加有序而可靠,但中小网站终将无法生存。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水火不容?答案是,用户的选择。

   用户的选择

用户的选择

  互联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人说,是更多的资源;有人说,是无尽的自由;也有人说,只是另外一种交流方式。在我看来,互联网真正带来的东西,是选择。

  这里,我必须要感谢你在如此巨大的互联网中,选择了我的博客。即使你并不是在lolibeta.com上读到的这段文字。这并不重要,因为作为互联网的用户,能够看到这里,你已经做出了一次选择。而你的这个选择,可能会成为促使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互联网,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被选择中成长起来的。

   但是这种用户选择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

用户的选择

  假设对于普通用户而已,需要访问两个不同的网站以获取自己的资源。此时,出现了一种介于两个网站之间的索引服务,可以同时访问两个网站里的资源。对于这个用户用户,他在了解了这个索引服务之后,通常就不会继续访问那两个原始网站了。因为他至少节省了一个步骤,就可以获取到和以前同样的资源。

  这就是用户作出的选择。用户始终喜欢简单的东西。这一点,我之前在《界面与自由度》中就已经论证过。现在重新引用这一结果。

  无论任何时候,当面临多种不同的选择,大多数用户会趋向于选择最简单的那种。互联网始终在这种以“简单”为主导的选择中,不断的前进着,直到今天。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评论《被选择的互联网》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我的Google Reader - 我的Twitter - 我的Facebook - 月光博客Twitter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相关 [选择 互联网] 推荐:

被选择的互联网

- Jacqueline - 月光博客
  连线杂志的那篇《互联网死了》确实震动业界,而现在,百度的框计算似乎正在验证他的话. 无论是高兴也好,无论是哀嚎也罢,百度的框计算终究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一些实际的东西. 他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搜索的认知. 而百度这类似的行为,正成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 可以说,商业化的大潮,正在人为的割裂互联网,让他的边界越来越明显.

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服务器选择

- - 五四陈科学院-坚信科学,分享技术
以下内容由 [五四陈科学院]提供. 小公司,三五个人,扯开嗓子开干的情况下,不妨参考一下过去我们淌过的坑. 在中国,网络成本是比较贵的(包括托管费用). 分析你的目标用户,如果用户是特别集中在南方或者是北方,这能省些钱,多线机房还是很贵的. 同时,移动互联网,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情况下,各种运营商挂js,各种基站网络不通,如果所在的机房在搜索引擎上一条记录都没有的话,那会很惨,基本上你的用户在手机上是很难过去的.

中大型移动互联网公司技术架构选择

- - 五四陈科学院
以下内容由 [五四陈科学院]提供. 总结这些年经验,进行构架演进的方向选择时,大致要做到下面的目标:. 可快速开发部署 (五分钟写出来一个经过测试的hello world并可访问/调用,并可在公网访问). 天然可扩展(业务层无状态,尽可能全部放到最后). 自动化(内存不足了,除了报警,应该自动加点机器进去; 新的项目,基础代码应该都不用写,自动生成即可).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可可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从名词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 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 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 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从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

转载 选择

- bravusliu - caowumao的博客

CSS4 选择器

- iVane - 幸福收藏夹
CSS3 还没完全用上,CSS4 已经提上日程. 官方发布了 update to the working Selectors Level 4 spec,对选择器做了一些升级. 前端最大的优点就是技术更新快,可以经常学到新东西;最大的缺点也是技术更新快,要跟上潮流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这次更新有像“父选择器”这样让人兴奋的内容,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吧:.

JQuery 选择器

- - CSDN博客Web前端推荐文章
}

点击我

.    像上面这样把JavaSript代码和HTML代码混杂在一起的做法同样也非常不妥,因为它并没有将网页内容和行为分离,所以才有JQuery选择器的学习.

点击我

. //给class为demo的元素添加行为.

重新索引互联网

- keso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中美互联网差异

- leeking001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在互联网以指数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那么,这两个打过在互联网方面有什 么差异呢. 我们从下面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参数来比较两个国家,比如: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连接的速度,域名数量,受欢迎的网站,网页浏 览器,操作系统等等. 十年前,美国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头号大国,而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国.

重新索引互联网

- Ray - 最新文章 - UCD大社区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