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推荐系统:从0到1

标签: geek | 发表时间:2017-01-19 08:00 | 作者:
出处:http://itindex.net/admin/pagedetail

本文由携程技术中心投递,ID:ctriptech。作者:饿了么数据运营部资深算法工程师陈一村,在携程个性化推荐与人工智能Meetup上的分享。陈一村2016年加入饿了么,现从事大数据挖掘和算法相关工作,包括推荐系统、用户画像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使用习惯日趋碎片化,如何让用户在有限的访问时间里找到想要的产品,成为了搜索/推荐系统演进的重要职责。作为外卖领域的独角兽, 饿了么拥有百万级的日活跃用户,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潜在用户、增加用户粘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研究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计算,发现用户的兴趣点,从而引导用户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一个好的推荐系统不仅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还能和用户之间建立密切关系,让用户对推荐产生依赖。

本次分享介绍饿 了么如何从0到1构建一个可快速迭代的推荐系统,从产品形态出发,包括推荐模型与特征工程、日志处理与效果评估,以及更深层次的场景选择和意图识别。

在携程个性化推荐与人工智能meetup上,已经就以上几部分做了整体上的说明,本文将就其中模型排序与特征计算的线上实现做具体说明,同时补充有关业务规则相关的洗牌逻辑说明,力图从细节上还原和展示饿了么美食推荐系统。

一、模型排序

1、设计流程

对于任何一个外部请求, 系统都会构建一个QueryInfo(查询请求), 同时从各种数据源提取UserInfo(用户信息)、ShopInfo(商户信息)、FoodInfo(食物信息)以及ABTest配置信息等, 然后调用Ranker排序。以下是排序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 调取RankerManager, 初始化排序器Ranker:

    1. 根据ABTest配置信息, 构建排序器Ranker;
    2. 调取ScorerManger, 指定所需打分器Scorer(可以多个); 同时, Scorer会从ModelManager获取对应Model, 并校验;
    3. 调取FeatureManager, 指定及校验Scorer所需特征Features。
  • 调取InstanceBuilder, 汇总所有打分器Scorer的特征, 计算对应排序项EntityInfo(餐厅/食物)排序所需特征Features;

  • 对EntityInfo进行打分, 并按需对Records进行排序。

图片描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模型Model都必须以打分器Scorer形式展示或者被调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 模型迭代:比如同一个Model,根据时间、地点、数据抽样等衍生出多个版本Version;
  • 模型参数:比如组合模式(见下一小节)时的权重与轮次设定,模型是否支持并行化等;
  • 特征参数:特征Feature计算参数,比如距离在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分段参数。

2、排序逻辑

对于机器学习或者学习排序而言, 多种模型的组合(Bagging, Voting或Boosting等)往往能够带来稳定、有效的预测结果。所以, 针对当前美食推荐项目, 框架结合ABTest系统, 支持single、linear及multi三种组合模式, 具体说明如下:

  • single:单一模式, 仅用一个Scorer进行排序打分;
  • linear:线性加权模式, 指定一系列Scorer以及对应的权重, 加权求和;
  • multi:多轮排序模式, 每轮指定Scorer, 仅对前一轮的top N进行排序。

具体说明如下:

单一模式:rankType=single

对于单一模式, 仅有一个Scorer, 且不存在混合情况, 所以只要简单对Scorer的打分进行排序即可, 故在此不做详细展开。ABTest配置格式如下表:

图片描述

线性加权模式:rankType=linear

对于线性加权模式, 在单一模式配置的基础上,需要在ABTest配置每个Scorer的权重, 格式如下表所示:

图片描述

当LinearRanker初始化时, 会校验和初始化所有打分器Scorer。之后, 按照以下步骤对餐厅/食物列表进行排序, 详见下图(左):

  • 特征计算器InstanceBuilder调用ScorerList, 获取所有所需特征Feature并去重;
  • InstanceBuilder对所有餐厅/食物进行特征计算, 详见特征计算;
  • ScorerList中所有Scorer对所有餐厅/食物依次进行打分;
  • 对所有Scorer打分进行加权求和, 之后排序。

图片描述

多轮排序模式:rankType=multi

对于多轮排序模式, 每轮设定一个Scorer, 对前一轮top=Num个餐厅/食物进行排序, 故在ABTest中需要设定每个Scorer的轮次(round)和排序数(num), 格式如下表。

图片描述

MultiRanker初始化与特征计算与LinearRanker类似, 具体步骤详见上图(右):

  • 特征计算器InstanceBuilder调用ScorerList, 获取所有所需特征Feature并去重;
  • InstanceBuilder对所有餐厅/食物进行特征计算, 详见特征计算;
  • Scorer按轮次(round)对top=Num餐厅/食物进行打分;
  • 对top=Num餐厅/食物按当前Scorer的打分进行排序。

