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付费Read It Later到免费的Pocket——Pocket想成为Facebook、Twitter的补充渠道
Pocket这款产品几乎无需多做介绍。
对用户而言,它也许只是一款稍后阅读软件。不过,它也能保存互联网上各类其他内容,视频、图片、多媒体内容等等,只要是链接,都可以加到Pocket中稍后消费。
2007年8月时, Nate Weiner创办了Read It Later,随后于2012年4月更名为Pocket。Pocket的货币化路径很不同,比起许多产品前期免费在用户产生粘性后进行付费活动不同,在运营了产品近4年半之后,在由Read It Later更名至Pocket时,Pocket在各平台上的服务全部免费了。
Nate解释说,付费应用对于“保存稍后使用”这一服务来说非常艰难。他说:“ 让人们付费购买一个他们未必能理解的服务很难,尽管‘保存稍后阅读’越来越流行了,但仍然不是为绝大部分人所理解的。”Pocket认为, 不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内容消费习惯的培养,人们无法立刻看到它的价值。“整合这样的服务到你的生活中去才能看到价值和益处,没有一个产品描述说产品截图能在应用商店里帮我们解释清楚这件事。”
走向免费可以被看成Pocket试图把自己推广给更多用户的关键一步,比起用户,原先Read It Later让用户付的2.99刀变得次要。Nate说:“让用户付费2.99刀,随后就可以用一个产品4年听起来也挺没道理的。”
但远离了付费应用,Pocket下一阶段要如何盈利呢?Nate在自己的私人博客中也说过:“作为个人,我也总是想知道一个我喜欢的服务如何赚钱的,因为,很简单,我想要知道它能一直存在下去。”仔细观察这家公司的策略,用户拓展之所以重要过马上可以拿到口袋里的钱,是因为Pocket对未来的打算上,目标还很远大。
他们想要成为Facebook、Twitter这类快速内容发布、分享服务的补充——兜住被互联网快速信息流冲刷掉的内容,为这些内容延长生命。 The Verge做过统计,同一篇文章在Twitter上转推带来的阅读高峰出现在内容发布的两天之内,而Pocket尽管没有展现出惊人的活跃度,但在时间线上把文章的生命力延长至了6天。这样的数据,在非新闻类、深度长文章上更为显著,同时,视频类的再次消费行为可以增长到18天之久。
这是出版商和内容制造者乐于见到和使用的服务。在宣布各平台的产品免费后,今年3月底, Pocket介绍了出版商工具,内容生产商——首批的合作伙伴就包括GigaOM, WordPress, The Verge, Wired, Buzzfeed, Bloomberg Businessweek, USA Today等,可以将Pocket按钮像Facebook或是Twitter的分享按钮放在任何他们想放置的地方,允许读者直接对内容进行“稍后阅读”的保存。同时,这款工具可以帮助出版商分析内容的消费方式和传播路径。如果说,Twitter、Facebook内容分享以快速和广度取胜,那么Pocket为内容制造者开通的是一条耐久度更高的新渠道——并且他们也在争取更多用户来拓宽广度。这会是Pocket未来的主要盈利方向。
他们聘请了Longreads的创始人 Mark Armstrong担任编辑总监,Mark拥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在《洛杉矶时报》当过记者、也在People Magazine担任过高级新闻编辑,他掌管着Pocket和内容制造者和出版商的合作。Mark告诉PingWest:“我们强烈地相信,内容制造商有很大潜力可以从Pocket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在过去的6年里,Nate坚持独立运用这款产品。根据Pocket告诉PingWest的最新数据,他们现在有900万用户,每天有130万内容被保存到Pocket,团队总共有15人。
Mark Armstrong接受了PingWest的采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P = PingWest
M = Mark Armstrong
P:什么是独特的“稍后阅读服务的价值”? Pocket如何定义它?
M:让我们用“为稍后使用而保存”(Save for later)的角度来考虑。阅读是人们每天使用Pocket的一个巨大部分,但我们也知道“为稍后使用保存”在网络上远远不仅限于文字——我们的用户囤积了很多视频,YouTube是我们保存内容最多的域名,还有多媒体内容、网上购物的商品、食谱或是菜单等等。我们希望用户能有尽可能好的体验,并帮助他们跨平台在任何设备上都能实现这样的体验。
P:人们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可以使用邮件——发送内容或链接到[email protected]来保存,同时增加的功能“发送给朋友”也是通过邮件渠道。为什么邮件在Pocket的服务中占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M:对于Pocket的用户而言,绝大多数的分享是一对一的。邮件是最常使用的一对一的分享服务,所以我们就设计了“发送给朋友”来帮助他们无缝实现这样的分享需求。
P:很多阅读产品都偏向于移动端。我们很有趣地发现,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事实上28%的Pocket用户是从电脑上使用你们的。
M:现在这个数据是29%了。我们认为不管用户在哪里,Pocket提供的使用体验都应该是绝佳的。 而且我们也因此知道了人们事实上在家的时候,使用电脑的时间还很多。对我们而言,这全都是关于如何提供跨平台使用的良好体验,并且iOS、Mac、Android和网页之间跨平台稍后使用服务的可靠性也非常关键。
P:人们稍后回过去打开他们保存在Pocket中的内容,这件事看起来是比保存这个动作对Pocket更为重要的。那个“稍后打开率”是多少呢?你们是否有采取什么方法促进和吸引用户回到他们先前保存的内容上吗?
M:平均每个保存项目被稍后打开的概率在大约45%——我们对这个数字相关的各种问题正在进行探索,但对我们来说,这事儿与打开率这一数字的关系没那么大,更大的问题是:Pocket有没有帮助他们消费更多内容——这是相较他们不用“保存稍后使用”服务而言的,是不是消费内容多了?这才是关键。 当你帮助人们保存了他们在互联网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现的东西,你就是在增加他们实际消费该信息的几率。
P:如果我说2012年4月对Pocket来说是一个重要转折时刻,你们是否同意呢?名字更改,现在它变成了稍后享受内容的服务提供了。和我们谈谈团队内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吧。
M:更名为Pocket,更多是通过名称的更替来反映出一些我们已经在Read It Later上做的事情。在更名为Pocket那会儿,往前追溯一年多,我们就已经支持视频的保存和浏览了。所以名字的更替和设计的改变,是为了清楚呈现那些我们已经从用户中观察到的使用行为。看人们对此的反馈实在是相当不可思议,而且确实,我们的增长是从2012年4月开始快起来的。
P:对你们而言,你们和Instapaper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M:我们说了很长时间,而且这仍然是真的, 我们不过多关注这两个产品之间的区别,而是更关注那些还没有了解和拥抱“稍后阅读”的人群。
P:读者非常关心的一个细节问题:现在Pocket中只提供两种字体——衬线和非衬线(Serif and San Serif),即便是中文内容也是如何,未来你们是否会增加一些呢?
M:现在没办法公布什么。但是我们总是在寻找可以提升阅读体验的地方,并且会采取行动去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