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2014-03-08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 ——自主整理的重要性
一、定义
个人通过工具(即软件)建立知识体系(是一个知识网络)并不断跟踪完善优化,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并且随时据情况进行结构调整或内容更新,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英文是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
个人可随时调阅的未内化的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文件,而企业则更多的是结构化的数据;书也是载体,但对个人而言其“管理的意义”不大,对图书馆量大的情况下才是必要的;即个人主要的知识来源是Office文档、网页和PDF文档等。只需要把20%的重点搞好,就可以起到80%的效果。这里可不用长尾理论。
在技术条件下,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随手可得的主流软硬件工具,结合使用其他方便的辅助小工具。例如微软Office、MS Outlook、Lotus Notes与ICQ、MSN等常用软件,以及概念地图、心智地图、网络日志weblog 和维基百科wiki等辅助小工具。硬件有手机、笔记型计算机、PDA等个人数字工具。
二、知识的分类
从认知角度出发,知识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ege)。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但隐性知识的获得却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在OECD对知识的划分中,前两者属于显性知识,后两者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态循环。个人可以管理的知识不仅是指书本和文献中的有形内容,而且更是指信息,是从原始材料中组织和系统化的数据。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隐形知识的管理,
三、作用
- 知识型工作者唯一的资本就是“知识”,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的管理“个人知识”,达到提高个人竞争力的目的。
- 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四、注意
- 个人知识管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工具的使用,工具最好是体现了优秀人才的良好习惯的固化。
- 认识到,要养成PKM的习惯开始是有一定适应过程,因为要制作知识分类体系,并按一定规则存放和归类;有时会不知如何分类而烦恼,一时看不到效果而放弃。所以,这个过程要不断的告诉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收效,持续按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处理、消化等,并不断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能实现“知识的5S”:标识、定位等,从而令自己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很容易找到需要用的。
五、工具
- PKM软件工具:
各种云笔记 - 硬件:pad,手机,纸质书籍,日记,笔记。
六、包括
说法一
1.Skyrme (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
2)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
3)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
4)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
5)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
6)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2.七项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为:
1)检索信息的技巧;
2)评估信息的技巧;
3)组织信息的技巧;
有效组织信息的原则是:无论环境怎样,组织起来的信息应该便于有效的利用。这种技巧会牵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信息组织起来。在手工操作的环境中,我们会用文件夹、抽屉和其他的比较原始的方法来组织信息。在现代的高科技环境中,我们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或者用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来组织信息
4)分析信息的技巧;
分析信息就必须牵涉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常用的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种分析软件的模型的工作中,人还是最重要的。
5)表达信息的技巧;
通过表达信息,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华。信息的表达,无论是通过PowerPoint、网站还是通过文本,大部分的工作应该围绕如何让他人理解、记住、能与自己的互动上。
6)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
7)信息协同的技巧。
说法二
基于简单有效和经济实用的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网络和知识系统。信息经过提取加工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网络。需要整理。所以说是分两层的。不是只是一个收集的过程。
知识和信息不能混为一谈,信息是免费的,但毫无目标的获取信息,就无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因此学习必须要有目标,如果你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你将被知识“淹没”,我们要学习那些给自己带来最大提升的知识。
时间是一个最稀缺的资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知识获取的“成本”问题,这个成本除了金钱之外,最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因此,学习知识的工具需要满足:“花费时间较短,获得价值较高的知识”。
部分一:信息网络
三维信息网络架构。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信息网络代表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数据的多少与品质的好坏,成为决定知识产出品质的第一影响因素。一般而言,PKM应该建立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网络:人际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
1.人际网络(人际圈子)
人际网络是一种无形的网络,也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容易,一旦个人知识管理建立,往往成为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问题信息的来源。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软件中学不到的知识——隐性知识。人际圈子越广,交往的人员的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越多。因此,要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工具,如ICQ、MSN、Email和手机、PDA等,多与“柏拉图”为友,多与朋友交流,沟通和讨论,提高自己。
2.媒体网络(电视广播杂志与报纸,书籍)
媒体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与报纸,往往可以获得最新的讯息与来自不同角落的新闻。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对那些主要的媒体长期密切关注,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而非随机性的临时行为。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良性发展。
3.互联网络(网站,收藏夹,博客)