重复步骤3、4, 直到走完所有轮次。

在初始化阶段, Ranker根据ABTest配置信息指定算法版本(algoVersion)、排序类型(rankType)、排序层级(rankLevel)及相关打分器(ScorerList)。

3、模型定义

对于线上任何Model,ModelManager 都会通过以下流程获取相应实例和功能(如下图所示):

  • 模型实例化时的构造函数BaseModel()和校验函数validate();
  • 通过FeatureManager获取对应Model的特征Feature:abstract getFieldNames()/getFeatures();
  • 传入Model的特征, 获取预测分数:abstract predict(Map

对于Model的迭代和更新、以及之后的Online Learning等, 通过ModelManager对接相应服务来实现。

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 对于任何一个可被Scorer直接调用Model, 都需要实现以下接口:

  1. 可供ModelManager进行Model实例化的BaseModel() 和初始化的init()

  2. 可供Scorer/InstanceBuilder获取特征项的 getFieldNames()/getFeatures();
  3. 可供Scorer调用进行打分的 predict(Map<K, V> values) 和 predict(List<Map<K, V> values)&#8232。

二、特征计算

1、设计流程

不同于离线模型训练,线上特征计算要求低延迟、高复用、强扩展,具体如下:

  • 低延迟:针对不同请求Query,能够快速计算当前特征值,包括从各种DB、Redis、ES等数据源实时地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 高复用:对于同类或者相同操作的特征,应该具有高复用性,避免重复开发,比如特征交叉操作、从USER/SHOP提取基本字段等;
  • 强扩展:能够快速、简单地实现特征,低耦合,减少开发成本。

根据以上系统设计要求, 下图给出了特征计算的设计流程和特征基类说明。

图片描述

具体说明如下:

  • FeatureManager:特征管理器, 用于特征管理, 主要功能如下:


a.特征管理:包括自定义特征、基础特征、实时特征、复合特征等;
b.特征导入:自定义特征静态代码注册,其他特征数据库导入;
c.特征构建:CompsiteFeature类型特征构建。

  • InstanceBuilder:特征构建器, 用于计算餐厅/食物特征, 具体步骤如下:


a.从每个Scorer获取Feature列表, 去重, 依赖计算, 最后初始化;
b.层级、并行计算每个EntityInfo的特征值(之后会考虑接入ETL, 用于Online Learning)。

2、特征定义

上图给出了特征基类说明, 以下是具体的字段和方法说明:

  • type: 特征类型, 现有query、shop、food, 表示Feature的特征维度
(粒度)
  • operate: CompositeFeature专属, 特征操作, 指定当前特征行为, 比如ADD、MAPGET等
  • name: 特征名称

  • weight: 权重, 简单线性模型参数
  • retType: 特征返回字段类型
  • defValue: 特征默认返回值

  • level: CompositeFeature专属, 当前特征层次, 用于特征层次计算
  • operands: CompositeFeature专属, 特征操作数, 前置特征直接依赖
  • dependencies: CompositeFeature专属, 特征依赖
  • *init(): 特征初始化函数
  • *initOther(QueryInfo): InstanceBuilder调用时实时初始化, 即传入当前特征参数

  • *evaluate(QueryInfo, EntityInfo, StringBuilder): 用于餐厅/食物维度的特征计算


根据上两小节设计流程和基类定义的说明, 我们能够非常快速、简便地实现一个自定义特征, 具体流程如下(score为例, 对应类名XXXFeature):

特征类实现:

  • 建立XXXFeature, 并继承BaseFeature/CompositeFeature;
  • 实现init(), 设置type\name(defValue\weight可选)等;
  • 实现initOther(), 设置特征参数, 包括infoMap;
  • 实现evaluate(), 具体包括特征计算的详细逻辑, 对于返回数值的特征。

特征注册

  • 在FeatureManager中注册, 或者在后台特征管理系统中注册;
  • 考虑到代码中不允许出现明文常量, 故需在FeatureConsts中添加常量定义。

3、特征分类

1. 基础特征:

基础特征为线上可以通过配置特征名直接从SHOP/USER获取特征值的特征, 比如:shop_meta_、user_meta_、food_meta_等, 详细说明如下表,其从本质上来讲等同于特征操作符(复合特征)。

图片描述

2. 实时特征:

实时特征来源于Kafka与Storm的日志实时计算,存于Redis,比如:用户食物搜索与点击信息,实例如下表。

图片描述

3. 自定义特征:

