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人才争夺战

标签: 业界趋势/Trend 信息图 前缀分类 Apple Facebook | 发表时间:2011-06-09 10:30 | 作者:积木 Ted
出处:http://www.ifanr.com

以众包方式从事猎头业务的初创公司 TopProspect 通过调查其工作人员和相关联系,研究了最近两年内各大公司人员变动的情况。

那么,在硅谷的人才争夺战中,谁取得胜利,谁又在失去人才呢?他们发现:

入职人员最多的公司是:Google,Facebook,微软,LinkedIn 和苹果。

离职人员最多的公司是:微软,Yahoo!,Google,eBay 和 Amazon。

从上述情况看,似乎很难判断究竟谁是真正的赢家,因为 Google 和微软在收获人才和失去人才上都排在前位。

大公司的人员流动很正常,要判断谁真正赢得人才争夺战,考量下面两个方面更加合理:

入职员工数量与离职员工数量的比例(每失去一名员工,有几名新员工加入)

离职人员去了哪里

那么,真正的赢家是谁呢?

Twitter (10.9), Facebook (8.1), Zynga (8.0), LinkedIn (7.5), Groupon (3.9)

最大的赢家是 Twitter,每失去一名员工,有 11 名新员工加入。Facebook 紧随其后。然后是最近很火爆的 Zynga,LinkedIn 和 Groupon。

再看其它几个公司

Intuit (1.2), Google (1.2), eBay (0.8), Microsoft (0.4), Yahoo! (0.3)

Google 还算保持平稳,eBay、微软和 Yahoo !都在失去人才,其中以 Yahoo !最为严重,这并不奇怪,Yahoo !最近的确状况糟糕。

下面这幅数据图将以更形象的方式告诉你,谁在赢得这场人才争夺战。

Talent_traffic

从这幅图中看,Facebook 的确是大赢家,其人才来源来自 Yahoo !Google ,微软和苹果,其中微软的比例最高,达到 30.5 比 1,这意味着微软从 Facebook 得到一个员工,Facebook 从微软得到 30 个员工。

LinkedIn 显然是赢家,大量的员工来自 Yahoo!,Google,微软,其中以微软比例最高,其次是 Yahoo !和 Google。

Google 状况基本良好,吸收的人才来自 Yahoo,微软和苹果,其中以微软的比例最高,达到 5.2 比 1。流失的人才多数去了 Facebook,达到 15.5 比 1。

苹果状况基本良好,从微软能够吸收人才,但有大量人员流失到 Facebook,达到 11 比 1。

微软算是明显的输家,除了从 Yahoo !能够吸收到人才以后,更多的人员离职去了 Google,Facebook,LinkedIn 和苹果,其中 Facebook 和 LinkedIn 比例最高,达到 30.5 比 1 和 22 比 1。

另一个输家是 Yahoo !,许多人员离职去了 Facebook,Google,微软,苹果和 LinkedIn,其中 LinkedIn 的比例最高,达到惊人的 43 比 1。

可惜的是,图中没有展示 Twitter ,Zynga 和 Groupon 的情况。上述情况是否符合你的预期?不妨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via TopProspect

Using computers suck, to this day. It’s one of my daily frustrations that the rate of change in computing experiences is so slow.(by Martias Duarte)

© 积木 for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2011. | Permalink | 11 comments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

相关 [硅谷] 推荐:

硅谷人才争夺战

- Ted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以众包方式从事猎头业务的初创公司 TopProspect 通过调查其工作人员和相关联系,研究了最近两年内各大公司人员变动的情况. 那么,在硅谷的人才争夺战中,谁取得胜利,谁又在失去人才呢. 入职人员最多的公司是:Google,Facebook,微软,LinkedIn 和苹果. 离职人员最多的公司是:微软,Yahoo.

硅谷公交车印象

- 夕角 - Something like a home page
VTA全称Valle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这个机构运营着硅谷地区的公交车和轻轨. 今天因为要去申请社会保险卡,第一次坐了公交车. 不过我身上没有零钱,车上也不找钱. 本来我以为像香港一样多交点,算自己倒霉. 我正要投进去,司机不让我投,让我直接进去坐. 我问我旁边的另一位VTA职员,结果他说不用担心,她会放你下车,you will enjoy a free ride.

