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延展】谈谈用户至上、微创新和运营

标签: 活动 用户 微创 | 发表时间:2013-03-11 14:03 | 作者:阿呆
出处:http://www.geekpark.net/

作者头像
作者: 阿呆 / 产品观察家
发现产品背后的价值
[核心提示]这是一篇“走进 360” 活动的总结,要点式的介绍了 360 的产品观和方法论。

编辑注记:这是一篇由参加“ 极客公开课・走进 360”活动的 产品观察家写的活动总结,没参加当天活动的同学不要错过。

作为拥有几亿用户的公司,360 的产品每一个小小的改动都能引起业界的关注。这次极客公开课的各个部分演讲,根据我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做一些阐述,简单总结一下 360 在做产品上的原则,更详细的还是期待极客公园的视频吧。

赵君篇:

  • 产品的改进是要切合用户的行为进行的,不要单方面的假设用户行为。 你真的了解用户么?360 浏览器最初提供的截图功能,遇到了很多火冒三丈的用户提供反馈说:“我截图后就只是一个黑点。”在一开始尝试的时候,产品经理设想的是用户会怎样操作,但是真正让用户使用时,却是另外一种场景。在后来的产品中 360 简化截图步骤,改进交互,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 用户至上不是一句口号,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时刻记在心中。赵君举了一个案例是 Windows 的系统服务,微软在 Windows 系统服务的描述大部分用户都看不懂。系统出现一些什么问题,用户也不知道该打开还是关闭某个服务。而 360 做的一件事就是告诉用户“这个服务很重要,不要关”,大部分人都不关心系统服务上关于 TCP/IP 协议、网络层、传输层是做什么的,360 就是告诉用户这是一个网络服务,关掉之后可能会造成网络中断,建议开启。 时刻为用户着想,用很通俗直白的语言来描述产品,让用户在选择上减少压抑感。在 360 内部也一直有一句口号:像小白一样去思考,像专家一样去行动。
  • 从用户行为上利用微创新来产生 颠覆式创新不要幻想一个创意改变世界。有很多用户在使用电脑时都是把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拖到回收站里面,以为这样就是卸载了软件。在很多搞技术的牛人眼中看来,这种行为看起来就一种很愚蠢的方式。而 360 的产品经理发现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用一个弹窗提醒用户在删除快捷方式的时候,是不是要卸载软件。而经常弹窗用户体验也不好,在对比了 iOS 和 Windows 对软件卸载的处理,360 桌面借鉴了 iOS 的方式,对软件卸载处理简单化。最后就一步一步促进了 360 桌面的诞生,现在 360 桌面也有很庞大的用户群。 产品经理要多跟用户接触,了解用户行为,并且去思考怎么样来处理的更为简洁,更为快速。在最初版本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时就尽快发布,慢慢的在不断的改进中尝试,小步快跑,不断试错,逐渐完善产品。

向明篇:

  • 向明上台演讲的时候,提到了今天又是扬尘天气,很大的风沙。于是想买一个头盔,头盔要具备三个功能:过滤 PM2.5,自动清洁头盔上护目镜的灰尘,整理发型。 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要能从生活中思考各种产品,去发现改进之处,从中吸取灵感,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产品中。
  • 随时关注业界产品的更新,第一时间体验,并且从试用每一个功能上思考到各个细节。向明谈到了一些应用的更新,在尝试这些应用的时候,能够发掘亮点,并且思考可不可以引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如果用在自己的产品中,效果会不会更好。在对竞争产品上也抱有一份开放心态,时刻把自己清零,而不是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看产品。在 PPT 上他提到了自己疯狂的使用,看对手的优势,对比细节,从体验和界面上,精确到 1px。在用户调研进行 A/B 测试时,1px 的差别都是会改变用户的使用频率的。
  • 深入到 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从用户角度去思考。作为 360 安全卫生的产品总监,用户使用 360 安全卫士的首要目的是什么?系统能够更快。对系统的每一个服务进行研究,哪些服务在不常用的情况下可以关闭,在需要的时候再开启。同时根据用户电脑的不同配置进行不同的设定。比如最新版的加速球,用户电脑有 2G、8G 等等大小不同内存,对不同大小的内存的电脑设定提示是不同的。 要切实的了解不同的用户,把自己当一个用户去用产品。要能在产品经理和普通用户的思维上转换,这样才能对产品有更好的把握。

黄礼强篇:

  • 黄礼强开始演讲前也讲了一个刚刚发生的一小故事,今天迟到了,迟到的原因是吃完饭从某一停车场出来,竟然不能在出口交停车费出去。 可见作为产品经理真是时刻对生活中的各种产品观察和思考,而不仅仅是上班的时候。
  • 在确立一个需求上,要始终都围绕这本质,找到核心需求。360 手机卫士从一开始做的时候把云拦截作为核心功能,并且一直不断的更新拦截,和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不断斗争。拦截始终作为一个最本质的用户需求,而没有一开始就做手机杀毒,体检等等。作为产品经理在立项之前就要想:我的产品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 黄礼强提到了从四个维度上去确立需求的优先级:刚性需求,感知强,粘性强,易传播。刚性需求是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感知强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否感受到效果,粘性强是用户使用产品是否能有依赖性,易传播是产品能否被快速广泛的传播。拦截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是一种刚性需求,感知也强。但是安全产品的粘性并不很强,也不容易传播。从这四个维度上去考虑需求的优先级,来决定做哪个需求。刚性需求和感知强的决定了 360 把云拦截作为最重要的需求。
  • 在利用 用户提供的反馈数据上,比如举报骚扰电话,要最低成本最低压力的让用户选择,用户又不欠你的。降低用户在选择上的压抑,不要把表单设计的过于复杂,对于骚扰电话和广告推销进行模糊处理。

吴海生篇:

  • 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发掘用户背后的真正需求。网址导航作为一个入口型的产品,360 在做导航时可以说是不断改进,从用户反馈中不断发展。从第一版到到现在,从用户行为中发掘背后的需求,在导航首页提供个性化推荐内容,利用内容来满足用户。对于入口型的产品,对内容只需要重组,而不需要生产。用户在导航首页点击链接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用户想获取的是内容。
  • 个性化的同时也要让用户有所选择,过度的个性化可能会侵犯用户。个性化推荐上让用户保留自己的选择权。用户听了某一首歌,可能会想听另外一首,但是用户喜欢上一个网站,推荐另外一个类似的网站就可能不会引起用户的好感。
  • 在内容的重组上,吴海生提到了几种方式:聚合,搜索,推荐,专辑,UGC,反哺。在每一种方式上进行尝试,然后针对用户的反馈,更有效的组合来提高用户粘性。

在 360 的产品总监们演讲时,无一不提到了 360 很强大的一支团队——运营团队。运营团队收集用户的各种反馈,只要有三个用户同时提到了一个问题,就会定义为事故,必须在 24 小时之内解决。在微博上,有很多用户发微博没有 @360 的一些公共账号,运营团队也会针对关键词来进行挖掘,并且收集。360 有几亿的用户群,有很多用户是不愿反馈问题的,有三个人同时反映一个问题,背后就有可能是上千万的用户都会遇到的,所以 360 很重视用户反馈。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应该跟 360 学习的一点就是重视用户反馈,看一下人家运营团队是怎么做的。

360 的很多产品经理也都需要经常泡论坛,上微博看用户反馈,甚至规定每个月必须去一次网吧接触一些用户,和用户搭讪。经常去中关村市场,去了解一些电脑为什么会慢。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创意,而是从切实的跟用户接触来挖掘需求。

最后的“神秘嘉宾”还是很出乎大家意料的——周鸿祎。老周讲了很多,在现场也回答了很多问题。在这里就说说对我感触很大的三点。

  • 把自己放空,像一个空杯子一样,不断的把水倒掉。产品经理在做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有一些“职业病”,看很多东西都是用做产品的思维去思考,但是有时候要把自己放空,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去体验产品。同时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也要多使用,多研究,保持一颗始终学习的心态,去体验对方那地方做的很好。对于其他的很多产品也要多体验,有哪些思路我可以借鉴过来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而不是为老板做产品,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总是完成老板给的需求。
  • 要感性的设计,不要过于依赖理性分析。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把握用户需求。 微信 4.5 发布以后, 知乎上有很多关于微信实时对讲的讨论,有一句评论:“我们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个玩意做出来会很 cool 很好玩而已。指导产品设计的并非宏大思维,而是经验直觉与感情偏好。”前面向明的演讲中也提到了,现在有些 80,90 后的用户,不仅仅是一些功能上的满足,而且产品还要酷,很炫。
  • 竞争对手也是一种反馈,对手骂你的时候,你要去想如何做才能让对方无处可骂。老周举了一个账号保险箱的例子,对手骂你的产品不安全,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让用户知道你的产品安全。让用户信任你的产品。

最后希望给各位做产品的提供一些思路。

极客观察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地址: 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74492

关注极客公园,即时获得最新内容: Twitter | 微信:极客公园 | 新浪微博 | 花瓣网 | 人人小站 | Google+ | 点点

相关 [活动 用户 微创] 推荐:

【活动延展】谈谈用户至上、微创新和运营

- - 极客公园-GeekPark
[核心提示]这是一篇“走进 360” 活动的总结,要点式的介绍了 360 的产品观和方法论. 编辑注记:这是一篇由参加“ 极客公开课・走进 360”活动的 产品观察家写的活动总结,没参加当天活动的同学不要错过. 作为拥有几亿用户的公司,360 的产品每一个小小的改动都能引起业界的关注. 这次极客公开课的各个部分演讲,根据我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做一些阐述,简单总结一下 360 在做产品上的原则,更详细的还是期待极客公园的视频吧.