线上除CompositeFeature特征外, 所有XXXFeature均为自定义特征, 在此不再累述。

4. 复合特征(CompositeFeature):

用户特征组合的复杂操作, 比如下表所示(部分)

图片描述

三、洗牌逻辑

1、洗牌类型

很多时候, 基于算法模型的结果能够给出数据层面的最佳结果, 但是不能保证推荐结果符合人的认知, 比如基于CTR预估的逻辑, 在结果推荐上会倾向于用户已点过或已购买过的商户/食物, 这样就使得推荐缺少足够的兴趣面。所以, 为了保证推荐结果与用户的相关性, 我们会保留算法模型的结果; 同时, 为了保证结果符合认知, 我们会人为地添加规则来对结果进行洗牌; 最后, 为了扩展用户兴趣点、引导用户选择, 将会人工地引入非相关商户/食物, 该部分将是我们后续优化点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猜你喜欢”模块线上生效的部分洗牌逻辑,其他洗牌规则类似。

餐厅类目洗牌:

考虑到餐厅排序时, 为避免同类目餐厅扎堆问题, 我们设定了餐厅类目洗牌, 基本规则如下:

针对 top = SHOP_CATE_TOPNUM 餐厅, 不允许同类目餐厅连续超过 MAX_SHOP_SHOPCNT。

餐厅推荐食物数洗牌:

在餐厅列表排序时, 总是希望排在前面的商户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更高的质量。针对 1*餐厅+3*食物 模式, 如果前排餐厅食物缺失(少于3个)时, 页面的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制定了食物数洗牌, 具体规则如下:

所有1个食物的餐厅沉底;
针对top=SHOP_FOODCNT_TOPNUM餐厅, 食物数 < SHOP_FOODCNT_FOODCNT(3) 的餐厅降权

餐厅名称洗牌:

正常时候, 推荐需要扩展和引导用户的兴趣点, 避免同类扎堆, 比如盖浇饭类目餐厅等。同样的, 我们也不希望相同或相似名称的餐厅扎堆, 比如连锁店、振鼎鸡等。针对此问题, 考虑到餐厅名称的不规则性, 我们通过分词和统计, 把所有餐厅名称做了结构化归类(distinct_flag), 比如所有“XXX黄焖鸡”都归为“黄焖鸡”、“星巴克 XX店”归为“星巴克”等。之后类似于餐厅类目洗牌, 做重排, 具体规则如下:

对top=SHOP_FLAG_TOPNUM 餐厅进行标签(flag)洗牌, 使得同一标签的餐厅排序位置差不得小于 SHOP_FLAG_SPAN

2、线上逻辑

从上一节中可知, 各个洗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 即洗牌不能并行、只能串行, 谁前谁后就会导致不同的排序结果, 所以, 这里需要考虑各个洗牌对排序的影响度和优先级:

  • 影响度:即对原列表的重排力度, 比如对于连锁店少的区域, 名称洗牌的影响度就会小, 反之, 比如公司周边有25家振鼎鸡, 影响度就会变大;
  • 优先级:即洗牌的重要性, 比如前排餐厅如果食物少于规定数量, 其实质是浪费了页面曝光机会, 所以食物数洗牌很有必要。

考虑到洗牌的串行逻辑, 越靠后的洗牌具有更高优先级。为了能够灵活变更线上的洗牌规则, 系统结合Huskar System(线上配置修改系统), 能够快速、便捷地更改洗牌逻辑,下面给出了一个配置实例。

   [
{"name":"recfoods", "topnum":15, "foodcnt":3}, 
{"name":"category", "topnum":15, "shopcnt":2}, 
{"name":"shopflag", "topnum":20, "span":3, "exclude":"XXX"}},
{"name":"recfoods", "topnum":15, "foodcnt":3},
{"name":"dinner","topnum":5,"interval":["10:30~12:30","16:30~18:30"]},
{"name":"mixture","topnum":12, "include":"XXX"}
]

四、总结

对于一个处于业务快速增长期的互联网企业,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可快速迭代的推荐系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此次分享从饿了么自身业务出发,结合推荐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给出了从产品形态出发, 包括推荐模型与特征工程、日志处理与效果评估, 以及更深层次的场景选择和意图识别等在内多方面的线上实践,力图从整体及细节上还原和展示推荐系统的本质,以期能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CSDN大数据公众号!

图片描述

相关 [饿了么 推荐系统] 推荐:

饿了么推荐系统:从0到1

- - IT瘾-geek
本文由携程技术中心投递,ID:ctriptech. 作者:饿了么数据运营部资深算法工程师陈一村,在携程个性化推荐与人工智能Meetup上的分享. 陈一村2016年加入饿了么,现从事大数据挖掘和算法相关工作,包括推荐系统、用户画像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使用习惯日趋碎片化,如何让用户在有限的访问时间里找到想要的产品,成为了搜索/推荐系统演进的重要职责.

