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已逝的社交网络鼻祖Friendster

标签: 解剖 社交网络 鼻祖 | 发表时间:2013-03-11 11:05 | 作者:
出处:http://discovery.163.com/

核心提示:Friendster是建于2002年的社交网络,比Myspace早一年,比脸谱早两年。它因此一直被尊为社交网络的鼻祖。在鼎盛时期,它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然而经过2009年7月的一次网站改版,Friendster的用户数量急剧减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交网络鼻祖的倒下?

Friendster垂死挣扎之前的数据
Friendster垂死挣扎之前的数据

Friendster是建于2002年的社交网络,比Myspace早一年,比脸谱早两年。它因此一直被尊为社交网络的鼻祖。在鼎盛时期,它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其中很多是来自东亚的。

就在2009年7月,该网站遇到一些技术故障并重新设计了网页界面,从此,其访问量便灾难性地下滑, 用户都流向了其他诸如脸书的社交网络。Friendster, 这个社交网络,就这样作茧自缚而死。

2003年,谷歌曾提出用3000万美金收购Friendster,但被这家公司拒绝。

(Friendster从此改头换面做社交游戏平台了,在东亚市场仍然还有些成功。)

当然,问题是,Friendster到底哪里做错了。今天,位于苏黎世瑞士联邦科技学院的伽西亚(David Garcia)和他的同事们提供给我们一些答案。他们收集了Friendster垂死挣扎之前的数据,并对此进行了“解剖” 。

他们说,当社交网络用户对时间和使用的付出超过了收益时,一个普遍的用户迁移的条件就已经成熟。意思是,当一个人离开,他/她的朋友也很可能离开,这就会在其网络中形成瀑布效应,引起用户数量的急剧减少。

但是伽西亚和同事也指出网络的拓扑结构也对这种情况有某种抗衡作用。这种抗衡取决于单个用户的朋友数量。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网络中绝大多数的用户都只有两个朋友,这就非常容易垮掉。这是因为当一个人离开,那么他/她的朋友就只剩一个朋友了,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离开,同时这个人的朋友又落单了,如此 连锁下去,成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网络。

然而,如果说一个网络中绝大多数用户有十个朋友,失去一个朋友而造成瀑布效应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所以,一个网络的朋友数量的比例是衡量该网络是否易形成瀑布效应很关键的指标。

伽西亚和他的同事们把这个比例称为K-核心分布(k-core distribution),并对诸如Friendster, Myspace和脸书的网络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惊人的。他们说,“我们发现了不同的网上社团有不同的k-核心分布。”

当然,k-核心分布较弱的社区不会自动倒下。 要使社区倒下,付出收益比率必须降到让个人用户很可能离开的程度。而对社交网络最致命的是低的付出收益比率和弱的k核心分布的结合。

伽西亚和他的同事特别说到,在Friendster倒下的前一月,由于页面设计的改变和技术故障使得付出收益比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所以,这个电子解剖结果说明,Friendster的死亡原因是付出收益比率的下降。他们总结说,“这个度量结果可以被视为是后来该社区倒下的预言。”而k核心分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很显然是现今网上社交网站的前车之鉴。确实,Friendster的倒下跟社会新闻聚集网站Digg的倒下的过程是很相似的。页面设计的转变很可能改变了其用户付出收益的比率。然而,如果伽西亚等人说的是正确的话,它的k核心指数一定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果脸书和其他社交网络对这样的问题还没未雨绸缪的话,那他们一定会极其焦虑。不难想象一个差的页面设计是能够驱赶走用户的,当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站准备乘虚而入时则更是如此。

2009年,脸书被认为从Friendster的倒下中获利。但是脸书成为同样受难者的一天也不是难以想象。(来源:译言网)

陈雅娟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责任编辑:NN093

相关 [解剖 社交网络 鼻祖] 推荐:

解剖已逝的社交网络鼻祖Friendster

- - 网易探索频道
核心提示:Friendster是建于2002年的社交网络,比Myspace早一年,比脸谱早两年. 它因此一直被尊为社交网络的鼻祖. 在鼎盛时期,它拥有超过1亿的用户. 然而经过2009年7月的一次网站改版,Friendster的用户数量急剧减少.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交网络鼻祖的倒下. Friendster垂死挣扎之前的数据.

社交网络决定树

- changle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Guy Kawasaki 是 Alltop.com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的创建合伙人. 当然,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角色是苹果前首席布道官,在推广 Macintosh 的过程中上立下不少功劳. Guy Kawasaki 在社交网络上非常活跃,无论 Facebook、Twitter,还是最近推出的 Google+ ,他的信息更新都很频繁.

社交网络的“悖论”

- Felix - 月光博客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Teethie创始人. Teethie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近几年来,我们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无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只看到一小撮朋友在线进行交流. 曾经似乎让人提心吊胆的互联网世界虽然布满了陌生人,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解析社交网络Tumblr

- - Solidot
网络科学家都在分析Twitter和Facebook的数据,而遗忘了另一个社交网站:雅虎的轻博客Tumblr. 雅虎实验室的Yi Chang和同事弥补上这一空缺. Tumblr有1.6亿用户,发表了700亿帖子,它的帖子没有字符限制,支持图片、视频和音频. Chang和同事分析了去年8到9月之间发表的6亿帖子(预印本),发现90%以上的帖子由图像或文字构成.

社交网络崛起

- - 《商业价值》杂志
2009的8月28日,当由新浪CEO曹国伟亲自主导的神秘项目微博开始内测的时候,更多还是被看作与饭否、嘀咕、滔滔相似的国内众多类Twitter产品之一,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新浪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并引发了之后3年中国社交网络的一场风暴. 于新浪而言,微博业务的崛起让这家上市10年的老互联网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于中国的社交网络而言,微博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而微博成功背后更值得玩味的则是:一个最不像Facebook思路做出的产品反而引爆了过去3年的社交网络浪潮.

社交网络 vs 社会化媒体

- 华子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Twitter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新闻编辑中心”的服务,专供网站上各路记者收集整理信息使用. 国内新浪微博也是出了名的媒体人扎堆之地,可见国外国内都一样:它首先是一个媒体,其次才是一个社交网络. 长久以来,这两个词是有些混用的,因为象Facebook这样的网站,它当然是一个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但又通过share和like两个按钮,网络中不断地流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个网络,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渠道(Social media).

社交网络的那些事

- Steven Wu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交网络发生很多事. 先是之前一直被看好的 Color 并不被用户接受,后来Google+ 的亮相更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在 Google+ 亮相后一天,曾经的社交网络霸主 Myspace 被新闻集团以 3500 万美元价格给卖了. 在人们对 Myspace 一片惋惜中,Google+ 不断传来好消息:.

社交网络2.0,谁将取代Facebook?

- adow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编者按:本文来自@messiahyang的投稿,@messiahyang现在创业中,这里(http://orgger.com)是他的网站,点这里在Twitter上关注他. 如果有谁预言Facebook终有一日会统治互联网,我一定会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 回顾一下这些人之前的言论,他们一定也预言过Yahoo和Google会有同样的未来.

弹性社交网络杂想

- 和谐牌河蟹 - GeekPark 捕风捉影
弹性社交网络,一个在目前这个时点谁都不能解释清楚的新概念;但关注移动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Color. 关于Color,可以查看Mobile 2.0博客文章《Color融资4100万美元的猜想》. Color的初衷是创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新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利用地理位置、图片和排列算法,将关注同一事件并在附近的人通过群组的方式划分,进而实现社区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