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vs 社会化媒体
Twitter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新闻编辑中心”的服务,专供网站上各路记者收集整理信息使用。国内新浪微博也是出了名的媒体人扎堆之地,可见国外国内都一样:它首先是一个媒体,其次才是一个社交网络。
长久以来,这两个词是有些混用的,因为象Facebook这样的网站,它当然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但又通过share和like两个按钮,网络中不断地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渠道(Social media)。更重要的是,这个网站依托的商业收入是来自广告,这样一种靠广告做收入的商业模式,不是媒体是什么呢?
大如Facebook这样的平台(最近有报告说,这个网站月度活跃用户已经超过7亿,注意,不是注册用户),自然无需太过计较到底是社交网络,还是社会化媒体。但我以为,对于很多规模没有到这样层级的网站来说,还是有必要区分一下。这里面的关键点在于,你这个网站,首要注重的,是人,还是信息?
上个月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上市,围绕这个网站,是有些负面消息的,股价的表现也从最高点15美元左右,跌至今天不到11元。考虑到最近猎杀中概的势头很强,这点跌幅也不算太过意外。但这个网站的核心要素是值得拷问的,原因在于,它其实是一个社交网络,而非社会化媒体。这就意味着,Facebook之类的大型网络,会成为它的天花板。
Facebook上,颇有一些用于婚恋交友的第三方插件(应用),有些第三方应用的收入还能达到上千万美元之巨。做一个第三方应用的成本,相对来说是低的,而Facebook本身就有着足够详细的用户资料以及规模足够大的用户量,故而美国老牌婚恋网站match.com受这个影响,近来增长缓慢。
婚恋网站首要注重的就是“人”,而并非“信息”。这话的意思是,这是个用来找人的平台,而不是用来找信息的平台。对于世纪佳缘这类国内婚恋平台来说,最可怕的竞争对手在于QQ这样一个社交网络。虽然QQ是一个匿名网络,但它庞大的用户基石,会成为QQ朋友之类的社交平台有力助力。以腾讯现在声势浩大的开放架势,不能说完全可以不在乎。
社交网络是有“垄断化”“集中化”趋势的,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很多个社交网络平台上成为Heavy user(重度使用者)。社交网络一定是呈水平化态势展开的,这个业态呈现的是一种马太效应的法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但社会化媒体不是。这种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找信息”。其实新浪微博更像是一个社会化媒体,而非社交网络。这也是它能够在腾讯QQ巨大的压力下,影响力依然可以胜出的原因。社会化媒体可以做细分的动作,比如网上有一个名为“i美股”的站点,也推出了微博性质的服务。由于细分到专门是一帮关心美国上市公司的人所聚集的网站,它的热闹程度,我看并不低——但使用i美股的人,恐怕第一需求不是找到同样喜欢炒美股的人,而是要想找到有利于更好炒美股的信息。
平台大到足够的份上时,这两者的区别的确并不清晰,但对于很多刚刚起步的网站(startup)来说,到底在人上下功夫还是信息上下功夫,失之毫厘可能就差之千里。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社交网络既然是呈垄断化态势,新公司要么颠覆它,要么就没什么机会。倒是社会化媒体,由于存在细分的可能,部落化便能得以成立。故而,社交网络与社交网络之间,很难展开基于数据共享式的合作,而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媒体,倒是不妨。
社交网络是一种漩涡式内敛的结构,它的最大期望在于人对于这个平台的长时间黏着而不离开。社会化媒体则是一种信息的渠道,人们利用它去获取全网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自己的黏着程度究竟如何倒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宣称让用户尽快离开自己站点的google,屡败屡战之后的着力点,应该是社会化媒体,而非社交网络。事实上,最近发布的“+1”,以我看来,就是前者的行为,而非后者。
—— 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互联网观察专栏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运作 |
社会化媒体时代:运营第一 营销第二 |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效果评估 |
社会化媒体的品牌营销者 |
无觅 |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中国会不会有Linkedin? (22)
- 百度的野望 (19)
- HTC的麻烦 (5)
- Google Plus和谷歌生态 (3)
- 网易:分拆上市还是“图谋退市”? (11)
- LBS其实是一门大生意 (5)
- 开放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13)
- Groupon是不是一场旁氏骗局? (13)
- 壳系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