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理解彼此 | 旧文回顾:你有没有犯以下6个沟通错误?

标签: 法理 有没有 沟通 | 发表时间:2017-06-17 12:42 | 作者:
出处:http://mp.weixin.qq.com



我们每天都好像在和很多人沟通,但沟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当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对所沟通信息的理解是一致、准确、无误的时候,才能称作是一次成功的沟通。



但现实的沟通却总是充满误解,你觉得自己明明说得很清楚,对方的理解却南辕北辙;有时仅仅为了说清楚一件小事,你耗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一对非常相爱的伴侣会因为沟通不畅让彼此都受伤,消磨对对方的感情。



为什么误解天天都在发生?有时候你可能意识不到,是错误的沟通方式对关系或者工作造成了阻碍。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在沟通中经常会犯的错误有哪些,以及成功沟通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以及,想知道你是不是沟通达人吗,文末有测试!





6种不该犯却经常出现的沟通错误



1. 不要用自己的猜测代替对方的真实想法。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总是去猜想他人需要什么,会同意或者不同意什么,想要怎么样的沟通方式,而不是直接问他们。



永远不要说出“我以为你是这么想的”,“我以为你同意了”,“我以为你肯定不会愿意”这样的话来。你是不可能替他人思考和做决定的,即便你觉得自己再了解对方。



对于这一点的解决办法是少一些想当然,多一些确认哪怕你认为自己完全读懂了对方的想法,明白了对方的意见,只要这些想法和意见不是由对方直接表达出来的,你就应该和对方进行确认。



无论是进行一场谈话,做了一个发言,或者发出一个短信或邮件,只要你在传达信息,你就需要确认对方是否已经明确地知道了你所说的信息,是否需要提出问题,ta对你的意见是认同还是反对。即便你觉得你“十分显然”地“听出了对方的暗示”,你也应该再一次提出直接的问题,寻求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有这样,才会是最小的概率让你们双方可能留有遗憾。



2. 不要回避直接的谈话和表达,特别是进行负面反馈的时候。



学会清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直截了当地“唱唱反调”,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在文化环境里,我们常被教育要“温和”、“圆融”,但在工作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需要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当你持有负面意见时,不要因为害怕冲突,而去维护虚假的“和平”。最直接的表达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沟通效率,更能避免可能的小的错误变成更大的错误。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大局已定,表达出你的想法并不能改变事情的走向或者决定,但你依然需要这么做,因为你需要让对方明白你在想什么,你的意见也同样有可能影响今后的决策。



更糟糕的做法是,有的人在讨论时没有做出表态,但如果事情发生以后导致了不好的结果,便跳出来大肆发表言论,认为是谁犯下了错误,应该承担谴责;还有的人,会将对某一个人的不满告诉了所有人,唯独没有告诉Ta本人。这些沟通方式都可能给未来两个人的关系埋下致命的隐患。



3. 但不要误把“直接的”表达当做是“攻击性的”表达。不要把你自己的情绪带入讨论。



“直接”和“攻击”是非常不同的两种表达意见的方式。直接的表达,需要建立在你考虑了事情的各个方面、尊重并分析对方的想法后,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再将它们清晰地说出来,它是具有建设性和洞察力的;而攻击,则是不考虑客观状况、双方想法和需求的情况下,一味地进行反对。它是带有情绪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沟通时,我们需要就事件本身进行讨论,而不是用情绪裹挟自己和对方。越是针对重要的事情沟通时,越要确保你做出的是冷静的回应(responding),而不是情绪化的反应(reacting)。不要因为自己生活中的沮丧情绪就对同事或下属大吼大叫,也不要因为心情不好,就在没有仔细看邮件或微信的情况下,进行迅速而敷衍的回复。任何时候,你的表达和回应都应该是冷静的,这是对对方和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4. 就事论事,不人为扩大讨论范围。



当你在给予反馈意见时,不要将这种表达转化为对对方私人的攻击,脱离了正在讨论的事实,而去指责关于对方个人人品、行为上的问题。比如,你因为知道对方在私生活上有过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就说“你是个混蛋”、“你人品有问题,因此我不同意你”,这是非常严重的越界行为。



永远记得,沟通只在于此时此地,当你在谈论这件事时,就仅仅谈论当下,这件事情本身。有时,一场沟通变成了争执,都是因为这场讨论早已经跳出了原本谈论的范围,扩散到了其他方面。





5. 不要过分地侵入私人领域——Ta的和你自己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在涉及到他人的私人生活和信息时,你都要十分注意边界。有的人很爱分享与自己的亲密关系和过往经历,可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ex们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但这并不代表对方愿意有同样的暴露(也不代表对方就能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自我暴露)。



