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 是对现实社交无奈的拙劣模仿

标签: sns 现实 社交 | 发表时间:2011-08-02 23:31 | 作者:胡天翼 inecho
出处:http://bullog.org/

天翼按:这篇短文起源于整理 Twitter Following 时面对各种各样取舍后感到的烦躁。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通「牢骚」。这通牢骚原先要发在 Google+ ,后来越写越长,于是干脆改成博文。既然是牢骚,难免有些语焉不详。见谅。

当我试图用 Google+ Circle 的理念来处理 Twitter Friends 时,发现这是完全徒劳的。注册不同的账号、用不同的 Lists 、以不同的分类标准 Follow …… 统统不可行,统统有问题。

后来我想:「这是 Twitter 的问题吗?」不是。现实的人际关系压根就不能用「圈子」的概念来模仿。人的面向那么多,怎么可能被单一分类?如果同一个人被分类到不同的圈子,那么大量信息冗余怎么处理?

至于 Google+ ,无非就是用一个很偷懒的办法来处理「人际关系」,看起来很好,给了用户自主权,实际上用户每次说话累得要死(想想这话该给哪些圈子看呢?)。就算用户都那么耐心地每次说话前做一次「圈子选择」,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不同的人圈子分类标准不同,你分类好了,不等于别人和你分类一样啊。有的人以亲疏远近分类,有的人以专业特长分类,结果还是不该出现在圈子里的话出现了。绕来绕去,有悔面临 Twitter 分类的问题。

SNS 是对现实社交的拙劣模仿。或者说,SNS 本意也许是想模仿现实社交,但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模型,一种非常粗糙,不可控的人际关系。最无可奈何的是,SNS 的用户和开发者们虽然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模仿的拙劣,也希望做得更像「真实的社交」,但他们越朝这个方向努力,结果反而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

因为人际关系太微妙了,正常人都会尽可能小心处理。而在 SNS 上,压根没有「小心」这个词语。SNS 的生存命脉是大量的数据,网站不怕你玩命地发图消耗他们的带宽和服务器容量,怕的是你在网站上什么都不说,不是一个「活跃用户」。他们鼓励你「分享」—— 千万别一个人闷头说话哦!多和你的「朋友」(不管认识不认识)「互动」吧,不互动我们没法「数据挖掘」啊。他们从网站架构到宣传角度都不遗余力地让你更「开朗奔放」一些。结果我们一口气把自己各种兴趣爱好,脾气牢骚,和同事朋友同学陌生人之间的交流统统放到同一个地方。

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溢出的信息量。反而早期的网络交流软件(如 Email,IM)更接近于传统社交方式 —— 你要说给谁听就说给谁听。

所以,新型的 SNS 从本质上就不希望模仿现实生活的社交。至于这种新的社交方式是否好,见仁见智。我个人相信一定是有很大好处的,尽管前文中的话似乎透露出我对 SNS 的种种不满。凭良心讲,我现在几乎绝大多数朋友都是 SNS 上认识的,传统的亲戚同学之类的朋友已经少得可怜,我怎么好意思「放下碗骂娘」呢?

可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SNS 上的朋友成为现实生活中更亲密的好友时,这两种身份如何转化?

我已经说了,SNS 的模式不是现实社交模式。身份转变会带来行为转变,有些话不能说了,有些事不能做了。SNS 的自己还怎么定位?就像上次一个朋友问「夫妻/情侣共上同一个 SNS 平台各有什么利弊?」,结果下面有大片大片持弊大于利的回答。在没 SNS 之前,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存在:「夫妻/情侣共有一个朋友圈各有什么利弊?」,而 SNS 把这个问题搞得更为复杂。至于怎么个复杂法,需要各位自个儿细琢磨,反正更复杂。

分享家:Addthis中国
{lang: 'zh-CN'}
也许您也会喜欢

Bitcoin的理念是古老的

修改个人SNS开放规则

网络规制的关键——《代码》

网络中立是短视行为

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
无觅

Related Posts

Recent Comments

    相关 [sns 现实 社交] 推荐:

    SNS 2.0 — 来自现实的社交网络

    - bluesnail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社交网络是近年的热点,而 Facebook、Twitter 这些公司不断提升的估价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这一点的认知,Facebook 以及 Twitter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Like”,“@” 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事实上,在 Facebook 继续前进,很可能在两年内达到十亿用户(全球总上网人口的一半)的现在,传统的,类似 Facebook 这样的综合性社交网络已经没有多少成长的空间,要想与 Facebook 竞争,要想获得投资,创业公司们需要另辟蹊径.

