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谈学习与阅读–阅读笔记(4)
终于把这个文章合集整理完了,在整理的过程中又重新阅读了几遍,从新的思考一下学习与阅读的关系,觉得很有收获。能了解詹宏志看问题的角度,很不错
31、做好“转业转职”的准备
有些人工作地点愈来愈不可预测,随着公司的发展,你会随时需要具备机动能力,会到一个你想都没想过的地方去工作。那是因为你的工作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机会的型态都在变化,所以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就需要有“转业转职”的准备。
而你的工作内容、职位模糊的程度也会愈来愈高,因为工作会不断被重新定义,愈来愈多的行业是需要两种专业以上混合的技能,所以也愈来愈多人是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的技能。
32、该怎么做个人转型?,建立并掌握Propedia式的知识架构
除了EMBA和e-learning之外,必须要掌握“书目式”的技能,或者我称之为“Propedia──分科百科”式的知识架构。
有时候我不知道我要的资料在哪一个领域,也不知道关键字词,所以它创出Propedia,让你藉由分科的“模糊检索”,检索出你要的资料在哪个领域,再指引你去大百科和小百科中,找到你要的知识。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书目式的学习技能,Internet就是这样一个学习工具。你可以藉由检索知道你要的资讯在哪里,要大方向就看标题,若对于相关资料仍有兴趣,可以藉由hyperlink(超连结)找到更详细的资料。网路的力量就是一种非系统性的力量,什幺都有。
所以你现在所需要的,不是“知道哪些事”;而是“知道这些事在哪里”就好了。所有的东西、知识都在,你只要知道它们在哪里就够了。你不需要特地去上课、读完多少学分才是学习。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要把主题百科式的知识架构,当作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把接触所有讯息,自助组成知识系统的习惯,变成一种能力,这才是无穷尽的学习,也才能应付各种转型需要的知识撷取速度。
这种能力,是即使唸完EMBA也做不到的。这个学习需要有能力用一种自己的架构,来处理非系统的东西,也只有这种非系统性的方法,才能进入这幺多大量的知识世界。
学习者必须适应:学习,不再是“从上而下”的学习──有一个人叫老师,而我们是学生,来向老师学习──而是各式各样的“从旁学习”。
而“向下学习”,是现在更重要的表征,因为新知识会从“新的学习者”那里诞生。每一个比你年轻的人进入职场,一定都带着更新的知识进来,所以必须练习向下学习这件事。
以后教育的要求就更不一样,我一直觉得以后教育的使命不是给他“多少知识”,而是给他多少“孤独学习的能力”。他如果学会,他可以自己教自己,那这个学习就做完了。如果你要教他东西,也都教不完。因为这个知识架构,糊里糊涂已经变成一个庞大的架构。一个有意识想要学习的人,他现在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他能接触的东西和知识的来源,与过去相比都是大得无法想像,这就是我所认为──个人转型的新学习概念。
33、读书的用处
把读书标示成至高无上的价值,固然是一种偏见;相信读书具有某种“俗世上”的价值,恐怕也是另一种偏见。我指的当然还不只是“求高学历,得高薪资”或者是“赢在起跑点上”那种明显的偏见。有一位我从前的上司总爱说:“我读书是为了赶上社会的变化,取得有用的知识。”
但人生问题从不曾“自我招供”它们所属的学科,它们不会说:“嘿,看着我,我是属于经济学的一种问题,你来解析我吧。”它们总是含糊笼统、声东击西、像雾又像花,知识如何对症下药、如何“有用”,可不是“投入产出”那幺简单,你想要跟上社会变化的脚步,了解问题的性质,那已经是无止境的追求,哪里是找本书来看那幺容易?
读书当然“有用”,但困难的是,你读书之前根本不知道它何时有用,譬如读一本《三国演义》,你怎幺知道它何时有用?以什幺方式有用?至于很多年后,你突然发现“读三国”可以“学管理”,你对管理突然心生独到的体会,那不是人生当中“可规划”(programmable)的事。我们确知,不读书就不会发生这件事,却不能确定,读了书就能发生这件事。“有用的读书”似乎就是“不可规划”的。事实上,我们不也都亲身看到一些例子,某些没有机会读很多书的人却有着一身的本事、和洞悉人情的惊人智慧?
读书并不比“不读书”高尚,读书也不一定比“不读书”有用,果真如此,读书岂不是一点意义也没有吗?我们又心知不是如此,但我们究竟要如何为读书进一有力的“辩护”?