在沟通中,很多细节都是缺乏边界意识的体现。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是“热心肠”,但也许只是问一句“你有男朋友吗?”,就已经构成了对他人的冒犯当对方给你看手机里的照片时,不自觉地滑动手指翻对方的相册,也可能让对方很不舒服。



在侵犯私人边界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随意地谈论关于他人的事情。你不应该用他人的八卦作为自己的谈资,特别是在未经证实、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向另外的人讲述当事人私人的故事。



6. 不要总想着要在某一场讨论中“胜出”。



沟通并不是竞赛或者考试,不存在“赢”或者“输”。无论你们是同一个团队的成员,还是合作伙伴,或者朋友和爱人,你们在沟通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以效率最高的方式使对方明白自己的信息,表达出各自的观点。因此,即便你们在进行一场非常激烈的争论,你所提出的每个意见都应该是基于讨论本身的,而不是为了“赢得”这场辩论赛。



没有人会是永远正确的,何况他人的意见会给你非常大的帮助。当对方提出负面意见时,永远记得不要急着纠正对方,不要误以为你的目的只是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当你发现是自己错了时,要勇于承认。承认错误不是示弱,不是说明你比别人差,相反,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好的沟通应该具备的7个因素



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机构Mind Tools总结出,在日常的人际沟通中,无论是会面、电话、邮件、报告或是发言,你都需要做到7个”C”:



1. 清晰(Clear):无论是说话还是书写,清晰传达出你的信息和目标是第一步,无论是从口头语言上,还是身体语言上。在开口之前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和对方沟通?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确定,对方就更难确定你的意图了。



2. 简洁(Concise):如果你想让对方更明白你在说什么,就去除不必要的信息。不要绕来绕去,能用3个句子表达的,就不要用6个句子来表达。



3. 具体(Concrete):描述一些必要的细节和事实(少量、有重点),让对方更能够理解你所描述的事情。



4. 准确(Correct):这里的准确,指的是能够让对方准确地理解。你所使用的词汇、语言要确保准确无误,你的描述要使对方在理解时不出现偏差。



5. 连贯(Coherent):你的表述需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你所说的所有要点都要能够连接起来,服务于你所阐述的主题。



6. 完备(Complete):如果你的表述是完整的,对方就不会漏掉你的信息或是指令。比如,当你阐述了一件事情的背景后,还需要告诉对方去做什么,以及Ta做这件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做什么准备。



7. 谦恭(Courteous):礼貌而谦恭的沟通不仅仅在态度上是友好的,而且是开放、真诚的,不存在暗藏的否认和侮辱,也没有被动型攻击。当你对对方进行回应时,已经对Ta的意见进行了充分尊重和考虑。





测试:你的沟通能力怎么样?



最后附送一个小测试,请用你现在的状态来回答以下问题,注意不要用你理想中的状态来回答。测试共分两个部分,计分方法不同。(不要猜测哪个是正向,哪个是反向啦)



第一部分



完全没有:计1分

偶尔:计2分

有时:计3分

经常:计4分

非常频繁:计5分



1. 在沟通中,我会尽量预想出有可能使对方困惑的原因,然后首先解决它们。



2. 当人们和我聊天的时候,我会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3. 和人聊天时,我很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



4. 我会用图表和表格来帮助自己表达观点。



5. 在沟通之前,我会考虑对方需要知道什么,以及怎样是传递信息的最好方式。



6. 在我发出信息之前,我会考虑是采用面对面,电话,邮件还是其他方式。



7. 我试图帮助人们懂得我的话语背后隐含的意义,这会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8. 当计划沟通时,我会考虑到文化差异。





第二部分



完全没有:计5分

偶尔:计4分

有时:计3分

经常:计2分

非常频繁:计1分



9. 当我写备忘录、邮件或其他文件时,我会给出能给到的所有背景信息和细节,确认我的信息被理解了。



10. 如果我没有能够理解一件事,我倾向于将问题留给自己解决,用自己的努力慢慢弄清楚它。



11. 我很惊讶于人们有时会没有听懂我说的话。



12. 我会表达出我的想法,不会太在意别人对此有什么样的感觉。我认为这些事情可以之后再解决。



13. 在沟通复杂的事项时,我会选择用email,因为它快速且高效。



14. 当我们完成了一份报告、备忘或邮件时,我会很快地检查有没有错别字,然后马上发出去。



15. 当别人和我说话时,我会思考下一步要说什么,以确保我能够正确地传达观点。



测试结果:



15-35分/沟通能力不及格:你需要再努力增进一下沟通技巧了。你很难清晰地表达自己,也可能不能准确接收他人的意见。



36-55分/沟通能力
合格:你是一个基本及格的沟通者,但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56-75分/沟通能力
优秀:无论是在发出还是接受信息上,你都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







相关 [法理 有没有 沟通] 推荐:

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理解彼此 | 旧文回顾:你有没有犯以下6个沟通错误?

