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混改很难打破的几个框框
联通列入央企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名单,其实不应该感到意外。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目前我国的通信服务业整体状况较好,但联通的竞争力一直薄弱,尤其是资金短缺。我这么形容三大运营商的资金状况,中国移动是今年花去年的钱,中国电信是今年花今年的钱,而中国联通是今年花明年的钱,如果没有数百亿的资金注入,联通已很难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当然资金也不是唯一的缺陷)。
第二,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中国电信进行的混合制改革试点,是少数几个在央企中得到主管部门认可的。虽然并未实现直接上市。但中国电信将经过引入外部资本,完成公司化改革的天翼视讯、炫彩互动、天翼阅读和爱动漫4家公司的100%股权注入了号百控股,原来引入的股东成了号百控股的股东,中国电信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也实现了资本增值,同时现金“反哺”集团公司的主业——基础电信服务。
两者结合,将混合所有制引入联通是最好的从联通自身改变竞争格局的手段。
据说联通早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提出了多个可选方案进行比较。
但联通的混合所有制很难突破几个框框。
第一,基础电信服务领域引入外资、民资,资本多元化,加强竞争,大方向是一定的,但由于被列入了影响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国家很难放弃在联通的控制地位,而且很可能还是超过50%股份的绝对控股。因此外资、民资能获得的股份比例不会太高,如引入资金超过一定份额,可能新加入的股东方包括其他央企或国资委管理的公司,如2016年9月26日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诚通集团携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石化、神华集团、中国移动、中国中车集团、中交集团和金融街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3500亿元,首期募集资本金为人民币1310亿元。
第二,外资、民资的纯资本投资者难单独入股。即使是联通拿出部分业务,如云服务或应用程序商店,公司化运营并吸引外部资本,但选择的主要合作对象更多是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或能够互补扩大市场份额或竞争力的。这样更易于形成优势互补,利用对方的优势短期内提升联通的竞争力。纯资本投资者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参与者,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分一杯羹。
第三,无论资本结构怎么变,大规模裁人的做法很难被认可。大型央企的稳定一直是国家非常看重,改革有一个潜在的前提是稳定。即使明知道联通某些岗位有大量的富裕人员或现有员工已难以企业发展需要,联通也很难大规模裁人。当然如果是增值业务成立合资公司的话,可能把部分人员包袱留在联通集团。
第四,混合所有制不是“速效救心丸”,即使方案获批并开始实施,联通的被动局面仍很难在短期内改观,如网络覆盖,在联通现有频段和基站基础上,短时间大幅提升覆盖质量并不现实。对于现有股东更是如此,混合所有制很难在短期内带来每股平均利润和每股分红快速提升,因为引入的外部资本现金换取股份,带来盈利预期的同时也要参与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