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标签: 美国 父母 孩子 | 发表时间:2017-08-18 23:05 | 作者:
出处:http://mp.weixin.qq.com

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看来从娃娃抓起功不可没。(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130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 Facebook创始人小扎在孩子出生后,直接手捧一本《给宝宝的量子力学》念给娃听。



  • 亚马逊美国微积分类最畅销的一本书是《婴儿微积分介绍》(Introductory Calculus For Infants)。

  • 国内的珠心算等特色兴趣班也都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更不要提奥数,这是印度家庭的保留项目,基本上奥数班的发起者都是印度父母。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有关中国式育儿焦虑的讨论,已经充斥了一线都市人群的朋友圈,各种生动翔实的“幼升小之战”“魔鬼早教”足以吓退后来者的生育意愿——事实也正是如此。然而,我们或许高估了华夏文明对教育投入的痴迷了,不妨也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父母,是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



最早“Parent”这个词是没有动词用法的,只有名词的“父母”一义。直到1990年代,“Parenting”(养育)的观念才正式在美国形成。至少对于美国中产阶级来说,为人父母已经不止意味着为孩子提供生计和支持,更是意味着塑造孩子的生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孩子才具备长远的竞争力。媒体人Ann Hulbert在她2014年出版的《养育美国》一书中写道:“美国人对养育孩子的痴迷,都快接近对性和成功的痴迷了。”



2010年时,加州大学学者RAMEY夫妇合著了论文《The Rug Rat Race》,这个论文用数据佐证了“Parenting”的形成。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父母花在育儿上的时间急剧上升。这一增长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身上尤为明显:上过大学的母亲,平均每周要比之前增加9小时来陪伴和教育孩子。作者认为,对此最强关联的解释是大学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和中国父母从产房就操心孩子上哪所985、是否出国念书有什么区别呢?



有调查显示,美国5岁以上幼儿家长认为阅读、算数等知识学习最重要,情绪情感发展最不重要。耶鲁大学儿童发展及社会政策领域的专家沃特·捷列姆博士,在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更形象地描述了美国父母的焦虑——美国曾有一家公司叫“宝贝爱因斯坦”,这个赤裸裸的婴儿版成功学培训,竟然还受到许多父母的追捧。



怎么可能不搞点成功学培训呢?因为那些成功人士对孩子更“狠”啊!Facebook创始人小扎在孩子出生后,直接手捧一本《给宝宝的量子力学》(Quantum Physics for Babies)念给娃听。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物理学家克里斯·费里(Chris Ferrie),被亚马逊称为“Geek老爹”。他的其它作品还有——《给宝宝的光学物理》《给宝宝的牛顿物理学》《给宝宝的量子信息学》《给宝宝的量子纠缠》,足以从幼儿阶段由浅入深地搭建孩子的理论物理体系。



亚马逊美国微积分类最畅销的书是《婴儿微积分介绍》(Introductory Calculus For Infants),作者是程序员妈妈Omi M. Inouye。而另一位码农爸爸John C. Vanden-Heuvel Sr.则一口气出了多本幼儿网页设计启蒙书:《给宝宝的HTML入门》《给宝宝的CSS入门》《给宝宝的网页设计入门》。



自从美国儿科学会在2014年发文强调了婴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后,育儿绘本更是美国高知家庭的常规战备物品了。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看来从娃娃抓起功不可没。



当然,美国父母的焦虑恐怕也有来自亚裔家庭的传染,海外子女教育中文论坛里有个著名的网络词汇“推爸推妈”,推源自英文的“Push”,指的是那种成天盯着孩子学业,上各种课外班的妈妈,不停地推着孩子往前走。“推”的一个明显例子,便是美国的公文学校Kumon(可以理解为中国的补习班)常年挤满了华裔孩子,以至于这类学校越来越多地设立了Junior Kumon Program(少儿公文课程),针对3岁以上的幼儿。



北美的华人子女大部分都会在幼儿园学至少一种乐器,以钢琴、小提琴居多,其次是中提琴、大提琴,几乎每个孩子在晚上或者周末都有额外的兴趣班活动,国内的珠心算等特色兴趣班也都漂洋过海来到了美洲大陆。更不要提奥数,这是印度家庭的保留项目,基本上奥数班的发起者都是印度父母,而中国孩子如果基础不好,进去也很快被落下。



总之,哪个国家的起跑线都输不起。



(作者系知名媒体人)



点击下方蓝字

下载: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相关 [美国 父母 孩子] 推荐:

美国父母为何狠心不供孩子上大学?

