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探讨:当风险投资介入音乐产业时
编者按:本文由创业家Wesley Verhoeve撰写,在他的眼中并不是只有高新产业才配获得风险投资。文中他以改造音乐产业为例分析了当风险投资与音乐产业结合起来会产生怎样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也给我们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动力:不管你做的是什么项目,有没有技术性,只要它有成功的可能,你就可以去风险投资那里高谈阔论拉投资。以下是正文部分:
有时候商业模式的创新能颠覆整个行业并产生巨大的价值。朋友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运作自己的创业公司从而后来居上就像团购的理念颠覆传统的消费行业一样?
以下我们将以音乐产业为例来探讨一下怎样对其进行模式创新。我们知道传统的模式往往是唱片公司或者经纪公司作为主导,艺术家创作者往往处于被主导的地位,有时候甚至身不由己的去做自己完全不喜欢做的事。这种运作模式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创作的核心人员艺术家们沦为了打工者。那么可以怎样对其进行一下改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从风险投资者和艺术创作者的角度探讨一下其全新的运作模式。
首先看看当前的技术型创业公司是怎样运作的:
创业团队通过自己出资或者天使投资开发出产品的测试版本,如果初期产品获得了一小群用户的青睐,那么它很有潜力吸引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于是创业团队开始寻找更多的投资,这时风险投资就登场了。他们往往和天使投资不同,能为创业团队带来更多的资金,经验和关系网络。于是创业公司开始为创业团队和投资者共同所有,接下来投资者要么会通过出售创业公司寻求退出,要么会护航创业公司直到其上市后取得持续的收益。
那么怎样将以上这一模式运用于音乐产业呢?我们可以平行设想一下:
初期一支音乐团队通过自我出资或者Kickstarter筹资等方式推出自己的产品(Kickstarter曾经有过许多例成功的集资如iPod手表—一个成功的项目集资案例),比如说唱片演示,单曲,小型演唱会,音乐艺术品,团队网站等等。这些产品不久赢得了一小部分观众的青睐,这时团队就可以开始寻求第1轮融资了。第1轮融资的规模通常不会很大,让出的股权比例也很小。但这支音乐团队却可以使用这笔钱,继续推出改进自己的音乐产品,并逐步雇佣一些经纪人,视觉艺术家,律师等来协助扩大音乐事业。当观众群体进一步增大后,便可以开始第2轮融资,那些实力更大的天使投资者甚至风险投资者都可以是你寻求投资的对象,虽然这笔融资会换掉你一部分股权,但是你却得到了资金,管理和关系网的支持。
如果你的音乐取得进一步的成功,这时便可以开始第3轮融资了,主要融资对象将是那些声明显赫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除了给你带来更大的资金支持还能为你打通那些传媒巨头的关系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一下所有权的分配:最先开始的那一支音乐团队会持续掌控着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并获得收入,而早期的天使投资者则有可能出售自己的股权给风险投资机构从而获得退出,那些大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因为拥有较大的股权则有可能继续为你保驾护航从而获得持续收益。
仔细分析一下,以上这一模式相对于传统的音乐产业模式拥有多方面的优势:
1.音乐团队能保持对自己作品和公司的部分所有权。
2.投资者在参与投资后获得持续收益权。
3.早期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的同时,也拿到了更大的收益权。这会促进新一轮的艺术发展,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早期投资渠道。
4.艺术创作者的财务收入统计将更加透明。
5.由于创作者对自己产品和公司的所有权,因此其创作的作品形式会增加,质量也将提高。
6.角色分配将更加明确,人们可以很好的各自发力,各司其职。
7.潜规则交易机会将可能减少,资金使用也将更加具有效率。
当然实现这一全新的模式还需要一些必备的条件,比如说:
相对容易的天使投资和音乐团队的接触渠道,成文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两者的权益,合理的商业分析和数据监测以及打破传统产业运作模式的勇气和视野等等。
事实上许多产业都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来进行全新的改造,风险投资也并不是高新产业的专利。然而对一个产业或一家公司改造的成功与否就要看市场的条件和改造者本身的运作实践过程了。
本文的分析较为宏观,可以说是明方向,读者朋友们也可以阅读“Vivek Wadhwa:教你做商业模型分析”,这篇文章的分析则相对较为微观,能帮助你明细节。
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36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