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是什么让年轻人失去"晃荡"青春?

标签: 职场励志 | 发表时间:2014-04-25 15:52 | 作者:陈方
出处:http://www.yixieshi.com

  摘要 : 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被庸常生活绑架了,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进入主流轨道的“社会习惯”主导着我们;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剥夺了“继续晃荡”的机会。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晃荡”的青春

  飞机上,邻座的波兰小伙儿刚刚参加完湖南卫视“汉语桥”比赛,要飞到石家庄看望他在德国结识的朋友。

  这个波兰小伙在德国学习、工作了很多年,这次他代表德国参赛。比赛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正好可以借机来中国和朋友一起旅行。波兰小伙儿说这次可以在中国待90天,我很好奇,“你不用工作吗?”他说他还没有固定工作,在德国打工挣点钱,然后就去周游世界;他去过许多国家,认识了很多人,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我问他多大了,他说已经28岁了,不过还可以再尽情晃荡几年,然后再把生活固定下来。

  一个28岁的波兰小伙儿,还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地晃荡青春,这着实让人艳羡。在中国,一个28岁的小伙子往往早已不再年轻,着急恋爱结婚生子,着急买房买车,着急拼事业。我们的年轻人在焦虑,如果30岁还不能出人头地,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我依旧好奇于波兰小伙儿的“晃荡”状态,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很另类,他对我的问题很惊讶,他说他生活的环境里很多年轻人都是这个状态。他问我,你难道没有出国旅行过吗,没有看过世界吗,那你年轻时都做了些什么?

  和大多数中国年轻人一样,我毕业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生活。一个28岁的中国小伙儿,如果还没有一份固定工作,还没有结婚成家,还整天晃来晃去,那他一定是主流社会舆论里的另类,甚至还会被贴上“社会青年”的标签。

  “主流”了,“正常”了,不能说不好,但很多中国年轻人还是渴望能拥有一段“晃荡的青春”,否则,不会一看到别人在“晃荡青春”就心生艳羡。年轻就该遵从内心的奔放和自由,就该按照内心的意愿和兴趣来生活。比如,那位波兰小伙儿对语言感兴趣,便开始学习汉语,他从不考虑这是否有助于将来谋生。而我们早在进大学前选择专业时,就必须考虑就业。

  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被庸常生活绑架了,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进入主流轨道的“社会习惯”主导着我们;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剥夺了“继续晃荡”的机会。“剩男剩女”对于所承受的家庭压力还可以抗争,但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必须寻得谋生饭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后如果不尽快占一个“坑”,等你晃荡够了,这个“坑”早就被别人占了。社会上那些待遇较好的单位,招聘时一般都只针对应届生,往届生乃至“社会青年”是很少有机会的。找一个待遇一般甚至能勉强谋生的工作,又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养老风险。

  波兰小伙儿并不完全理解中国青年的这般“纠结”,他在德国认识很多与之类似的中国年轻人,不过,那些中国年轻人之所以敢晃荡,大抵都是因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晃荡完青春并不影响以后的稳定生活。而这,和家庭背景一般的波兰小伙儿的晃荡,实质绝然不同。

  一毕业就“老”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你可以在内心“晃荡青春”,但不能以实际生活的姿态晃荡,你必须找一个主流的外壳来护卫你冲动的内心;如果说你想象波兰小伙儿那样以生活的姿态“晃荡青春”,那就必须付出有可能“晃荡一辈子”的代价。

  如果哪一天中国年轻人可以随心所欲“晃荡青春”了,那一定是我们的创造力最自由奔放之时。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zhichang/16994.html

  ===============关于互联网的一些事===============

   互联网的一些事http://www.yixieshi.com )  ——  专注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媒体平台,报道互联网前沿资讯,分享产品设计经验、用户体验心得。为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人士提供专业的产品资讯文档,以及产品设计、策划、运营、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电子商务信息、互联网创业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专业信息服务。

   官方微博:  @互联网的一些事

   官方微信: 互联网的一些事(ID:imyixieshi)

  如果您对互联网产品有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欢迎给我们投稿。投稿信箱:tougao#yixieshi.com (自行将“#”修改为“@”)

相关 [中国 是什么让 年轻人] 推荐:

在中国,是什么让年轻人失去"晃荡"青春?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摘要 : 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被庸常生活绑架了,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进入主流轨道的“社会习惯”主导着我们;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剥夺了“继续晃荡”的机会.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晃荡”的青春.   飞机上,邻座的波兰小伙儿刚刚参加完湖南卫视“汉语桥”比赛,要飞到石家庄看望他在德国结识的朋友.

中国年轻人什么样?

- coen - 东西
80后、90后、非主流、小清新、富二代、穷二代、时尚潮人、文艺青年……无论国内外,媒体上的中国年轻人总是被打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成为整个社会评头论足的标靶. 然而年轻人的生活是否真如媒体所说的那样. 真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又是什么样子. 相关阅读:关于中国年轻一代——媒体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媒体上的时尚消费只属于部分中国年轻人.

中国年轻人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 子 - 青年文摘
 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青年文摘2011年第7期·尘世走笔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中国各阶层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 阳阳 - Lzhi's Views
我在中国完成了12,000km的旅行,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找了16-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什么都可以. 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了下来. Adrian Fisk于1970年出生于英国南郊德文郡,职业是摄影师兼制片人,由布莱普尔与菲尔德学院毕业后,移居伦敦,为国家地理、金融时报、名利场等一线传媒杂志供稿,同时也在广告业界服务于盛世长城、智威汤逊等4A公司.

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

- -
在大学里,学生因“内卷”而迷茫,教师因找不到潜心治学的学生而苦恼. 中国两所顶尖高校发生的困境是:揭开漂亮的指标、体面的成功,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 在古典教育中,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认识自己”,但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改变命运”的使命. 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里,用教育实现阶层跃升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起底东南亚博彩骗局:用“爱情”和“面包”捕猎中国年轻人

- -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 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 | 杨泳洁 编辑 | 罗丽娟. 提起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碧海蓝天、银白沙滩,令人向往. 但如今这些美景幻想对于家住福建安溪的沈哲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在美丽的热带风光之下,他看到的是无数博彩网站的大本营.

全球变化、中国奇异崛起、对年轻人的担忧,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访谈录_好奇怪

- -
最近几年,英国人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来中国来得越来越频繁. 他觉得,中国现在正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对他研究历史是如何运作能带来很大启发. 按现价美元计算,到 2030 年,中国可能就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了. “中国现在已经满足了我在《文明》中所写的四项标准.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能否证明我的说法是错误的.

是什么让女人们尖叫连连、高潮不断?

- Norbert - 河蟹娱乐
感谢火星网友诸葛吉坤、卡卡西的邪轮眼的分享. “囝”“囡”惹祸 网友网名带“囝”遭同性骚扰. 公益短片:其实健康比减肥更重要. 陈冠希艳照事件恶搞影片《兄弟芝娇》《兄弟之交》. 原文链接: http://hxyl.net/2011/10/11/jian-jiao/. 火星娱乐 河蟹娱乐 Copyright © 2007-2009 爱祖国,爱人民,唉派对.

是什么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 月七 - 牛博国际
在很多重大比赛上,我们都会为这样的场景而唏嘘不已:一名颇有天赋的运动员或团队,在本可有很大胜算的重大赛事中却发挥失常,错失冠军的奖杯. 在心理学上,人们称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行为为运动员的“阻塞现象(choking)”. 这个名称的本意是 “窒息”或“哽咽”,这也是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人的运动能力在胜利在望时也会像激动的人一样因为“哽咽”,而无法自然地发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