Min-Hash和推荐系统

- - xlvector - Recommender System
前几年看Google News Recommendation的那篇Paper,对里面提到的MinHash的算法基本没有注意,因为之前的习惯都是只注意论文的模型那块,至于怎么优化模型一般都只是扫一眼. 不过最近看了大量的Google Paper,发现Google在实现一个算法方面确实有很多独到之处. 其实,Min-Hash是LSH(Locality Sensitive Hash)的一种,我之前对LSH的了解仅仅限于知道它能把两个相似的东西Hash成两个汉明距离接近的2进制数.

推荐系统实战

- - 博客园_首页
推荐算法:基于特征的推荐算法. 推荐算法准确度度量公式:. 其中,R(u)表示对用户推荐的N个物品,T(u)表示用户u在测试集上喜欢的物品集合. 集合相似度度量公式(N维向量的距离度量公式):. 其中,N(u)表示用户u有过正反馈的物品集合. 其中,S(u,k)表示和用户u兴趣最接近的K个用户集合;N(i)表示对物品i有过正反馈的用户集合;w(u,v)表示用户u和用户v的兴趣相似度;r(v,i)表示用户v对物品i的兴趣.

推荐系统杂谈

- - 后端技术杂谈 | 飒然Hang
推荐系统是近些年非常火的技术,不管是电商类软件还是新闻类app,都号称有精准的推荐系统能给你推送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现象级的资讯类app“今日头条”就得益于此成为了势头非常猛的一款产品. 本文就针对推荐系统讲述一些相关概念和实践经验. 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推荐系统的目标,一般来说不外乎以下几个:. 用户满意性:首当其冲的,推荐系统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准确率是评判一个推荐系统好坏的最关键指标.

个性化推荐系统综述

- Tony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上个月写过一篇产品推荐的文章,详情请见《我所了解的产品推荐》,内容很泛,多为工作心得. 本周读了几篇相关的论文,收获颇多,分享点干货. 以下内容摘自《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进展》,该文发表于2009年1月的《自然科学进展》专题评述,作者是刘建国、周涛、汪秉宏. 我略去了具体的算法和许多公式,重点看原理、思路和比较.

推荐系统开源工具 – SVDFeature

- Roger - Resys China
SVDFeature是我们(上海交大Apex实验室)在参加KDDCUP 2011期间开发的. 通过这个工具,我们和港科大(HKUST)的联合小组InnerPeace在KDDCUP 2011中获得Track 1第三名,并创造单模型最好成绩. 在此分享给大家,并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1)基于feature的可扩展性 —— SVDFeature实现了我们的基础模型feature-based matrix factorization.

Reculike : 开源论文推荐系统

- votis - Resys China
今天这篇博文主要总结一下reculike的系统架构. 两周前我们宣布发布了reculike的alpha版. 本着分享的原则,今天在这儿介绍一下我们的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法. 我们这个项目一开始叫paperlens,这是因为我们想学习业界的前辈movielens,开发一个源代码和数据都开源的系统. 关于数据的开源,我想当用户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每个月会dump一次我们所有的数据库(密码等隐私信息除外),放到网络上供大家下载.

推荐系统那些事儿1

- - 冰火岛
知识库:用户知识库,Item知识库,用户评分数据(显性和隐性)等.不同的业务背景不一样,譬如电商,社交网络,视频,app应用等. 协同过滤引擎:根据用户评分数据集,通过collaborative filtering方法,计算用户喜欢的top N item. 数据格式: userid, itemid,score.

下一代个性化推荐系统

- - 技术改变世界 创新驱动中国 - 《程序员》官网
本文结合技术及社会需求发展的大背景,讲述了当前推荐系统的价值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下一代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核心的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算法,是Goldberg等人在1992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最早提出的. 他们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一种方法,在一个新闻组中,根据 用户下载的新闻计算他们之间在口味上的相似程度,并利用这种相似程度为他们进一步推荐相关的新闻.

淘宝推荐系统的学习

- - 标点符
维基百科:推荐系统属于资讯过滤的一种应用. 推荐系统能够将可能受喜好的资讯或实物(例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新闻、图片、网页)推荐给使用者. 推荐系统大体可分为两类,即个性化推荐和非个性化推荐. 好的推荐系统更像一个有经验的网站导购员. 不同点:搜索是通过用户主动输入的关键字进行查询. 推荐则是用户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不一定需要用户输入,根据当前网页的上下文进行个性化的信息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