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为何狠心不供孩子上大学?

标签: 美国校园 | 发表时间:2012-07-17 23:23 | 作者:noteacherwxl
出处:http://www.ibtsat.com

一次,和一位朋友讨论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谈起有一些美国家庭,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不会为子女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这位朋友已经为人父母,她很不理解美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

我以前的同事曾经采访过一位妈妈,她的三个孩子还在上小学,但是在短短几年后,他的孩子将会是14岁,15岁和16岁,开始考大学,然而,这位妈妈决定不为孩子上大学储蓄一分钱。

并不是因为她要惩罚三名孩子,也不是因为家庭的经济拮据。这位妈妈是一名作家和社会媒体的战略家,她的丈夫是手机开发商。

相反,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树立自力更生的榜样。

 丈夫说:“我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想考上大学,这将是他们的责任,自己为它付出。”他一直觉得,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他的责任。

这可能有一点苛刻,但很多美国家庭的父母都认同这种教育理念。

在美国,有人调查过,有38%的年轻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财务支持,而年龄19岁至22岁的年轻人只有35%得到学费资助。当然也不排除不少美国父母是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孩子学费。

而有些父母则是坚持不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即使是有足够资金。他们认为如果孩子没有付出,不会真正了解教育价值,或是金钱的价值。

我认识的一个老美朋友就说:“我上大学时,一直在打零工,同时还有奖学金,再加上借用学生贷款,我的费用就够了。我觉得,这种方式让我更负责任,更加努力应付学业,因为我知道无法不及格了,我会负担不起,等我的孩子出生之后,我也会这样教育他,让他学会独立。

美国的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只在适当的时间为孩子做出贡献,但是,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教育负上责任,孩子要做兼职的工作,为自己作出贡献,家长支持他的努力。这是对他好,也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好处。

其实,这是美国家长对孩子的一贯作风:不给钱,不骂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创造,不干涉,经常让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奋斗,去实现。如:买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俭学什么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支配。而美国孩子从小就比较有经济头脑,大概也与此有关。比如我的博文:一个6岁美国孩子赚钱的生意经 里就讲过,我认识的一个美国孩子,才13岁,很成熟老练。那次他参加我们的聚会,在位置上座定后,跟每个人打招呼,然后拿出资料,介绍他发明的飞机燃料之内的东东,讲话时很得体大方自信,像在正式演讲一样。原来他从6岁开始,就开始自己的生意,还有俱乐部,经常搞活动,赚了不少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离开时和我们每个人握手道别,连坐角落里的都没有漏掉,绕道过去。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安排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能独立生存,有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不会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一意孤行地替孩子安排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顺着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努力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以及能独立生存于社会的能力。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那种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些看似残忍的教育方式,让美国的小孩,从小就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长大之后,懂得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就显得过于“温情”了。

我想说,造成这种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的根源,其实是子女的归属问题: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

在中国,孩子就像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父母的,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所以父母不能打孩子,因为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孩子的问题不是父母说了就算。

由此而来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父母对子女的责任。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的,从小到大,家长会帮孩子把的一切都料理好,生活、学习,包括经济上的。会想方设法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买房子、养儿育女等。当父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做的心甘情愿,牺牲非常大。

在美国,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很多孩子吃喝玩乐、学习的费用,都是自己打工挣(在学校、在社会)来的,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

  这看似很“狠心”,其实却是让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道理的最佳办法。而且自己努力得来的,才会更懂得珍惜。自己攒钱上大学,恐怕连逃课都舍不得了吧?

若有留学方面疑问,欢迎移步“无老师留学百科”微博: http://weibo.com/u/2510572152

无老师人人网公共主页: http://page.renren.com/601000309?id=601000309

2012 西安大略大学 统计/精算/金融数学 笔试经验分享: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320

加拿大留学新趋势,申请门槛继续放宽: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如何合理的划分GPA: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650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如何搞定第一手正确资讯: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55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如何计划你的留学时间: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95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介绍Common Application的利与弊: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867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择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880

教育部赴美调查“文凭工厂”与中国19所大学合作: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390

2012留学美国理工类名校申请技巧前瞻: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06

两个小时轻松搞定美国使馆签证全过程: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491

北美学校定位与GRE成绩: 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29

无老师发布信息的另一权威渠道是无老师微博:http://weibo.com/noteacherwxl 。 这里有更多最及时的第一手考试信息,托福考位,考试变更,最新资料,满分心得尽在无老师新浪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noteacherwxl 和 无老师腾讯官方微博http://t.qq.com/noteacherwxl 。


Copyright © 2008
This feed is for personal, non-commercial use only.
The use of this feed on other websites breaches copyright. If this content is not in your news reader, it makes the page you are viewing an infringement of the copyright. (Digital Fingerprint:
)

Post from: 无老师的Blog

美国父母为何狠心不供孩子上大学?