    SNS 是对现实社交无奈的拙劣模仿

    - inecho - 牛博山寨 编辑推荐
    天翼按:这篇短文起源于整理 Twitter Following 时面对各种各样取舍后感到的烦躁. 这通牢骚原先要发在 Google+ ,后来越写越长,于是干脆改成博文. 当我试图用 Google+ Circle 的理念来处理 Twitter Friends 时,发现这是完全徒劳的. 注册不同的账号、用不同的 Lists 、以不同的分类标准 Follow …… 统统不可行,统统有问题.

    LBS的社交歧途:流派分化 SNS还是电子商务?

    - Deng - 派代网 - 资讯
    国内LBS可以分为几个流派,一是SNS流派,代表是街旁. 【TechWeb报道】一年前,团购与LBS被誉为有望改变互联网格局的两大热点模式. 一年后,团购发展如火如荼,千团混战,拼融资,打广告;LBS的发展却稍显冷清,发出声音的独立LBS也屈指可数. 团购凭借优惠的价格带给人们实惠,关系到个人利益.

    SNS OR 微博?

    - ItTalks - 新媒体营销观察站
    互联网的平台总是日新月异,在SNS还未开到荼靡时候,微博横空出世,如今已然后来居上,之前看到新生代调研机构关于SNS和微博的比对分析的结论,在此摘出部分并依据本人的想法调整后分享给大家:. 虽说微博目前发展迅速,很多用户尤其是圈子里的早已经从人人、开心转战,难免从心里忽视人人和开心,会忍不住怀疑那些曾经火热如今却觉得很SB的APP还有多少拥护者.

    艾瑞推社交网络研究报告 微博和SNS不可相互替代

    - - TechWeb 今日焦点 RSS阅读
      【TechWeb报道】3月5日消息,艾瑞咨询日前发布《 2010-2011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研究报告》. 其中,“普及度、访问频度、用户粘性、浏览深度,作为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四个主要评估指标,揭示了当今社会化网络的核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周勇对此分析说, 这些指标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阐述用户的行为特征的.

    常用社交网络(SNS、人人网、新浪微博)动态新闻(feed、新鲜事、好友动态)系统浅析

    - - 互联网 - ITeye博客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unmenggmail/article/details/8472546. 最近见几个朋友都在说人人网新鲜事排序的问题,恰巧对这方面也较感兴趣,于是打算顺便把手头收集到的资料梳理学习一下. 由于本人也只是新手,很多内容仅仅是参阅资料后的个人猜测与纸上谈兵故难免存有错误与纰漏,感谢大家指正.

    [转载]【摘】SNS社区网站架构

    - - 网站架构_搜搜博客搜索
      SNS网站: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就是依据六度理论建立的网站,也是基于社会网络关系建立的网站.   原本经济危机来了,FACEBOOK估值从150亿美金跌至40亿;国内互联网创投环境也日趋寒冷,而在舆论界,关于SNS的话题似乎热度未减,,当然在精彩文章之中也夹杂着一些隔靴搔痒式的讨论;.

    轻博客的SNS化之路

    - qingfeng - 月光博客
      互联网虽然能创造出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的交集,同时量很大,同爱好的人可以轻易找到很多,但却没有能让这交集互动在时间里沉淀下来成为真正够信任的友情的功能.   活跃在互联网上各个论坛,博客,空间等花费了大量时间的网民们,互联网确实没有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长期关注我的博客的人也还是不能相互信任. 只能用于维持已有生活里的朋友的关系.

    唯有Linux玩家才会理解的SNS网站

    - gbcwbz - 尚宁的中文日志
    今天看到在web中利用JS跑起来的linux系统,让我的心一下子冷了. 原因是我最近在做一个叫做cmdgame的网站,其主体构思和这个linux in browser很类似,但是和老外的东西一比较,才发现自己做的东西有多么的丑陋.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jslinux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好处,有一套完善的系统可供我参考,以完善cmdgame的开发.

    SNS—-关系拓展还是关系维系?

    - aleshia - SocialBeta
    本文系我在知乎中参与一个关于六度分隔理论与SNS的相关问答讨论时提出的一些看法,因知乎无法长篇大论,因此,在这里进行了一些补充,并发表一篇博客. 六度分隔理论指人际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通过网络中的相互关联的其他节点而产生联系的最少链接数量. 这是一个不同关系纽带转换和传递的过程. 这个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没有直接的链接(也就是不存在一个直接的关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