情境化——让活动页面击中用户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市面上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专题页面基本是:以漂亮精美有视觉张力的人物及卡通形象做视觉主体+有效衬托主题的场景元素做渲染背景,结合活动的主题、操作详情等等元素,达成体验上清晰便捷、视觉上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页面,像这些:. 这类的页面往往乍一看很吸引,但没有太多内在力量,并且我本身负责的项目之前以红钻营收为主,常面临素材缺失的问题(受红钻特性所限,QQ秀形象和场景均比较单薄,缺少像游戏、品牌专题那类有饱满的原画、麻豆形象做视觉主体)并且页面中的文字内容常常比较繁冗;少了形象主体加持,还要承载相对繁琐的文字元素,如何把页面做的吸引用户、并经得起长时间停留.

全球25亿互联网用户分布及活动(组图)

- - 动点科技
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组图,以此开始我们的新年吧,图中显示了全球互联网用户分布及他们在网上从事的活动. 这个幻灯片由 WeAreSocial新加坡团队制作,共有180页,显示了我们迄今掌握的涉及全球25亿互联网用户的所有事实和数据. 本文最下面嵌入了完整的幻灯片,但我们先来看一看与亚洲有关的一些亮点:.

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 - 知乎每日精选
在分工明确的大企业内部,就像所有职能都有自己的细分,运营也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被划分为各种职位,包括: 内容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甚至会更加拆分为细化的 产品功能运营、渠道运营、市场运营、会员运营、社区运营、商家运营等. 通过真实的招聘需求,我们可以直接了解他们分别需要做什么,对从业者的要求又是怎么样的.

RubyVSPython活动纪录

- 三马 - ghosTBLOG
上周Mike找到我,问我是否有兴趣参加RubyVSPython的活动,我说最近很忙,能来就来,不过只能围观一下,不能参与到活动中去. Mike说没事,于是老夫夜观天象,一看有空,就专职打酱油去了,负责此次活动的Twitter直播和现在要写的活动记录. RubyVSPython的活动由GuruDigger.com主办,由盛大、豆瓣以及淘宝网赞助,活动官方网站是在http://rubyvspython.org.

Tweetbot 和微创新

- Terry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Tapbots 的 Apps 意味着三件事:. 1 决无雷同,美奂美轮,具有统一机械感( Bots )的 UI. 2 新鲜的操控,配合绝对精致的动画和音效. 单击已经不过瘾,各种拖拽和双击都会利用起来,操作 Apps 更像是一次探险. 3 绝不免费上架,甚至 0.99 都少见. Gucci 那样动辄给出大幅折扣的,就难免和 LV 拉开档次.

所谓微创新

- dennis - I am Hu Kai
创新、创新、创新,人人都在说它,对你来说什么又是创新呢. Google Image告诉我一个改变世界的答案. 确实电灯,火车,飞机、Google、Facebook、LinkedIn, 新浪微博, 这些剧烈的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的变化,是创新中的佼佼者,很多组织和个人都在尝试做不同进而成为下一个创新的缔造者,当然更多的是什么也不作,因为:.

用户及用户特征

- Nick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要创建1个可以与用户有效交流的网站,必须考虑到与你交流的用户. 理解用户的需求对我们决定网站内容、信息量、用户以及内容结构至关重要. 用户不是被动的接受网站提供的信息,所有人都会不断的地根据自身经验和猜测来理解. 自己在屏幕上看到的内容,即使我们认同是相同语言,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含义不会完全相同. 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所看到的内容,(如果你不住再伦敦,就不知道Oyster卡,Oyster卡是乘坐公交交通时用的旅游储值卡).

创新 vs 微创新

- 貝殼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创新是一切取得大成功的商业组织的原动力——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认同. 但一些小修小补的改进,所谓“微创新”,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了. 这个说法应该是由奇虎360的周鸿祎提出,但互联网知名评论人谢文很有些“嗤之以鼻”. 在谢文看来,微创新压根就是“伪创新”,实则还是以拷贝为主小修小补为辅,起了个好听名字罢了.

乔布斯和微创新

- 牧云 - 周鸿祎的BLOG
乔布斯辞去苹果CEO的职务,转任董事会主席. 这意味乔布斯主导的那种颠覆式革命已经结束,苹果进入库克领导下的改良主义时代. 很多人喜欢宏大叙事,但我更倾向于知微见著. 我相信,这种改变数码工业的革命,并不是高瞻远瞩、行思缜密的战略规划使然,而是微创新的必然结果. 在国内,我是最早鼓吹微创新的一个,可能也是嗓门最大的,但微创新的鼻祖应该是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