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你的思维:老外是怎么跟我们做生意的

标签: 思维 老外 生意 | 发表时间:2012-06-28 17:15 | 作者:雷锋网-三影无声
出处:http://news.paidai.com/

【编者按】Ruslan Kogan是电子消费公司Koga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这这篇文章里面他介绍了自己以往在中国做生意的一些经历,并在相应的方面给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你真不应该忽视中国的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它已经变成了世界工厂的中心。在过去的六年里,我去了很多趟中国,每去一次,我就会发现自己更爱这个地方。它发展的很快,而且已经变成了全球商业的中心地带。过去很多人听到中国,就会把便宜、脏之类的词与之联系在一起,而现在并不是这样。我在中国呆过的酒店甚至比曼哈顿的还是奢华!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成就,它们帮助我逃过了种种的“坑”,也使得我的产品维持在一个不错的利润。我会把以往的经历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我会把从中国那学来的“必杀技”分享给大家,它让我在关键商业谈判中保持优势局面。而在第二部分里,我会针对复杂的中国商业环境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部分:谈判

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永远要记得激励自己的中国业务伙伴。要明确让他们知道其在合作中可以获得的好处,并确保每次的交易中都能保持一个双赢的局面。

我刚开始建立Kogan的时候,我银行里面没有钱,也没有创业资金。当我向一些厂家要10000个电视产品订单的时候,所有的厂家都给我发来了报价单。我从中选择了性价比最好的一家。随后我告诉他们,我要的是试购订单,目前只需要80台的时候。他们嘲笑了我。组装生产线依赖大量生产来提高效率。大型专业的厂家不会接受小订单的,因为小订单不能让他们盈利,而且扰乱了他们的日程安排。

我所选择的厂家的经理显然也没有跟我合作的欲望,因为这对他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为了游说他跟我合作,我失眠了几天。后来我发现我做寻求合作的公司都是非常庞大的,而我收到的报价单都是“中式英语”而且很不专业。一个表格内能有15种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没有一个中心内容,产品描述也没有达到他们所要的说明效果。他们的电视机用户手册更是没有逻辑可言,而且很多都没图解。

我花了几天时间为这个厂家重新设计了电视说明书,并诚恳的告诉他们:“我没有能力为你们带来巨大的订单,但是我可以帮你们重新设计这个手册来辅助你们的事业。”几个小时后,厂家的经理回复了我,并接收了我那80台的订单,而且价格要比先前的还要低。

一周之后,这厂家的经理告诉我他们在美国市场赢得了很大的用户。这是因为在众多竞争的公司中,他们的产品是最专业的,而且说明文档也是最好的。

并不是所有“双赢”的交易都应该达成协议。在许多谈判中,我会经常这样被问着:“为什么不接收我们的供货?我们能给你们更好的价格!”而我会告诉他们:“我不接收这个供货是因为你们不是骗子就是傻子,我需要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我要保证他们的利润!”

跳出自己的局限

有一次我作为Kogan的代表坐在一家大型的中国厂家的会议室里面,那时候我仅穿着牛仔裤和T-shirt。而另一边的五位经理都穿得非常的正式,不过只有当中的一位会说英语。

会议开始的时候,我就跟懂英语的那位经理进行交谈,他会把我的话翻译给同事听,并同时进行讨论。这个讨论是非常严肃的,因为涉及新订单的价格、支付条件和质量问题。但是每隔几分钟,他们就会大笑一次,这让我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因为我们所讨论的话题并没有搞笑的成分。我非常好奇他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内容,并真心希望自己身边有个好翻译。不过我后来意识到自己带上翻译员的话,他们的话肯定会少很多。

后来我的脑子冒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当他们私自谈话和大笑的时候,我就掏出手机录下他们的对话。后来我索性把手机放到桌面上把整个会议都录了下来。当我回到宾馆的时候,我把音频文件上传到网上,并找了几个在线翻译人员做相应翻译。几个小时后,我获得了整个会议的翻译,当中包括他们的私下对话内容。我从中知道了他们的报价、策略,和最重要的底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已经在这次谈判中取得了优势。

时间是最好的谈判工具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件东西的价格是定死的。价格谈判的最好工具就是时间。只要中国商人一察觉到自己要失去客户,就是立马改变价格。你永远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也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期很紧迫。

我们会尽早的锁定交易和产品,这样使我们在跟中国人的谈判中不会处于劣势。比如说,7月的奥林匹克大会一定会引起大屏幕电视的需求,我们在1月的时候就开始了针对性的谈判。我们在1月份的时候其实已经获得很好的价格,但是我们保持沉默至2月。而厂家的老板知道我们需要这批货,却一直很困惑我们为什么不签约。其实这家厂家是唯一的供货商,但是我们骗他说:“我们有更好的供货商,基本上不会回应你们了。”随后他们在2月份的时候把价格降低了超过10%!

