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社区对使用工具太过敏感

标签: 社区 工具 过敏 | 发表时间:2012-03-18 14:53 | 作者:
出处:http://pipes.yahoo.com/pipes/pipe.info?_id=10560380f804c7341f042a2b8a03e117

最近, Steve RopaCM Crossroads网站的一篇文章中,质疑一些敏捷人士自相矛盾:他们想让别人接受他们开发的软件,但自己却拒绝使用软件来代替白板、索引卡片和面对面的沟通(或使用软件来增强效果)。

在世纪之交,人们开始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时,首先停用了那些自动化工具。他们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摆脱项目管理工具,从而专注于面对面沟通。那个时候工作中已经到处是筒仓和自动化流程管理工具,他们想抛弃工具是合理的反应。它让我们开发人员摆脱了形式化的工作,也不用做过多的设计文档。我们只需要索引卡片并在白板上用手画出图表即可。我们要做真正的工作,不让任何工具挡道。

尽管这种想法可以理解,由于敏捷方法正在被更大的组织采纳,我们需要评估这种新劳工运动(Neo-Luddism)是否真的对我们最有益。毕竟,如果连我们自己似乎都不相信开发出的软件,我们为什么要让客户相信呢?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联系Steve作了更深入的交谈:

InfoQ:一些敏捷人士可能反对使用软件工具来增强工作流程和人们之间的交互,但他们是否认为其他人也会信奉:太多的技术,可能会减缓创新,而不会加速创新? 

Steve:当然。我们都应该接受这个观点:我们需要选择对我们有效的工具,并且要认真挑选。当某个工具对我们没用了,那就继续选择其他工具。我喜欢比作:像木工一样选择工具。有时,我需要台锯,因为它确实对我很有用。其他时候,我只需要使用我信任的手锯就行了。用哪个工具完全取决于我想做什么事。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绝不要让工具决定我如何工作,这就是关键。假如我们工作的驱动因素是所使用的工具,而不是要交付的软件,那我们就受工具束缚了。

InfoQ:你似乎也在表明:敏捷的可伸缩性依赖于成功采用软件工具和通讯设备。但是,使用这些工具,是否又会把我们带回到以前的处境中:到处是筒仓和自动化工作流程......或者我们已吸取教训,现在这样做将与以往不同?

Steve:这个问题......我并不是真的想说敏捷的可伸缩性需要这些东西。我真正想说的是,这些工具能使可伸缩性变得更容易,而且我们不应该仅因为它们是工具就拒绝使用。要那样说,我将永远不想要自动化工作流程。我密切关注项目管理类工具,确保这些工具的作用是促进沟通,而不是限制沟通。

GearStream的CEO Brad Murphy支持在敏捷软件开发中使用软件工具,他说:

具体来说,在Gear Stream,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在云端实现全自动化的“端到端”的编译/测试/发布工具链......用这个工具链来支持我们自己的观点:高度自动化的敏捷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模型很灵活,并且可以持续改进和变化——而不是局限于固定的模型,但又不会犯错。我们相信使用自动化工具会使工作更美好。

由于敏捷对使用工具高度敏感,我们也认为敏捷运动对工具创新有(总的来说)负面影响。在Gear Stream,我们非常认可自动化工具的价值。我们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服务外包模型,它根本无法离开我们当前正开发的高度自动化、完整的集成工具链。

但是坚持使用索引卡片、白板和面对面沟通的敏捷人士,他们强调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好处胜过使用软件工具。关于实物敏捷看板和软件工具哪个更好, Nigel Shaw在2010年写过 一篇文章,在细微处对比了实物看板和虚拟看板,介绍了使用实物看板比之软件工具具有的优点。他列出了一份清单:

  • 你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卡片是谁的。
  • 你一眼就能知道每张卡片的完整故事。
  • 看笔迹你就知道卡片内容是谁写的。
  • 重要事项可以用粗体、下划线或用其他方式突出表示。
  • 不重要的事项可以写得很小。
  • 看卡片的磨损情况你就知道它存在多久了。
  • 简单移动一下,你就能按排列、按迭代表示它的优先级。
  • 你可以一次移动两张卡片(互换位置)。
  • 两个或多个人对着它讨论就足够了,你也可以调整为三到五人。尝试改为对着显示器讨论看一下效果。
  • 还可以用其他形式使用白板:可以贴标签、星星,如果白板有磁性,可以贴冰箱贴;如果是软木,可以用大头针订上便签。
  • 把两张卡片叠放在一起,你就能将故事合二为一。
  • 把一张卡片撕成两片,你就能将故事一分为二。
  • 故事卡片可以放在迭代的边界上,只要你们对它表达的意思达成共识即可。
  • 你可以即时删除。
  • 你可以即时在邻近处增加。
  • 你可以取消任意多的删除操作。
  • 你可以站在它面前,它会让你精神振奋并给你能量。
  • 你可以在它周围空白处添加其它事情。
  • 你还能在它边上挂个开瓶器。