- -
我们每天都好像在和很多人沟通,但沟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只有当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对所沟通信息的理解是一致、准确、无误的时候,才能称作是一次成功的沟通. 但现实的沟通却总是充满误解,你觉得自己明明说得很清楚,对方的理解却南辕北辙;有时仅仅为了说清楚一件小事,你耗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一对非常相爱的伴侣会因为沟通不畅让彼此都受伤,消磨对对方的感情.

SEO有没有未来?

- - 月光博客
  对于SEO的未来,国内外都有争论,它关系到成千上万的SEO从业人员,也关系到企业的网络推广策略. 其实早在几年前,SEO大佬ZAC就发出“SEO服务前景不妙”的呼声,还拿国外SEO大佬纷纷转行和SEO公司改变商业模式作为例子,说明SEO太过受制于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算法的更新带来的往往就是SEO公司的倒闭.

如何与PM沟通

- - 曉生
1.要学会听取别人意见,也许PM提出的问题你并没有考虑到,集思广益,可以得出有更好的方案. 值得肯定的是,你设计时已经能学会从产品角度考虑,引导用户操作,而不是单纯的好看. 只要不是单纯审美上的PK,都可以讨论,不是吗. 2.让产品阐述自己的需求点,明确重点. PM们七嘴八舌肯定不对的,要引导他们梳理出统一的意见.

团队沟通杂感

- - 人月神话的BLOG
随时随地的短时间的,快速迭代的培训和教练作用远远大于正规的系统培训. 系统性培训一个是针对性往往弱,另外一个就是对团队成员有较高的要求,即自我强烈的系统性学习欲望. 走动时管理目的是及时的发现各种问题和团队技能之欠缺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和经验传递,这需要团队管理者有敏锐的洞察力,不能脱离到团队工作事务之外.

谈产品人的沟通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经常听产品经理说自己是打杂的,虽然这种说法有自我调侃的意味,但用这词来形容产品经理的工作也颇为贴切. 产品经理在一个公司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他要做的事情多而杂,在一个产品诞生的过程中,从idea的诞生,产品的规划,UI设计,前端制作,程序开发,然后测试上线,上线后产品的优化等,产品人员一方面要全身参与,另一方面也要一直跟进.

iPhon5宣传片 坑爹有没有

- chan - 我们爱讲冷笑话
一些订阅看不到的用户 点这儿观看. 欢迎订阅关注冷笑话微博FOTO!精美图片每日分享精彩推荐最好玩的冷游戏.

穷孩子有没有春天?

- Aaron Xu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南方周末》一篇关于“寒门弟子没有春天”的报道在网友中被吵得沸沸扬扬. 压倒性的声音在呼喊“穷孩子永无春天是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必然结果”.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发展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广泛研究经济社会地位如何对个体发展带来影响的课题. 单独的“环境决定论”或“个体决定论”已经不能再解释个体发展和代际相传的复杂性,只有从环境和个体的交互作用中才能理性看待人类发展的真实画面.

含乳饮料有没有营养?

- - 科学松鼠会
一场营养快线的“乳胶”闹剧,让广大群众知道了“含乳饮料”跟“牛奶”不是一回事. 在含乳饮料的安全问题得到澄清之后,厂家和营养专家们又为它有没有营养而各执一词. 厂家说:能够成胶说明产品蛋白含量高;既有果汁又有牛奶,它的营养更全面更丰富. 营养专家说:营养价值只有牛奶的三分之一,还有大量的糖,可以算是垃圾食品了.

我们需要怎样的沟通工具(一)情境沟通

- danaoda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自从进入了2011年,Kik、WhatsApp、Beluga、GroupMe、TalkBox等等几乎每周就有一个新的聊天工具冒出来,又看到 WhatsApp 获得八百万美金的 A 轮融资,我相信无论开发者们还是VC都相信的一个市场机会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完全基于移动设备的,并充分利用其能力而设计的沟通工具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

项目中的一点沟通心得

- ZX - legene的交互设计博客
我们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方式与人沟通,但是这些沟通是真正有效的吗. 我们是否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沟通障碍牵绊住了前进的脚步,沉浸在消极的工作情绪之中却还不自知呢.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沟通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优点:不受文字数量的限制,内容具体;便于查阅存档及日后的统一管理;适合描述功能多、业务复杂的         项目;适合跨部门协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