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的魄力推进常识的普及
开学前,工大一位非常高端的人士给我发了封email。他女儿在国外读书,回国休假期间要上网交作业,于是他就看了一眼这个网站,发现是个Moodle,也就是乐学网所用的平台。
于是他就“‘玩’了下,非常方便……学生登陆就是学号和密码,所有通知、所有注意事项、所有讲义、所有作业要求、那个学生什么时间提交的作业?等等。一目了然。很简单!……而且网上说是很多大学一起采用的”。自然而然地他就想到了我介绍过的乐学网。两者相较,他发现的最大区别是,人家那个是一个官方网站,而乐学网是野路子长起来的。
最后,他发了一个感慨:“在国外属于常识的东西,……可是到了国内就属于‘改革’……”
此话含义非常深奥,以我的浅见理解,有两层意思:
- 常识的东西,非要举改革的大旗,弄得玄玄乎乎的
- 普及常识的过程,倒真像搞改革一样,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都有什么国外的常识在国内成为改革呢?粗浅列一些和大学有关的吧,都是我亲身体会过的,绝对真实。
- 国外:入校注册就会获得一个网络ID,凭密码直接接入校园网,访问各种需要身份认证的网站,比如邮箱、VPN、信息中枢、图书馆、选课、评教、成绩查询、文件服务器、网络打印等等
工大: 一名学生至少要有上网、个人邮箱、选课评教、交作业、图书馆、公共邮箱等数个账号,用户名都不一样;一名教师至少要有上网、邮箱、收作业、登成绩、图书馆、查工资等数个账号,个别教师还要有OA等等的账号,用户名也都不一样。现在有了自己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但没人愿意接入,且新留校教师的账号迟迟不能建立。 - 国外:入校注册就会获得一个免费邮箱,域名就是学校,终身有效,很给人归属感
工大:教师可以免费申请,学生今年才可以免费申请,但只要不是领导,就都得为这事儿特意自己跑一趟窗口 - 国外:入校注册就会免费获得数G的免费个人空间,在空间里可以建个人主页、存放文件等。个人主页是很多后来优秀商业网站的温床。
工大:学生想要这样的地方,没门;教师想要这样的地方,得自己买服务器,自己建,自己维护,自己付各种费用…… - 国外:无线网无处不在,免费,一般需要认证;有线网到处都是,墙角、课桌上,插上网线就能用,旁边还会配套电源插座;网络无任何限制,整个世界随便免费访问
工大:有限区域有无线网,免费,但需要去申请单独账号(学生可用公寓上网账号);公共空间几乎没有网线插口,教室里讲台上的插口没有一个好使的(这一点做得还不如威海校区);除电源线、鼠标外,笔记本还要标配插排;而且,用了10余年时间,学生公寓才接入校园网,以前校园内的学生公寓不能访问校园网站;各种网络计费算法,很多机房、实验室、甚至办公室都不能访问国外。 - 国外:入校即获得一张带照片的身份卡,兼有身份证明、门禁卡、储值消费卡等多种功能,甚至有的还能当银行储蓄卡、公交卡等
工大:学生至少要有学生卡、饭卡、补助卡,教师至少要有工作证、饭卡、工资卡、报销卡、经费卡。每张卡都由不同部门/银行颁发。对了,还要有钥匙,而且能进入的门越多,钥匙就越多。 - 国外:公共的网络打印机、复印机非常方便,每人有免费的额度,超出部分也很便宜
工大:想方便的打印必须自己购买打印机,否则只能拷贝文件到打字社,免费是不可能的 - 国外:办校内的手续,网上填表,很多系统已有的信息不用重复填写,各个部门之间自己完成公文流转审批,教师/学生通常只需接通知到1-2个地方现场集中签字确认就行,都不用自己打印
工大:没完没了的填表,没完没了的输入自己的姓名,没完没了地打印,整个校园转来转去上上下下地找人签字、盖章,还经常寻隐者不遇,甚至遭人白眼、呵斥,犯一点儿小错误就要从头再走一遍
这些只是浮皮潦草的沧海一粟,但这都是和每个人的每一天息息相关的,都足以让我们心凉半截。常识如此美妙、简单,何时我们能享受之?遥遥无期。为什么?答案实在是很深的水,随便说几滴吧。
从工大现有的信息系统看,一大特点是“百花齐放”,却不“百家争鸣”。每个部门、院系、室所,但凡有机会,就要搞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购买服务器,雇人开发,大张旗鼓,但互相之间都是雷同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热情很高,而维护热情却甚低。维护跟不上,用户就不爱用,建设者也不愿意有很多人用,导致很多服务器空跑,系统崩掉了都无人知晓。怎会这样?利益使然。建设时,是可以举“改革”大旗申请经费的,而维护却没多少钱,甚至没钱;维护不好,无人用,就有理由再申请经费去建设第二版、第三版……;反正系统越不好用,赚钱的机会就越多。
信息的综合流动是信息系统的优势。在这样一盘散沙下,想实现国外的那些常识是不可能的。国外为何能实现?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分工。
在国外呆得不久,但呆得很舒服。舒服的感觉源自于无处不在的良好分工,使每个人都能静心、专心地做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事情。IT系统的一切,甚至小到一个鼠标的采买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建设维护,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其它人只需享受这些系统带来的便利,无需为它操心。这样,所有人都专心,都能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利益回报随之上升,学校这个整体也蓬勃向上。
其实刨除IT这个东西,我们的分工还是不错的,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想自己搭个小食堂分学校的伙食补助。当IT出现,当它成为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所有人就都不淡定了,纷纷要来分一块蛋糕。第一次开分之后,就很难再不分了,直接造成今日的窘态。参与者眉开眼笑,国家投入的经费被大批浪费,而广大底层师生只能备受其累,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总要为应付各种鸡毛蒜皮而消耗宝贵精力。
怎么解决?两条路:
- 最受害的大多数不再沉默,用各种压力促使决策者必须改变。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 最受益的小部分幡然醒悟,打破现有利益链条,建立更健康的新利益圈。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一个简单的常识的普及,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去改革,这就是哈工大,这就是中国。
希望在哪里?只在现在正身受其害的人,如果将来有一天会成为此链条的受益者,不要再将这些麻烦加诸于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