Internet是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论网站还是电子报,不管质量还是数量,Internet的资源都已经超过现有的单一图书馆与媒体。有效的建立网络资源清单,熟悉相关资源所在,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必须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此外,Blog、Wiki等网络工具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所使用。
部分二:个人的知识系统架构
收集数据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知识系统架构,简单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知识架构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储存和未来的快速索取。
1.对所需管理的知识进行分类
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内容: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文件档案管理等。
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对于分类学无需深究,只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
2.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
对个人来说,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采用统一的入口,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比如邮件管理,通讯录管理,这是最常见的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还有就是知识内容的管理,可以采用WIKI和BLOG。
3.建立个人知识库
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目录来存储那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信息,待以后再分类,从而保持知识库的干净。此外,文件命名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为原则。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增强,也要持续不断对个人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一般而言,个人应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协作学习以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六、个人知识管理目的——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个人知识管理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而不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在知识的利用上,一些传统的方法可能对个人知识管理有所帮助,例如归纳和演绎。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既可以在个人占有的大量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事物间的规律,然后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帮助新的实践。
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用知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进行。
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
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
建立可比较的模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
评估报告将完成知识应用过程,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头脑风暴、专业论坛、沙盘模拟甚至聊天谈话,也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加工,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
七、知识管理流程
而我个人的知识管理流程则是:
- 数据采集(笔记,软件,思维导图)
- 知识提炼(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 加深理解(将自己思考的总结写出来,发布到Blog;或是直接Wiki存档)
- Wiki存档(最后利用Wiki将这些总结存档,将知识结构化,形成自己的思维地图)
- 分享(博客评论、论坛回应、QQ群、读者讨论)
我理解是这样的:知识管理等于人通过信息技术组织、管理、创造知识,并通过分享,将知识管理的价值最大化。
八、建立时的小的技巧:
-
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对于分类学无需深究,只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
-
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目录来存储那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信息,待以后再分类,从而保持知识库的干净。此外,文件命名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为原则。
-
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个人知识管理的功能。你不妨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我的最新知识”或“我的知识管理”,在里面新建一个思维导图,同样命名。然而将你最新的文件、思考片段、PPT、网址、图片、音频视频等等拖入这个文件夹内,用思维导图把他们串起来,就像上面这幅图一样。最好用图片、PPT的首页等作为关键词,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辨认,同时激发你的右脑思维。将这些图片、关键词链接到相关的文件、PPT、图片、网址、音视频等就可以了。这样你以后打开电脑开始工作的时候,首先打开这个思维导图,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关的文件了。而且你可以对你目前思考和关注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以后每有更新,就及时更新这张思维导图,使它始终与你的最新知识保持一致,不至于让他们被多余的信息所遮掩,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我最近一个尝试的收获。
-
我管理碎片化知识,最常用到的工具是OneNote,首先我会在OneNote中设定好分类,当我看到一些值得保存的碎片化知识时,会把这些文章或句子按不同类别存放进分区内,有些句子不好归类,也会统一放进“佳句”这一分区,当然,不是把这些句子存放在内就可以,还要进行检视,定期或不定期,看个人习惯。有些人是习惯于收藏,但往往忘记复习,这样,即使收藏了,作用也不是很大。所以印象笔记用于收藏碎片化知识。
-
总结一下上面的blog、link、个人图书馆等产品,作为知识管理他们的强项都在于记录、收藏、共享,但是使用tag组织个人知识,缺少表现力,知识在头脑中应该是一张巨大的地图,而不是一系列平行的关键字。所以我想到了思维导图。
-
前,先标记自己读过的较为喜欢的书籍,不建议标记娱乐性书籍,这样能保证“豆瓣猜”的准确性,之后豆瓣就能根据你的阅读兴趣找到相关的书籍,你可以根据其他人对书籍的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期刊杂志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的来说,网络和电子读物适合浅阅读,具有深度和专业的知识还是需要阅读纸质书籍,你付出了金钱,却节省了时间。
平时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学到一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识。
附录:
自我知识管理——百度百科。
用思维导图管理你的知识 新建构主义新浪博客
写博客与知识管理流程 | 左岸读书
个人知识管理:我的流程与工具 | 学无止境@一点一滴
网络书签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月光博客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月光博客
闲谈个人知识管理和思维导图(Mind Map) - 都市鄉下人
逍遥游·萧秋水 : 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