关于 “个体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的争论在社区可能会继续下去,而使用敏捷计划工具的人,随着敏捷实践逐渐被接纳也会继续增多。

查看英文原文: Hypersensitivity To Tool Use In The Agile Community

相关 [社区 工具 过敏] 推荐:

敏捷社区对使用工具太过敏感

- - InfoQ cn
最近, Steve Ropa在 CM Crossroads网站的一篇文章中,质疑一些敏捷人士自相矛盾:他们想让别人接受他们开发的软件,但自己却拒绝使用软件来代替白板、索引卡片和面对面的沟通(或使用软件来增强效果). 在世纪之交,人们开始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时,首先停用了那些自动化工具. 他们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摆脱项目管理工具,从而专注于面对面沟通.

Google 发布浏览器测试工具 RobotHornet,希望社区参与开发

- - 谷奥——探寻谷歌的奥秘
Google刚刚发布了 RoboHornet,这是一个浏览器的性能测试工具,不仅可以测试Javascript还包括很多其它项目,比如布局性能和localStorage. Google将其在GitHub开源,希望社区和开发者能参与到开发中来. Google称现在有太多的Javascript测试工具,Google自己也有一个 Octane工具,但现在的开发编程语言不仅仅是在将静态网页变成动态应用,更需要多多考虑快速浏览的问题,Google希望 RoboHornet能给测试带来一些新鲜血液.

GO 工具包安装方法 - Go语言中文网 - Golang中文社区

- -
go 安装依赖包一般会通过四种路径.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go get github.com/xxx来下载安装包. 下载好之后, 通过go install github.com/xxx来安装包. 安装包会下载到$GOPATH/src文件中. 安装后的执行文件在$GOPATH/bin文件. 当我们执行go get golang.org/x/tools/cmd/goimports会报错.

把过敏原赶出家

- tossking - 南都周刊
看似一尘不染的房间,其实已经暗藏了很多可能致命的过敏原. 它的危害远超我们的想象,而且并不是打喷嚏、起红疹那么简单,过敏引起的反应和水肿能够瞬间阻塞呼吸道,也能令眼睑完全封闭,从而带来致命后果. 全世界至少五分之一的人有过过敏反应,而其中一些症状却被长期忽视. 以下是七种室内最常见也最易被忽略的过敏原.

霸榜世界第一的在线教育App,靠什么增长到3亿用户? - 增长黑盒 - 增长黑客专用工具箱 - 增长黑客社区

- -
Alan@增长黑盒最近和国内不少. 知识付费公司都聊了一遍,发现国内的知识付费市场还是相当野蛮的. 除了争相模仿和同质化的竞争,还有一个更核心的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知识付费公司的核心指标是销售量和销售额,这就导致公司必然是. 这也导致大家更注重对课程的包装,而不是质量,变相地使得. 收割用户的焦虑,而这种行为也容易被人联想为割韭菜、收智商税.

社区初建十四条

- 韩叙 - 掰掰/谢谢你们给的鱼啦
我做社区最大的困难是开发工作跟不上节奏,这导致社区在去年10月份进行内测,下版本更新就接不上,当时招不到运营人员,两个月空档,捱到12月份才做了改版,社区人气就是零蛋. 这段难熬的日子过去以后,我们开始有了一批核心用户,并以此为星星之火,正在起燎原之势. 虽然我是产品出身,但是渐渐的,在资源限制的条件下,我更看重运营,我把运营看成一种无形的产品和用户体验来建设.

社区身,媒体心

- 珍珠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新浪微博分明已经做成了一个社会化媒体,却一直坚持社区的商业模式. 现在推出微币不说,还顺便推出了微游戏,分明是眼红人家墙外的那个非死不可. 但新浪微博不是社区,加V和关注构不成关系,是内容在维系着新浪微博的生态,而并非人际关系. 朋友取消对你的关注,不是要和你绝交,那只是因为话痨的你打乱了他的时间轴.

从社区常识说起

- ZoOL - 设计思想 - UCD大社区
这篇文章全无深刻,只讲社区培育的一些常识. 虽说是大路货,操作的时候也可能遗漏一些东西,我最近就在自检时发现了漏洞. 先说说什么是“社区”,互联网上尚无公认的定义. 按我的看法,凡重视人际关系的内容产品,同时域内用户对整个用户群有较强的认同感,这就是社区. 它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是用户产出内容,第二是通过用户关系来加强内容的互动与产出,第三是有着约定俗成的社区文化.

过敏:太干净也是错?

- Henry Lee - 科学松鼠会
谈及“文明病”、“世纪绝症”、“新不治之症” ,我们通常会联想到癌症、艾滋,或者旁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新病毒. 其实,还有一种疾病,在百年前还不算常见,到了二十世纪末,WHO已经把它列入重大公众健康问题. 各国公共卫生部门无不在这种疾病上耗资如流水:美国每年因此病的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递增,上个世纪80年代约在15亿美元,到了90年代中期,数额已飞增到1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