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or改进不足?

标签: 全部文章 | 发表时间:2012-11-22 18:21 | 作者:chouyu
出处:http://www.chouyu.com.cn

人人都喊着创新,我要质疑创新,恐怕会不得好死。所以,我不打算质疑,我想问:
问题一:到底什么是创新?不同于前的都是创新?
问题二:怎么创?无目标的尝试各种改变,当某一处改变带来了好的效果后,就固定下来,即可称之为“创新”?

接下来我想将问题集中于设计上的创新。(其他方面的我实在是不懂。)

对于设计创新,能被关注到的往往是表现形式上的,至于流程、信息架构、表现模型这些的创新,太不容易被看到了,也不太容易被理解,虽然这些对于一个产品的价值更大,但对于以创新为目的的设计师来说,还是搞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比较明智。
那么我们就着眼于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嗯,我也很明智),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大致上可以这么概括:搞出不同于以往的,且产生了更好效果的表现形式。
这样的理解本身挺好,挺对。但因为只有这样的理解,于是导致了一些盲目的创新。单纯的追求形式上的改变,比如:

以前是点了按钮后,页面上直接闪现出一个小窗口。创新一下,点了按钮之后,让这个小窗口从页面顶端,翻出来,从后面翻出来。其实这也无非是OS中的一个效果,但移植到了这里好歹也可以算个微创新吧。
这算不算好更好的效果呢?或许看上去更cool了,但恐怕也仅此而已。

这样的创法,本身缺少方向,尝试着各种变化。朝黑暗中扫射,浪费严重。能不能更有目的性?因为对创新这个概念有且仅有这样的理解,才导致了这样的创新无方法,那么,能不能对创新这个概念有的其他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一点理解…

现有的认识中继承着以往的错误
我们目前的认识,看似是我自己独立的见解,但显然这认识是建立在很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的,这些基础是以往的、别人的认识,不见得都对。更骇人听闻的是,即使是撇开背景知识这个因素,我的认识也可能并不是我的本来观点。

右边三根线段中,哪根与左边的标准线段一样长?显然是第2根,但如果前面十个人的答案都是第3根,你会怎么回答?实验结果是:37%的人从了众,相信了别人的错误看法。从众意味着你真的信了,并不是被逼回答出了错误的答案,而是自己真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真阔怕~

设计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嗯,或许不该叫错误,应该是不足,不足够好的表达方式。列表、页面跳转、表单提交,这些基本的对象,在一个产品中广泛存在,它们现有的表现形式也许并不是最理想的,但也都被一次次的沿用下来了。

设计上与其盲目追求创新,不如追求改正以往的不足,找到了更好的表达方式
设计是在表达,我们用一系列表达将一个产品传达给用户。那么,一定存在着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

点击一个链接后打开一个新页面,在技术原始的年代,打开另外一个页面就是新页面直接闪现出来,沿用至今。这种形式并不是最好的表现方式,过于抽象。这个链接怎么就把这个页面拽出来了呢?原来的页面去哪儿了?这些都需要靠用户的抽象思维才能勉强理解。现在,在一些技术比较可靠的环境下,这样的页面跳转完全可以做到更加形象化了,但大多数的产品还是在沿用着最原始的跳转方式-直接闪现。

Path将它的三个主要页面的跳转做的更形象了,左右推拉:

左图是主页面,点击左上角三个横杠的图标,主页面就往右滑动,将左侧的tabs列表露出来了。这个tabs列表是怎么来的,更形象了,主页面跑哪儿去了,也更清楚了。相较于以往的直接页面跳转,这个表现形式更好。之后,大家纷纷效仿。

一个特定的产品,整体上看是个新东西,但其中必定包含了列表、页面跳转、表单提交…这些以前就有的对象。这些对象的表现形式都是继承以往的。
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对象表现形式的不足,在当前条件下,能实现更好的表现形式,就成了创新。当然,价值得够大。

前面提到的点击按钮弹出小窗口,直接闪现出来不够形象,不是最佳的表达,如果这么改一下:

小窗口由那个按钮的位置放大而出。这窗口是从哪儿来的,这样表达就更形象了。这个改变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让用户更好的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至于这是不是能算作创新,那只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儿后,外人评价这个正确的事儿有多大价值,是不是够资格得到个奖章。创新并不是目的,改善才是目的。

“发现现有表现的不足,找到更好的方式”这可以说是对设计创新更进一步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对创新概念的另类诠释,或者说是对盲目创新的批判。不过我觉得怎么去理解它与创新概念的关系并没那么重要,因为创新这个概念本身就太宽泛。我更希望强调的是: 在设计里,更有价值的事儿,是对不够好的表达方式的改善,而不是盲目的为了创新而创。