硅谷连结人:Reid Hoffman

- tossking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LinkedIn 的联合创始人 Reid Hoffman 在硅谷以乐善好施而闻名,面对上门求助的人,他通常都会给予帮助,即使他没法帮上忙,他也知道谁能够帮上忙. 也许和他所创立的社交网络名字一样,他是个连结(Linked-In)人. 他努力不让自己瞥向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者说他的四台智能手机. 因为每天都会收到 400 封电子邮件,这还不包括从 Facebook、Twitter、LinedIn 上向他发出的私信.

Paul Graham:撼动硅谷的人(译文)

- puppyguy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为《黑客与画家》写"译者序",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 "应该如何介绍Paul Graham,才能让中国读者了解,这是一个在美国互联网界如日中天的教父级人物. 正在发愁的时候,老天帮忙,让我看到了上个月《福布斯》杂志有一篇Paul Graham长篇专访,写得非常棒,是迄今最佳的关于他的介绍. 这么难得的材料,怎么能错过呢.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 - 技术改变世界 创新驱动中国 - 《程序员》官网
2012年2月22日的《旧金山纪事报》,这样介绍Paul Graham:“他资助了如此之多的创业公司,以至于走在旧金山街头,一定会遇到某个他给过钱的人. 出生于1964年的PaulGraham,目前是硅谷的核心人物,在美国互联网界几乎无人不晓,硅谷到处都是与他有关的创业公司. 他的创业理念和提倡的创业范式,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硅谷创业不能说的秘密

- - TECH2IPO创见
    成功有秘诀,创业成功也有秘诀. 那有没有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非常至关重要的秘诀呢. 比如说招聘创业伙伴,以及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秘法,或者是非公开的“宝典”.     近日EchoSign(被Adobe收购)总裁Jason Lemkin、投资人兼企业家Ben Parr等人在Quora上 回答了创业者的提问,获得了大批网友的赞同.

硅谷创业者的启示

- - 周鸿祎的BLOG
我出差去美国,去的大多数是硅谷,纽约去的很少. 去硅谷一般是接触两方面的人:一个是VC,一个是创业者. 参加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合,比如慈善晚会、财经年会什么的,我都会觉得有些紧张、局促,因为不知道该跟大家说什么,但去国外的时候见VC,见创业者,感觉会比较好. 国外的VC们跟我谈得来,因为我也是创业者,说话直接,不绕弯子,除去语言不像海归们那么流利,他们觉得我反而更像硅谷的人,从思维模式上讲是这样.

硅谷不需要产品经理

- - 运维派
这几天在硅谷转来转去,让我想起了《成为乔布斯》里的一段话:. 我驱车朝帕洛阿尔托开去,一路向南,恰好回顾了硅谷的发展历程. 冬日和春日的雨水将这片山丘草地浇灌得碧绿苍翠,如同高尔夫球场的草坪,而不是常见的暗黄色,草地上还点缀着橙色、紫色和黄色的小野花. 我对旧金山湾区(Bay Area)不太熟悉,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年中景色最迷人的时候.

硅谷“老黄忠”程序员:Google+设计者上榜

- beralee - cnBeta.COM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今天撰文分析了目前依旧位居一线的老计算机程序员,这其中包括了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等知名科技界人物,谷歌最新社交网络Google+圈子的用户界面设计者Andy Hertzfeld也在该榜单中.

Apple新老大:硅谷最有权力的Gay

- lzhi - Lzhi's Views
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时代看起来越来越像是到了结束的时候. 如果这位首席执行官(CEO)不能从第三次期限不定的病休中复出,首席运营官(COO)蒂姆•库克将会成为他的继任者. 这不仅标志着苹果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也将标志着同性恋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乔布斯病休期间负责运营工作的库克一直对自己的性取向讳莫如深,一如其一直不愿意说自己在监管公司供应链的工作中具有非凡的能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