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信息图】科技泡沫又来了吗?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互联网行业中强劲的资本运作,有创业公司获得巨额投资,也有大公司对小公司的收购,还有更加令人激动的IPO动态。现在的投资者似乎更看重公司背后的用户群,而不是它们的营收状况。一家仍未实现盈利的公司的估值往往可以达到上亿美元之巨。互联网行业热火朝天地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估值虚高的声音随之显现。这不禁让人想起十件前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难道“互联网泡沫2.0”即将到来? 关注互联网的讨论社区G+制作了下面这张超大信息图,展示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数家公司成立以来的融资、估值状况,有助于我们理性地看待“科技泡沫”这个问题。
G+是这样分析泡沫状况的,将公司目前的估值除以每年的营收,将得到一个泡沫指数。由于delicious和Color至今没有营收,所以它们的泡沫指数是”∞”(无穷大)。除去上面两家公司,泡沫指数从高到低排列的情况如下:
- Twitter 营收:1.5亿美元 估值:77亿美元 泡沫指数:50+
- LinkedIn 营收:2亿美元 估值:90亿美元 泡沫指数:45
- Facebook 营收:20亿美元 估值:750亿美元 泡沫指数:37.5
- GroupOn 营收:7.6亿美元 估值:250亿美元 泡沫指数:32.8
- Skype 营收:8.6亿美元 估值:85亿美元 泡沫指数:9.8
信息图中列举了Skype,delicious,Facebook,GroupOn,LinkedIn,Color,Twitter共七家公司。这七家公司很有代表性,既有已经上市的LinkedIn,也有仍处于IPO过程中的GroupOn,还有Facebook这样有上市计划的公司。营收方面,delicious和Color至今还是0,而Facebook则拥有每年20亿美元的营收。LinkedIn和GroupOn尽管每年的营收在亿级水平,但本身的估值是营收的几十倍之多。不可否认,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确实创造了很多新颖的运作模式,找到合理的盈利途径后,极有可能为投资者在后期带来长久的收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亚马逊,一家十年后才实现盈利的公司。现在的亚马逊已经给了最初的投资者足够的回报,这也就是亚马逊在盈利下滑的情况下,股价却能逆势上涨的原因。硅谷的众多投资人纷纷否定了“科技泡沫”来临的说法,Marc Andreessen的意见就很有代表性,他认为现在的估值还偏低。Andreessen的言论也许过于主观,Google前CEO施密特的看法则比较值得大家参考。他认为,一般情况下只有等到大量股票上市,尤其是员工持股解冻后才会更好地看出估值是不是合理。
想了解更多关于“泡沫”的探讨,你可以参考下面几篇文章:
1.没有泡沫,如何称得上狂潮?
2.互联网到底有没有泡沫
3.这次的科技泡沫不一样(连载)
4.Peter Thiel:我们处在一个泡沫时代,不过并不是互联网而是高等教育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