三月份的时候,我们继续告诉他,我们找到了价格更低的供货商,问他能不能给个更低的价格。他说这个价格做不到,因为我们进入了冷战。几个星期的沉默后,我们意识到这厂家不会在这个价格进行交易的。3月底的时候我们提高了订单的价格,并最终达成了协议。而订单的价格比1月份头次报价要低30%!

谈判的关键并不是让对方感到绝望,而是利用时间锁定交易底价。“以逸待劳”的方法能够确保让你获得更好的交易。

绝不透露心水价位

通常,中国人会问你:“你的心水价位是多少?”而我会直接的说:“0元!”或者“不要问我心水价位,只要给我最优惠的价格就好了。当你进入超市的时候,他们会问你面包的心水价位吗?”

中国人的谈判技术非常犀利,他们会获取超乎你想象的商业信息。他们会利用这些商业信息来制定价格。你要做的事就是保密自己的需求信息,不要轻易泄漏出去。比如说,如果他们知道你卖给客户的产品价格是50美元,他们就觉得就算只有30%的利润,你也会欣然接受。因此他们会把价格定在35美元。而相应的产品在他们的国内可能只卖10美元!

你要确保自己的信息泄漏尽可能的少,并让他们意识到有很多厂家在为你的订单竞价。而你要做的事就是根据自己的订单规格选择价格最好的厂商。

环境

抛弃中国文化“教科书”

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关于中国文化或者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书籍。类似的书籍是数以百计的,我的一些西方伙伴读过部分,却被误导了:书本上描述的和真实的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管书本怎么说,交易最后都是通过账单支付完成的。只要当你购买的产品数量够大,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厂家都会迁就。不管你是用筷子吃饭还是刀叉吃饭,他们都是不会介意的。很多书本都说,在中国模式的商业里,关系比商业合同更为重要。但是事实上,就算你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厂,和中国厂家里面的一些人非常熟悉,在没有支付账单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不会给你发货。跟你的主要供货商保持良好关系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关系影响了你的商业判断。

在那些“教科书”中,它们会告诫你要尽力把中国人点的菜式都吃完,这样才能有合作做生意的机会。有一次我们跟一个中国供应商吃饭。桌面上的确摆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菜式。我没吃几口,而我的同事吃了很多,但我看得出来他非常的痛苦。后来他意识到书本上的介绍是毫无意义的:只要我们保持大量订购和准时支付,供货商就会乐意给我们供货。现在我们依然给这个供货商每隔几个月就吃一次饭,不过地点是我们熟悉的酒店。

时刻寻找后备供货商

确保让你的供货商知道你在不断寻找其他供货商。你不能让他们认为你的厂家离不开他们,这样会使得他们变得骄傲自大。

我并不喜欢交易会,因为我觉得它是过时的。但是我还是会派我的团队参加这种会议,去参观我们供应商的展台。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在一个屋檐下看齐所有的供货商产品,而且并给他们带来一些暗示:我们也在四处寻找新的厂家,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

每当我遇到一个供货商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我刚从一个会议中过来,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我又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将要前往另一个会议。

我们的底线是,不管合约是否到期,只要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就会立刻中指合作关系。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计划B和计划C,我们也确保供让供应商意识到这点。由于我们总是到处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供货商也倍感压力,因此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更棒的价格和服务。而我们也会把相应的优惠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在中国,每个人都声称拥有自己的厂家。对于任意给定的产品,大概会有20家中国厂家在生产。而每款产品的贸易公司大概在200家左右,每家的员工大概在25人左右,这意思就是有5000个中间人可供联系。但是如果想要获得绝对价格优势的话,就必须直接跟厂家联系。你每涉及一个环节就要多花费10%的价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一个中间人,他们都声称厂家是自己开的。揭露真相对于自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还是有方法可循的:

查看他们的电子邮件。这个方法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但是这并不是对所有的公司都奏效,因为一些巨头公司的员工依然喜欢用Hotmail.com邮箱帐号。

拜访厂家——通过名片上的地址寻找对应的厂家。

检查员工的制服——注意衣服上的品牌。

向生产员询问是否认识向自己介绍产品的人。

就凭着以上简单的方法,目前还没有一个人能欺骗我。当我叫一个人随机打开一个厂门的时候,如果很长时间都无法打开,我就知道这个工厂不是他的。

多做比较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工厂来说,它们只是生产线。如果你需要一个产品,他们就获得相应的组件,然后把它们组装起来。