- - 无老师英语网
一次,和一位朋友讨论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谈起有一些美国家庭,孩子考上大学之后,不会为子女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这位朋友已经为人父母,她很不理解美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 我以前的同事曾经采访过一位妈妈,她的三个孩子还在上小学,但是在短短几年后,他的孩子将会是14岁,15岁和16岁,开始考大学,然而,这位妈妈决定不为孩子上大学储蓄一分钱.

美国父母如何教孩子理财!

- - 无老师英语网
如今做个00年代新新人类的父母真是不容易,除了要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智商),培养孩子的情商外,还要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前几天看到美国父母杂志有一篇有关培养孩子财商的小文章挺受启发,结合我自身的体验和方法,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学习美国父母教孩子理财的小妙招.. 财商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认识钱币和价值..

美国父母如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 -
▲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教授的研究,美国儿童的阅读量是中国儿童的6倍. 全文共130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Facebook创始人小扎在孩子出生后,直接手捧一本《给宝宝的量子力学》念给娃听. 亚马逊美国微积分类最畅销的一本书是《婴儿微积分介绍》(Introductory Calculus For Infants).

当父母与孩子的头调换

- 11 - 玩意儿
很有趣的一组图吧,当孩子与父母的头部交换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景象. © 玩意儿 ┊ 原文链接 ┊ 新浪微博 ┊ 点击访问我们的淘宝店. 移动客户端线下广告的创意 (@yixieshi). 创意水果蔬菜的肖像设计 (@poboo). 超有创意的广告 (@fanjian). 绝对经典的各国各品牌汽车广告.

父母出生地距离越远,孩子越高?

- 临池学书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出生地相隔越远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会更高一些. 这项研究的作者,波兰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达利乌斯·丹尼尔(Dariusz Danel)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出生地相隔越远的父母越有可能拥有差别较大的基因. 研究 发表在《美国自然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7月刊上.

(转)爱的艺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 - 懒猫妈妈的猫窝
《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著)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却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在众多讲“爱”的心灵书里面,我觉得这一本说得最透彻、深入、言简意赅,每句话都值得反复阅读、思考,每次阅读都能有新的领悟,不愧为一部流传了50年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章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强烈推荐父母们读一读,然后我们探讨交流.

父母对孩子太过“仁慈”了吗?

- - 中国三明治
每个为人父母都会考虑,何种方式抚养教育自己的子女才是最好的. 每年层出不断的新研究,或者随处提到的如何促进孩子发展的新教育趋势,毫无疑问,可以看出这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最被感兴趣的话题. 在美国人认为,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还是太过放纵了,大多数父母仍然喜欢将“打屁股”当做教育的一种方法. 根据最近的YouGov的研究表明,大部分(81%)的美国人认为,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太心慈手软了.

别让孩子当父母的“夹心饼干”

- - 果壳网 guokr.com
Tim Loving)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妻子和我的意见并非总保持一致. 比如,关于如何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以及如何将各自家庭的传统节日安排好,我们都曾有过分歧. 但是当面对这样或那样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议时,妻子与我,以及我们和孩子们之间都会进行沟通,这样的一种方式被研究者称为“父母合作沟通(co-parental communication)”.

这样的父母,会把孩子教成废物

- -
著名的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这句话可以说是救了很多人,让那些一直苦苦和自己的懦弱自卑抗争的人松了一口气. 他们曾经自卑,懦弱,没有安全感,努力与这样的自己抗争,却发现即便学会了表面上的虚张声势,内心的怯弱无处落脚.

南方周末 - 父母法律责任越小,孩子越危险

- Alfred.zhang - www.infzm.com
2011年10月13日傍晚,佛山一五金城里,年仅2岁零4个月的小悦悦先后两次遭车碾压,全国媒体声讨“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小悦悦的父母,俨然只是悲剧事件中广获同情的受害人. 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路人再冷漠、再混蛋,也只是路人. 能真正照看好小悦悦的,首先是父母甚至只能是父母,而不是路人. 中国的父母总会有无数“理所当然”甚至“不得已”的理由,将未成年子女独自放任在危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