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让末日预言更逼真

标签: 科学 末日预言 | 发表时间:2011-09-22 01:25 | 作者:(author unknown) 猫
出处:http://www.guokr.com/

末日起源

人类对末日来临的接受程度深深地根植于文化的基因,因为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对末日预言的取信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古希腊文化已经包含了相信末日的元素。有证据表明,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的这段时期,古希腊的未来观逐渐成熟。这是一个包含着经典时空的绵延的前景。在这块时空中,有现实和他者两个不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由人居住,他者的世界则是神的世界。人要超越神的恩准和自我弱点以达到更好,但叛逆或挑战会受到神的惩罚。这种惩罚其实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毁灭元素。

在西方,与末日文化最具紧密联系的是希伯来人的未来观念。这是包含着神人立约的相互保障,也包含了孕育末世论文化的最后审判。立约的过程在大自然中由彩虹显现,而在个体身上,则要由割礼承担。高强度的疼痛、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刺激,使人对立约产生多大的畏惧,是难于判断的。而乌托邦和最后审判这两个希伯来文化的典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末日到来的可能性和规避的可能性。这是否造就了此后相关的末日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来源,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科学让末日预言更逼真

在今日,西方人对科学逻辑的信服和对科学知识的信赖大大前进,已经很大程度上赶上甚至超越了对其他所有文化元素的信服和信赖。于是,在宗教文化的基因之外,科技的发展给末日预言的接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果科技确实能探测到宇宙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灾难的线索,例如,巨型陨石的轰击、难于治愈的病毒侵染等,可以想见,人类对这些信息的相信度会跟他们对科学技术的信服度成正比增长。

有关科学能够增加对末日预言信服度的观点,可能跟通常所说科学会破解末日预言的说法相悖,但仔细分析,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通常所谓的科学破解末日危机,多数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提示出危机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概率本身是不确定性。所以,小概率事件仍然可能发生。其次,通过逻辑证明对方的推理存在漏洞。但如果对方也采用科学揭露的事实,那么这种驳斥就会消失。例如,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所给出的末日预言,不但没有消除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末日恐惧,反而加速了恐惧的发展。萨根等提出的核冬天理论,虽然是一种思想试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未来核战争的末日恐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述两个末日预言的信服,反而使人们未雨绸缪地发展起新的生存运动或裁军运动。因此,末日预言本身受到对科学信赖的推进,不一定就是坏事。它对当前人类无度地追求自身享受和资本增值、对科技的不良利用加以警醒,也为末日预言受到信服增加了可能的空间。


相信末日未必是坏事。中国文化缺少末日元素

我认为,末日预言的信服本身,不是什么社会混乱、科学不普及的表现。它是一种预警机制是否能被建立起来,是否能有效地阻止末日到来的重要保证。遗憾的是,在中华文化中,末日文化没有任何可信服的根基。除了对科学逻辑的强烈信任并没有在广大的土地上被建立起来这个因素之外,中国古典文化和宗教文化中都缺乏对末日的预警基因,这一点从中国人的时间词汇出现的历史顺序中就可以看到。例如,吴国盛就曾在文章中指出,有研究表明中国文化中出现的最早的时间话语是“久”(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墨子•经上》有:“久,弥异时也。”“久,合古今旦莫(暮)”。这里,“异时”是指过去、现在、早晨、黄昏等不同的时侯。而“久”则是遍历(“弥”“合”)它们的总和。墨子的时间概念是一个由过去、现在、将来组成的自在的时间实体,没有终结点。

选取与墨子完全不同的兵家,继续研究中国人时间词汇的发展。兵家的重要文献《孙子兵法》中,经常出现的时间词汇与“即刻”或“瞬间”有关,换言之,是与久相对应的短暂的片刻。“兵贵胜,不贵久”(《孙子•作战第二》)。“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孙子•九地第十一》)。在“瞬时”和“时机”之外,兵家哲学当然有对战争出发点的全局关照,但这种关照追求的是成全一个“百战不殆”的永恒部队和永恒国家。

