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网上是怎样伪装自己的?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只狗”。互联网上无数奇人志士辈出,可见到庐山真面目后,很多人的真实样子却往往让心怀期待的粉丝们大跌眼镜:原来那个在网上叱咤风云的大侠只是个戴黑框眼镜的文弱书生(请勿对号入座);而写一手委婉悱恻小言的“美女”却是一个彪形大汉。在以恋爱征婚为目的的交友网站上,各色男女的面纱就更加深不可测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交友网站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果壳心事有必要帮大家擦亮双眼,看清显示器背后那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近,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尼克尔•埃里森(Nicole B. Ellison)等几位媒体研究者在《新媒体学会》上的一篇文章就试图探寻:和真实的自我相比,人们在匿名时的“自我”到底有几分虚、几分实。 研究者从几大在线交友网站上找到了37名参与在线交友的用户,收集了他们在交友网站上的个人档案,并和实际情况做了对比。之后,他们对这些用户展开了有关“不真实”部分的访谈,其中包含了他们如何解释这些不真实的信息,以及他们对偏差性信息的接受程度等等。结果不出所料,大部分人在征友网站上的自我描述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有趣的是,人们对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并不完全反感,对于偏差信息的看法也呈现出有趣的规律:
时间差:不同步的“谎言”
在互联网上,人们对“自我”的限定似乎有一个很宽的界限,这个“自我”既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现实和理想的混合体。所以很多人在自我介绍中都打了一个“时间差”:将“自己”过去或者将来的样子放在档案中,其中很多信息与自己当下的状况并不符合。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既呈现一个正面的形象同时又避免说谎。
虽然这有些不妥,但信息的“可变性”决定了这种时间差是否能够被人接受:易变的特性(例如发型)的变化比某些固定的属性(例如年龄或身高)的偏差更容易让人接受。此外,这个偏差的程度大小也会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你是一个30岁,200斤的胖子,却放上一个自己本科时,130斤的照片,恐怕就要让很多人大呼上当了。
有时候,人们也会冒险“搏一把”,把某些无法预测能否发生的事情写在档案中。比如由于吸烟是一个不太吸引人的特质,很多吸烟者也会说自己不抽烟。当问及理由时,一位受访人就表示,如果自己遇到了梦中情人,就一定会戒烟。不过,谁知道呢。 此外,人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把当下的自我展示出来,譬如一位受访者体重最近有所增加,他就坚持不上传自己最近的照片。
缺少线索:说的比看的美
在缺少线索的线上交友环境中,对于自身的展示许多时候要依赖语言的描述,这就反映出很多人们对自身认识的偏差。譬如 “风流倜傥”这样的词汇,大概就是见仁见智了……而更多的人为了避免这种矛盾,倾向选择模棱两可的词汇,例如“体貌适中”。当然,如果有略带正面含义的词汇更好。
你知我知:默认的“潜规则”
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对在线交友可能存在信息偏差心知肚明,并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度。比如“曲线美”可能是窈窕有致,也可能是略显丰满。这种没有恶意的小小美化能够被大部分人接受。不过接受程度也会因人而异,一位高个子女性就对高度非常敏感:“我绝不能忍受一个一米六的男人谎称自己有一米八。”
个人档案就像一份“心理契约”,每个人在网上寻觅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关注这个“契约”能否在未来被履行。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能够提高自身魅力,又保持 “契约”可信度的方式来美化自己的档案。而网上缺少的线索也意味着这个 “契约”像所有的合同一样,都有其不完全的特性,于是人们通过模棱两可的词汇让自己更有退路。当然,人们在签订“契约”时也心照不宣地偏差有一定的期望。下次在交友网站看到一个美女的时候,记得想想其中可能存在的时间偏差,线索削减和“潜规则”的影响。祝你好运!
参考文献:
原文已发表于《东方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