Why read?Why we read?Why we love to read?读书本身一定有它自己的自足理由,不假他求,不需要以世俗的“有用”来交换,更不需要以先验的“神圣”来掩护,我们可以找到直接的好理由。让我来试试其中一个理由,譬如说,“读书防老”,这个理由你觉得如何呢…?
把读书行为“神圣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但不符合事实,也无益于读书风气的推广;把读书活动“功利化”(读书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则有时候不能免于未见立即功效的失望,更无法激起对“不知何所用”的读书活动的热情。那我们究竟要靠什幺,来产生对读书活动的向往?
读书像是游泳,你可能要学习一点“技能”,才能真正得到戏水弄波之乐。你当然也可以穿好泳衣,靠在池边,泡水消暑,但你只能看那些识得水性的游泳者在水中自由自在;读书有时候也一样,它也要你学会划水与换气,你必须先识得几个字,又有若干阅读经验,知道书有多种不同面貌,有的书分析事理,有的书叙述故事,你要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它们。
真正的读书乐趣,并不是因为读书活动的神圣性,也不来自拿学历考证照之类的功利性,那纯粹是心智的“快感经验”,你一旦得着它,你就上了瘾似地,每天要问:“还有吗?还有?”。
读书只是愉悦,纯粹的愉悦,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愉悦。
34、学会孤独学习的能力
人一生可以做的规划有限,意外通常会比规划多,工作上需要很多技能,但哪些是关键要素,很难说明白。人生的考试没有范围,过去所会的事,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派上用场。只要能将兴趣发展到一定地步,总会有有用的一日。更者,对职涯最有用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对事情的正面态度,也就是勇气。勇于作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是最有用的能力。尤其学校所学的都东西,不可能用于一辈子的工作上,要学会孤独学习的能力。顺着工作的需要,不断面对问题及学习,最有用的技能。
35、孩子与阅读习惯
小孩10岁前不要让他们碰计算机"他就是着眼于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p.39)若没有逻辑推理,分类能力,即使透过网络找到许多数据,也不过是一堆没有连贯性的文字.纸本书籍就是在培养逻辑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习惯了快节奏的事物,要他静下来读书、做事,就很难了。因此孩子在十岁前,应先培养阅读习惯,有了这个能力,再让孩子玩电玩,才能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能力。
36、读投资大师的书有感
为什么投资大师说的话和心灵导师如此相似?也许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种洞悉世事人情的能力,他们对一切了然于胸,对世界一切因素的“连动性”有一种直觉式的理解,这使得他们看事情有一种通透的练达,道理也就一通百通了。
37、读书的作用
读书的第一个作用是“世界观”起了变化,第二个作用是人生轨迹起了变化,或者说人生的追求起了变化。读书很难因功利的目的而为,因为它太不准确,想学东却学到了西,想发财却悟了道,与功利本意全然不符;但读书本身却是高回报的投入,想得到一却得到了三,追求一个作用却附赠两个副作用,如果人生一回要过得丰富划算,读书恐怕是当中关键之所在。
38、读书过程中辩证的过程
“未来或许有一个新的阅读者,读得比我多,突然发现有些东西写错了,或者要用另一个东西来改写,这就是读书的特色。你所说的话都是等着被推翻的,总有比你更高明的人会看出别的东西来。这本来就是读书过程中辩证的过程,今天这样,明天进一步,后来又更进一步。”
39、读第二遍书理念
,我们无法在一秒钟内看到一本书的整个情节,必须经过一页一页“基本劳动”的读,最后才能读完一本书。所以真正要读通一本书,必须再经过重读、再读,才能真正掌握到作者的布局与用意,在情节之外能更冷静的思考与探讨相关主题。
40、学习的观念
有关学习的观念有几个新的重心:
1. 学习并不是单属于某一个年龄群的事;
2. 终身学习已经渐渐成了现今社会的共识;
3. 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一生可能不只从事一种工作或行业;
4. 即使我们一生都在同一个工作或行业里,但每一种工作的内容也必须面临经常更新的情境…
过去我们常说新产品有它的生命周期,现在我们意识工作与行业也有生命周期,我们的知识与技能也有生命周期,而这周期正在缩短之中。当产品到达它的生命周期的末端时,我们做些什幺事?我们寻找创新的产品来创造新的生命周期,当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技到达生命周期的底端时,我们又该做什幺事?这就是我们需要终身教育或持续教育或不断教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