仔细分析中国文化中的时间基因,可以发现末日或终结不但不是可能的元素,反而是被尽量排斥的内容。多年以来,在中国的主流文化中,想象世界的末日是一种荒唐、病态、跟自然界的真正运行规则相冲突的文化呓语。正是因为建立了这种对持久无终结的信仰模式,才导致了有对“杞人忧天”的嘲弄;有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感叹;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信心。

我认为,从文化基因和对科学的接受与信赖上看,中国人对末日危机感强烈不足的现象应该被深入分析,它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科学普及事业以及文化革新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关 [科学 末日预言] 推荐:

科学让末日预言更逼真

- 猫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人类对末日来临的接受程度深深地根植于文化的基因,因为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对末日预言的取信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古希腊文化已经包含了相信末日的元素. 有证据表明,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的这段时期,古希腊的未来观逐渐成熟. 这是一个包含着经典时空的绵延的前景. 在这块时空中,有现实和他者两个不同的世界.

科学

- 0M - 科学松鼠会

分手的科学

- j - 每日鲜果精选
詹妮弗·洛佩兹和马克·安东尼已经结婚七年,但夫妻能团聚的时间真要看老天赏脸. 洛佩兹觉得这是他们夫妻间最大的障碍. 最近在接受《名利场》杂志的采访时,洛佩兹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要离开那些配不上你,或者对你不够好的人. 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他们尝试过各种办法自我催眠---夫妻疗法,约会之夜.

什么是科学

- Vincent - 科学松鼠会
我的父亲是77年恢复高考后的老中专生,后来又修了大专的课程,经济师,国家公务员,在他们一辈人里应当算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父亲也一直以知识分子自居,向来对封建迷信一套十分反感,年轻的时候还有戏耍算命先生的”壮举”.他时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我什么都不迷信,我就是迷信科学”.于是现在十分注重健康养生的他,每每看见电视里的专家推荐吃什么、怎么吃,就严格的照做.

密码背后的科学

- edith - Solidot
微软MVP Troy Hunt上月分析了索尼用户密码习惯,发现:用户使用的密码长度很短,多为6到10个字符;十分简单,不到1%的人使用非字母数字字符;可以预测,超过三分之一的密码是字典中的常见单词. 现在,他进一步研究了人们选择密码背后的依据.

《科学》杂志精选 (2011.07.08)

- Terence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science 20110708. 哈勃望远镜2003年拍摄的草帽星系.      互动百科:苯酚(化学式:C6H5OH,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苯酚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漫漫画画玩科学

- 李鹤之 - 科学松鼠会
首先欢迎全玄鸿同学的系列作品登场. 如果想回顾之前的漫画作品请点击以下链接:. 感冒药攻略(内含囧插图……). 粥粥教你“抵抗甲流7种武器”. 另外,欢迎大家以漫画的形式投稿,也许这对您是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今日天气预报:局部多云,同时90%几率Imma依然是个胆小鬼. 八百年前是一家,又名,人蟑相揖别…….

猕猴桃的科学

- {ZuiZui} - tombkeeper的和谐Blog
我为了让它快点变软,还特意把塑料袋口扎紧. 因为我知道水果自身产生的乙烯在熟化过程中很重要,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密封起来,就可以把乙烯封在袋子里,提高浓度,加快熟化. 两个月来,我隔几天就去捏捏看变软没有,但一直都那么硬. 我越来越觉得奇怪,这些猕猴桃已经放了这么久,不熟,也不腐烂,难道有什么灵异问题.

慢科学,为科学发展留点时间

- 夜夜無夢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文/John Horgan)科学有时候前进的步伐是不是快了点. 追逐着名望、财富、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科学家们是不是在赶着把结果发表. 科学家会犯错、会夸大其实、会抄近路吗. 科学期刊会不会发表一些理应淘汰的文章. 像我这样的记者是不是过度解读了本来不足信的发现. “慢科学”运动,为科学争取时间.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当我听到慢科学运动时,还是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