以上是我对设计创新的一点儿理解,至于其他领域,技术开发、商业运作、市场营销…我并不懂,但或许也应该有类似的思想观点,理性的认识总是要比两眼一抹黑的乱创要靠谱儿些吧。

相关 [创新 or] 推荐:

创新 vs 微创新

- 貝殼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创新是一切取得大成功的商业组织的原动力——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认同. 但一些小修小补的改进,所谓“微创新”,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了. 这个说法应该是由奇虎360的周鸿祎提出,但互联网知名评论人谢文很有些“嗤之以鼻”. 在谢文看来,微创新压根就是“伪创新”,实则还是以拷贝为主小修小补为辅,起了个好听名字罢了.

自主创新扼杀创新

- lzhi - Lzhi's Views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产生了相反的结果,是扼杀创新而不是推动创新. 美国商会7月底公布的报告更是将自主创新计划描绘为“以空前规模盗窃技术的蓝图(PDF)”.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推动中国进入到高利润的产业顶端,而不是停留低利润的代工制造阶段. 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把技术和研发实验室转移到中国),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

Tweetbot 和微创新

- Terry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Tapbots 的 Apps 意味着三件事:. 1 决无雷同,美奂美轮,具有统一机械感( Bots )的 UI. 2 新鲜的操控,配合绝对精致的动画和音效. 单击已经不过瘾,各种拖拽和双击都会利用起来,操作 Apps 更像是一次探险. 3 绝不免费上架,甚至 0.99 都少见. Gucci 那样动辄给出大幅折扣的,就难免和 LV 拉开档次.

所谓微创新

- dennis - I am Hu Kai
创新、创新、创新,人人都在说它,对你来说什么又是创新呢. Google Image告诉我一个改变世界的答案. 确实电灯,火车,飞机、Google、Facebook、LinkedIn, 新浪微博, 这些剧烈的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的变化,是创新中的佼佼者,很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尝试做不同进而成为下一个创新的缔造者,当然更多的是什么也不作,因为:.

为什么不创新

- 盛开 - 坏脾气的小肥
常见人抒情说,中国为什么没有kik呢. 为什么没有Instagram呢. 善,来看看“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培植. 首先人是互联网上的第一生产力,一支能创新的团队,必然具备以下的五个特征. 不客气地讲,有创新能力的人不足10%的比例,即便在平均素质较高的互联网行业,也不会超过20%. 这事儿跟你有没有一副金嗓子一样,25岁之前基本定型了,强求不来.

山寨算不算创新?

- 随想 - 36氪
社交化问答网站上知乎上有人在问最近国内最新的互联网“山寨产品”点点和知乎的问题,毫无疑问点点和知乎分别对在美国受到热捧的创新互联网服务Tumblr和Quora的外观和模式进行了复制. 类似的批评其实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百度模仿Google,QQ模仿ICQ,到学习Facebook的人人网和开心网,以及最近在国内火热的团购和微博网站,我们一面享受着还算令人满意的服务,一面怀疑着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乔布斯和微创新

- 牧云 - 周鸿祎的BLOG
乔布斯辞去苹果CEO的职务,转任董事会主席. 这意味乔布斯主导的那种颠覆式革命已经结束,苹果进入库克领导下的改良主义时代. 很多人喜欢宏大叙事,但我更倾向于知微见著. 我相信,这种改变数码工业的革命,并不是高瞻远瞩、行思缜密的战略规划使然,而是微创新的必然结果. 在国内,我是最早鼓吹微创新的一个,可能也是嗓门最大的,但微创新的鼻祖应该是乔布斯.

IE 浏览器的创新

- - 博客 - 伯乐在线
译者按:IE 曾是 web 创新的先驱,但最近几年因为对 web 标准的支持落后于其他 浏览器以及低版本 IE 的各种 bug 而被人诟病. Zakas 带我们回顾了 IE 在 web 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辉煌角色,让我们能以一个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 IE. 看完这篇文章,也许大家都会对 IE 浏览器有一定的改观,这也是我翻译这篇文章的目的.

创新其实很容易

- - 百度MUX
创新区分了领袖和众人-乔布斯.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式的app如决堤之潮般汹涌而出,与此同时创新的交互体验也被提到风口浪尖. 若无创新,你的app很快就会被淹没,不会为用户所记忆或使用. 移动产品的交互设计师如不具备创新意识,不去探寻新的交互体验模式,则将沦为成功交互模式的临摹者. 然而创新的灵感来自何处,面对海量的相似app你是否会觉得创意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