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如何將你的履歷變身為印鈔機(中)
執行長Jeff Weiner帶領LinkedIn走向以銷售文化為主,每兩周一次的員工大會上,業績良好的員工在大家面前接受讚揚,成功推銷產品(如Recruiter)的員工每年可以賺取40萬美元;其他矽谷公司多以工程師為主要推手,但是LinkedIn大不相同,業務才是公司寵兒,業績最好的Nate Bride,還曾經把頭髮染成藍色,為的就是要和公司logo一樣,還在理髮時將公司名稱刻畫在頭頂上。
過去一年內,LinkedIn業務人員增加一倍,並且將33%營收費用花費在銷售和行銷,對社群網站來說,這是相當讓人意外的數字,Facebook為15%,Google只花了12%,就算是企業軟體公司甲骨文和微軟,也只花了將近20%。
Jeff Weiner認為,公司在此方面的投入得到很好的回報,再者,企業客戶使用LinkedIn服務之後,基本上就不太需要為留住客戶付出太大的花費;目前LinkedIn每年都能留住95%的大型企業客戶和80%的中小型企業客戶。Jeff Weiner相當樂意投資在找人方面,只是擔心一邊快速找人、一邊是否還能維持員工品質。
對於市值270億美元的招聘產業而言,LinkedIn的出現帶來破壞性影響,可從產業中的傳統業者股價窺知一二。獵人頭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股價在過去五年下滑了67%,網路招聘服務商Monster Worldwide更慘,股價下跌81%(今年3月曾短暫上升,原因是傳出可能被LinkedIn收購)。
在就業市場的兩端,最高職位(即執行長等高階主管人才)通常是傳統獵人頭公司的精準服務占優勢,另一端的低薪資和技能要求低的工作(如收銀員和卡車司機)則是由一般工作告示(job boards)所滿足;LinkedIn在兩者之間找到了「甜蜜點」,占了極佳位置協助公司找到年薪5萬美元到25萬美元或更高的人才。
Adobe Systems人資副總Jeff Vijungco說明為何大型企業會選擇使用LinkedIn的原因,這家員工人數超過1萬人的企業,隨時在全球都有750個工作職缺,傳統人才仲介機構會處理約20%工程師和數位人才的招募作業,但是成本太高,美找一個人要付出2萬美元仲介費用,而且留人效率也不彰;過去別無其他選擇,其他科技人才不會對招聘廣告感興趣,這些人也沒想要換工作,除非有人拿著高額聘金邀請他們;數年前,Jeff Vijungco舉辦一場搜尋人才競賽,一邊利用傳統方式為某個技術職缺找來50名合適人選,另外一邊則是利用LinkedIn搜尋。結果,LinkedIn服務在數小時內就完成這項工作,Jeff Vijungco笑著說,「數星期後,使用傳統方式的那一邊,還在找人」。
目前,Adobe租用70個Recruiter帳號,負責聘雇數位媒體高層的Trisha Colton最近手上有五個職缺,她利用了筆記型電腦簡單點選,就設好了專案經理聘用條件,立刻得到來自21家廣告商、15家出版商、還有一大群其他適合人選,接著就這些人選的目前工作、資歷、所在地進行篩選,立刻就拿到一份列有148名人選的名單;Recruiter會發出通知,列出人選中認識Adobe員工的人,Trisha Colton可以利用這些資訊開始進行聘雇動作,就算是沒有認識的人,LinkedIn也提供電子郵件系統讓業者和會員聯繫上。這個方式讓Adobe省下千萬美元成本,目前利用傳統方式找來的人已經不到2%。
密西根州手機零售商Wireless Vision人資主管Elisa Bannon-Jones也利用了LinkedIn找人,她為了找到會計經理,在底特律貼出定期招聘廣告,來了100位不適合的人選。後來利用LinkedIn進行跨州搜尋,找出曾在類似零售商工作的會計師,還另外設定了她想要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關鍵字,像是「launched」、「created」和「built」,數天內她在維吉尼亞州找到一位曾在Avis工作過的人,曾開發計費系統,兩人一拍即。LinkedIn可以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最適合的時機,另外隨時處於變化的工作場所也比技術因素更為重要。
近年來,大規模裁員活動、合併和策略轉變等因素,讓許多企業部門是一整部門被捨棄。美國勞工統計局2010年統計,嬰兒潮出生的美國人,整個職涯平均更換11份工作,員工不再對現有雇主具高忠誠度,到LinkedIn網站填寫個人資料也成為明智作法。Reid Hoffman是早期體認到社會轉型的人,他畢業於史丹佛大學,2000年出任PayPal高級主管,PayPal賣給eBay之後,他想要創立新事業,於是2003年創辦LinkedIn;當時的他,想要在網路上聚集大量專業人士,認為必定可以在未來發揮效果。他說自己從PayPal學到,可以透過非常聰明勤勉的人才,利用前所未有的技術,徹底改變一個產業。這個想法斷斷續續地成型;2004年,LinkedIn擁有100萬名會員,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拉來了更多人才,透過履歷爭相擴大自己的連繫人名單,那時候,除了觀看他人資訊,可以用此網站作什麼都還不太明朗;2008年,LinkedIn會員人數超過2千萬人,成功的商業模式開始成型,現在的LinkedIn資料庫不只是有大量的矽谷工程師資料,也有華爾街交易員、德州地理學家和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業者也準備好付出費用獲取和LinkedIn社群聯繫的機會。
LinkedIn如何將你的履歷變身為印鈔機(上)出自 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