通常来自不同的工厂的产品,在外表上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内部组件差异还是很大的。当你在比较的价格的时候,你更需要仔细测试产品,并把里面的组件仔细看一遍。另外,当你在为自己的产品大量生产而招标的时候,确保你自己对产品和描述都是没有含糊的,要做到再三核实。

放在银行里的钱就是最好的合同

许多西方人把时间浪费在跟中国人拟定合同草案,其实纸上的合同意义并不大。要保证各种各样的合同都执行是不现实的,因为需要大使馆和地方官员的介入。在我的经验看来,中国始终坚持自己在交易中的角色。我们需要做到把所有东西都交代清楚,确保双方在期望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其实这也很容易就做到了,只要通过邮件来确认他们是否明白就可以了。

要保证交易顺利的进行,你必须在看到产品生产出来后才付钱,这样你才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的财产,免掉无谓的法律诉讼。

小心驶得万年船

中国的人口超过了10亿,有数百万的销售代理,上千万家贸易公司,数以千计的工厂。要正确的找到合作伙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好方法就是通过厂家的网页来了解他们所推荐的产品。总而言之,在中国你不能粗心大意。

相关 [思维 老外 生意] 推荐:

震撼你的思维:老外是怎么跟我们做生意的

- - 派代网 - 资讯
【编者按】Ruslan Kogan是电子消费公司Koga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这这篇文章里面他介绍了自己以往在中国做生意的一些经历,并在相应的方面给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你真不应该忽视中国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它已经变成了世界工厂的中心.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去了很多趟中国,每去一次,我就会发现自己更爱这个地方.

思维习惯

- 冬虫夏草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You see the reality through a particular lens formed by your beliefs therefore each individual sees the same situation in a different way.. 你的思维习惯影响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外学中文

- 俊超 - 爱胡扯

高效思维方式

- cattyhouse - GTD Life
这是来自于Smile的投稿,很实战的和大家分享了高效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和他直接交流.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逻辑应用书籍少之又少,只有《金字塔原理》,《餐巾纸的背后》等,其它的都是学术化的书籍. 仅有的流行书籍都是西方的舶来品,此类思考方式比较适合西方人,因为西方人善于归类思考,东方人善于联系思考.

光与影以及思维

- 东方 - 有意思吧
我不忧伤,可为何世界呈现一片淡淡的蓝. 猫说:切,都是动物,何必装高雅. 也许,我天生属于海洋,因为那里是爱的天堂. 给我一支笔,我会描绘出整个世界. 你说要把太阳摘取,于是我起了个大早. 一荷清泉,只是没有了爱人的陪伴. 光不会照耀到任何地方,除非你站在云端. 家人就像是蒲公英,等成熟的时候就离别离不远了.

CRM系统新思维

- - 美团点评技术团队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是管理公司当前以及未来潜在客户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客户关系实现公司销售业绩的长期增长,它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之一. 目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正在加速改变世界. 但是在CRM等企业系统的构建和优化方法论上,却缺乏革命性的创新. 本文作者在构建和优化CRM系统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新方法论,与当下的一些先进理念不谋而合.

设计思维与业务思维的对接

- - legene的用户体验设计
早些年,我主张设计师要学会说服业务方,当时我的领导认为这个观点不对,要“沟通”而不是“说服”,我颇不以为然. 慢慢地我明白了做人做事都不能太主观,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共同朝一个大方向努力. 最近经历了和业务方的深入合作,又有了新的成长和认识. 那么我这里想说的就是从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的变化.

互联网转型中的项目思维VS产品思维

- -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干货
很多人说,互联网转型就思维方式的变化,只有思维方式变化了任何的制度才能真正落地执行,不然就永远是空谈. 其实写下这个话题,并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举措或者方法,只是说说我在项目和团队运作中遇到困惑时的思考. 首先先来定义下什么是项目思维和产品思维,再来说说从这两种思维方式中延展出来的问题. 项目思维就是以项目为牵引,通过一个个有时间节点要求的任务来完成目标交付物.

产品思维和项目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 -
产品思维和项目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在处理问题和解决方案时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方法. 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注重长期价值和用户体验. 它强调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并致力于开发和提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品. 产品思维注重产品的整体规划、市场定位、用户研究、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 项目思维:项目思维注重短期目标和任务完成.

流量生意

- flypen - 张磊的blog
前些日子网上盛传某联盟的按月分成数据,其中番茄花园、雨木林风的分成都高达百万. 有人惊呼:原来做盗版软件这么赚钱. 也有人质疑:他们怎么可能赚这么多钱. 他们确实很赚钱,简单说,这就是流量生意. 为什么几乎每个巨头都有一个“网站联盟”. 为什么Google当年愿意付费推广Firefox. 为什么,推广Firefox、自己做Chrome的同时,把微软当作对手的Google还特意提供“优化的Internet Explo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