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我带来的产品效应
根据夏勇峰的分享,和 PPT 内容,做了个粗浅的读书笔记:
1. 产品的核心: 简单+爽
a. 微创新永无止境,但简单可以做到极致。
b. 什么是产品体验?总结一个字就是“爽”。
2.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通过对人内心欲望的洞察,建立虚拟社会的规则,引发群体效应,再由群体推动规则变化。”
a.
如果你在做产品时没有这种信心把握住用户需求,没办法控制他每一步所要做的方向,那你就控制不住这个产品。
b. 产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贪(贪婪),产生嗔(嫉妒),产生痴(执着)。
c. 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在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d. 做产品是针对群体用户,不是个体用户。
- 产品规则越简单,越能让群体形成自发的互动。
- 群体的反应不可预测,所以少预测多尝试。
e.
功能是做需求,定位是做一种心理诉求,也就是说定位是更底层的一些心理供给。伟大的产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f. 不要把人机器化
g. 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定位,或者说一个主线功能。
h. 研究客户心理就是研究自我。
i. 像白痴一样思考,专家一样行动 —— 周鸿一
j. 让用户在一分钟内爱上你。
k.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l. 把功能做少
m. 不要战略分析
n. 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o. 让功能存在于无形 —— 马化腾
p. 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
q. 做一劳永逸的事情
r. 尊重用户,保护用户(隐私、财产)
3. 用户研究
a. 人是懒惰的
b. 人是跟风的
c. 贪嗔痴
“主流用户群连微博都懒得上。时刻想着他们才应该是你的用户。”
“存在感指人离开SNS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facebook等产品解决人的“存在感”问题。但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可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有生存感压力,有存在感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
4. 产品分析
做有灵魂的产品:有机联系的结构(产品结构)、有肌肉(功能)、有气质(价值观)、反应敏捷(速度快)、理性(逻辑清晰、交互合理)、谈吐(文案)
微信 vs. 口信:好玩 vs. 实惠
“很多时候,用户在你这里省一点钱干什么?他会去买别的东西,奢侈品什么的,他的钱总是要花掉的,他要的是一种很爽的感觉。”
微博:害怕孤独;构筑另一个自我
韩寒写的微博用户场景:“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开微博。其实我开过几天微博,后来觉得不适合,便把账号关了。并不是一百四十个字不够我写的,谁高兴写一千四百个字啊。这要是写文章,还得想半天,一百四十个字,就只用想些佳句就成。没佳句的日子里转发转发也行。在开了大概一个星期以后,我觉得我自身发生了变化,首先情不自禁地老要去看看有了多少的转发,新加了多少的粉丝,我说了一句话,有多少人在夸我,多少人在骂我,这个骂我的是带V的,他是哪路的,那个夸我的看头像是个美女,她是哪里的,哎哟,还挺好看的,来,我加她一个关注,她就肯定主动私信我了,一来二去,约个啥吧。啊,这发生了一个悲剧,看着挺惨的,又写不出什么文章,转发一个谴责两句,这符合大众对我的期望,我应该是嫉恶如仇的嘛。哟,漂亮姑娘发我私信了,我去多翻两页挖挖人家的生活照,别看走眼了。这里有个朋友让我转转他的新书出版了。啊,刚才那个悲剧原来是假新闻,看着和真的一样。哎哟,这么多人夸我,我回个谢谢吧。对了,这个人也夸我,这是个有头有脸的人啊,我是不是不在他下面留言,而是转发他那条再感谢一下,那就有更多人看见他是怎么夸我的了,反正这也不算不要脸啊,皆大欢喜。恩,这件悲剧看来是真的,新浪都确认了,我赶紧评论两句,再错了反正就是新浪的责任了。那边又出了个悲剧,我转一下吧,等等,我这么一转,那是不是转发都归人家了,我是不是该组织一下语句,然后开头写,刚才看见了一个新闻,XX市发生了……这样我自己数据上更漂亮一些?也显得自己没一天到晚在刷微博。这是什么心理啊。算了,该睡觉了。咦,起床了。赶紧去看看评论,再刷刷新闻。对了还要看看私信。新增加的关注我的人太多我是看不过来了。哟,这个女明星也关注我啊,我还挺喜欢人家的。来,私信勾搭一下。人家还专门写了个微博说我来着,我回一条调个小情。这个人是谁,好像哪里看见过,来,我看看他的资料,哦,他公司这么大啊。哎哟,这个小姑娘被烧伤了,真可怜,转发一下捐点钱。我是不是该写点人生的感悟啊,可我人生最近也没感悟什么啊,混了这么多年了,编点不会错的心灵鸡汤总是没问题的,虽然我总看不起那些精神导师。我该去外面办事了。没事我手机还能上微博。我朋友短信我说我关注的那个妞他以前认识,好,假装问问人家什么情况,啊,那妞已经结婚了,怎么看丫微博还是一幅单身楚楚待泡的样子。那我关注下我朋友的微博吧,啊,什么,丫转发的第一条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救狗的微博,还在哀求大家救救这些金毛吧,当年冬天就是丫把自己家的草狗都吃了进补……”
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的需求(而非交友)
“手机是肢体的延伸,而 PC 是外部环境。”
原文: http://imike.diandian.com/post/2012-08-07/40031657168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