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淘宝社会化成败的关键
昨天,淘宝低调的上线了卖家社交协作平台 麦麦,卖家可以在麦麦找到志同道合的商友,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商业协作。
在麦麦这个平台上,卖家可以干什么?
可以帮助卖家快速扩建自己的关系网,精准高效的找到感兴趣的信息,整合卖家的资源,建立卖家间的协作,提升卖家资源利用率,从而帮助卖家成长。
麦麦可以当作卖家的社交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同的卖家之间可以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更可以由此建立自己的电商人脉网络。
当然,除了麦麦之外,淘宝的动作还不只这些。
后院——店铺的 SNS 社区
就在麦麦推出的不久前,淘宝网低调的开始测试全新的店铺社交网站“ 后院”,意在打造用户与店铺互动的新平台。主要用于淘宝店铺的品牌建设,卖家可以在社区内以视频、文字、相册、语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推广如推荐商品、分享商品知识、发布优惠信息、与买家互动;买家也可以在社区内提问、晒单、分享购物经验。如果用大家熟悉的一种产品来形容的话,就是淘宝版的百度贴吧。
当然,淘宝对申请开通后院的卖家设置了一定门槛,其中包括:店铺有注册品牌、有新浪微博且粉丝大于1万、有豆瓣小站且粉丝大于 5000、有淘宝店铺官方帮派且粉丝大于 2000、熟客率大于 20%、访问深度大于 5 等。这些门槛能在一定指标上作为店铺的品牌度衡量。“后院”的上线,则能为淘宝里有一定用户积累或品牌度的店铺提供一个强化品牌的平台。
U 站——个性化导购社区
关于 U 站这款产品,极客公园之前曾经在文章 《收网?淘宝再次进军社会化购物》对其进行过解读:
淘宝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能够发挥极强的平台作用。一般的开发者,是非常愿意与淘宝进行合作,以借用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U 站正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吸引普通开发者(甚至是普通独立用户)在自身有运营优势的垂直领域建立 U 站,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智慧以提升淘宝在社会化购物的运营能力。
U 站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三方运营团队基于 U 站平台开发,并运营推广商品;另一类是“卖家抱团”,在某一个主题下完善 U 站推广自身店铺的商品。本质上,两者都是在特定主题下进行推荐,没有很大差别。区别在于,卖家抱团的小站的内容都同步在淘宝11月刚上线的新社会化购物产品“乐活+”中。
社会化成败的关键节点
变脸之后
2011 年电商圈最热闹的网站,莫过于美丽说、 蘑菇街了。这两家公司均带给淘宝过亿元的销售额,而去年淘宝开放平台产生的总交易额才 30 亿元。这两家导购网站迅速引爆了大众对 导购这件事的重新认识。淘宝对导购类电商心态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淘宝产品变化中可见端倪。
一方面,淘宝在收紧对导购类平台的政策,对返利类网站也做了一些限制。另一方面,淘宝网今年不断在社交领域发力。在原有淘宝论坛、淘帮派基础上,相继推出了淘江湖、顽兔、乐活+、等社交站点,并试图以精选图片、兴趣小组等方式增强用户兴趣、提高用户黏性。而如今上线的“麦麦”,给了卖家一个社交平台,“后院”则为店铺提供一个强化品牌的平台,U 站则给了普通用户做导购的空间。另外在购物搜索上的 “一淘”也有大的动作。
产品背后的逻辑
从这三个产品形态上来说,U 站,以风格兴趣为节点细分受众人群;后院,则淘宝卖家自主品牌的粉丝俱乐部,帮助卖家强化品牌影响力及粘度;麦麦,给了卖家一个 SNS 平台,并基于这个平台发起一些协作,这些产品看似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实则体现了淘宝在社会化方面的一个共性:打通淘宝不同群体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淘宝社会化成败的关键: 打通。
所谓打通,就是淘宝买家和卖家之间(后院),卖家和卖家之间(麦麦),买家和买家之间(U 站),通过这三个打通,给淘宝本身的电商属性加入 SNS 属性,让网购不再冷冰冰。
除此之外,麦麦还给了中小卖家一些新的机会。众所周知目前淘宝都是大卖家垄断市场,越大的卖家和品牌做得越好,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而麦麦可以让商家和商家之间互相帮助,扶持中小卖家。毕竟,对于淘宝卖家这个群体来说,中小卖家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一旦淘宝打通了淘宝买家和卖家之间,卖家和卖家之间,买家和买家之间的关系,原本基于商品的关系加入人的关系,那淘宝就真的可以实现社会化梦想。
极客观察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地址: 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69678
关注极客公园,即时获得最新内容: Twitter | 微信:极客公园 | 新浪微博 | 花瓣网 | 人人小站 | Google+ | 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