相关 [美国 父母 孩子] 推荐:

美国父母为何狠心不供孩子上大学?

- - 无老师英语网
一次,和一位朋友讨论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谈起有一些美国家庭,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不会为子女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这位朋友已经为人父母,她很不理解美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 我以前的同事曾经采访过一位妈妈,她的三个孩子还在上小学,但是在短短几年后,他的孩子将会是14岁,15岁和16岁,开始考大学,然而,这位妈妈决定不为孩子上大学储蓄一分钱.

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理财!

- - 无老师英语网
如今做个00年代新新人类的父母真是不容易,除了要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智商),培养孩子的情商外,还要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前几天看到美国父母杂志有一篇有关培养孩子财商的小文章挺受启发,结合我自身的体验和方法,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学习美国父母教孩子理财的小妙招.. 财商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认识钱币和价值..

美国父母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 -
▲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 全文共130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Facebook创始人小扎在孩子出生后,直接手捧一本《给宝宝的量子力学》念给娃听. 亚马逊美国微积分类最畅销的一本书是《婴儿微积分介绍》(Introductory Calculus For Infants).

当父母与孩子的头调换

- 11 - 玩意儿
很有趣的一组图吧,当孩子与父母的头部交换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景象. © 玩意儿 ┊ 原文链接 ┊ 新浪微博 ┊ 点击访问我们的淘宝店. 移动客户端线下广告的创意 (@yixieshi). 创意水果蔬菜的肖像设计 (@poboo). 超有创意的广告 (@fanjian). 绝对经典的各国各品牌汽车广告.

父母出生地距离越远,孩子越高?

- 临池学书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出生地相隔越远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会更高一些. 这项研究的作者,波兰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达利乌斯·丹尼尔(Dariusz Danel)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出生地相隔越远的父母越有可能拥有差别较大的基因. 研究 发表在《美国自然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7月刊上.

(转)爱的艺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 - 懒猫妈妈的猫窝
《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著)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却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在众多讲“爱”的心灵书里面,我觉得这一本说得最透彻、深入、言简意赅,每句话都值得反复阅读、思考,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领悟,不愧为一部流传了50年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强烈推荐父母们读一读,然后我们探讨交流.

父母对孩子太过“仁慈”了吗?

- - 中国三明治
每个为人父母都会考虑,何种方式抚养教育自己的子女才是最好的. 每年层出不断的新研究,或者随处提到的如何促进孩子发展的新教育趋势,毫无疑问,可以看出这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最被感兴趣的话题. 在美国人认为,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还是太过放纵了,大多数父母仍然喜欢将“打屁股”当做教育的一种方法. 根据最近的YouGov的研究表明,大部分(81%)的美国人认为,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太心慈手软了.

别让孩子当父母的“夹心饼干”

- - 果壳网 guokr.com
Tim Loving)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妻子和我的意见并非总保持一致. 比如,关于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以及如何将各自家庭的传统节日安排好,我们都曾有过分歧. 但是当面对这样或那样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议时,妻子与我,以及我们和孩子们之间都会进行沟通,这样的一种方式被研究者称为“父母合作沟通(co-parental communication)”.

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教成废物

- -
著名的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这句话可以说是救了很多人,让那些一直苦苦和自己的懦弱自卑抗争的人松了一口气. 他们曾经自卑,懦弱,没有安全感,努力与这样的自己抗争,却发现即便学会了表面上的虚张声势,内心的怯弱无处落脚.

南方周末 - 父母法律责任越小,孩子越危险

- Alfred.zhang - www.infzm.com
2011年10月13日傍晚,佛山一五金城里,年仅2岁零4个月的小悦悦先后两次遭车碾压,全国媒体声讨“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小悦悦的父母,俨然只是悲剧事件中广获同情的受害人. 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路人再冷漠、再混蛋,也只是路人. 能真正照看好小悦悦的,首先是父母甚至只能是父母,而不是路人. 中国的父母总会有无数“理所当然”甚至“不得已”的理由,将未成年子女独自放任在危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