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天堂
我记得很清楚,最初看到Rolleiflex上Planar镜头拍出的照片的感觉。
色彩好像经过洗涤和澄清,然后重新按照镜头制定的秩序表达出来。那是一种很内敛、很透明的色彩。
Planar就像是水做的,拍水乡,再合适不过了。
在苏州和同里呆了四天,多数下雨,少数放晴,没有什么炫丽的光影和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需要捕捉。心平气和,宁静致远,慢慢看,慢慢拍就行了。
我觉得自己看到了园林的祖宗。
不管是日本京都的那些庭院,还是北京的颐和园,甚至是大小城市中那些街心花园,都是它或高明或拙劣的遗传和模仿。景,物,有了创造理念的支撑,才具有超越了时间的独有价值。
苏州的园林就建立在它自己的,或者说它的建造者的哲学世界里,这个世界很小,也很大,它并不试图做大而全的容纳,而是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打开无限的可能。
建筑和周围空间甚至气候水土是融合在一起的。下雨的时候,水从屋檐流下,水流就好像成了屋檐的一部分; 庭院里的树木植物会有很多种绿色,颜色的深浅直接形成了层次的不同。一景一物的存在,互为宾主,既是融入环境的个体,也是烘托陪衬他物的背景。
有时候我会在一个窗口或者门口站很久,端着相机看或者想。我觉得园林要“走”,更要“停”:曾经那些设计者和居住者对美是要有怎样偏执的嗜好和贪婪,才要从一门一窗或某个随意的角度望出去,都是一副如画的美景。我觉得他们活到今天的话,都会是很好的摄影师,非常善于在方寸之间加减乘除描绘世界。
园林就是私宅,因此想象也是私人的,沉溺其中,就是大享受。所谓“天堂”一说,我想并非因为这里是无忧无虑的极乐净土,而是保存至今的遗迹让人有一条路径能平心静气亦步亦趋地跨越时间,感悟情怀。诗说,“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你要是感受到了,至少已经跨进了半个天堂。
Rolleiflex 2.8E , Fuji pro160NS + Kodak Ektacolor pro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