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终有一死,为什么还要活着?

标签: 活着 | 发表时间:2018-08-29 17:13 | 作者:
出处:http://www.xinli001.com/
文:史秀雄Steve
来源:史秀雄Steve(ID:sxxsteve)


知乎有题曰:“人终有一死,那么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要继续活着?”看完问题下面的答案后,我决定写下自己的回答(约2500字)。


人终究会死,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以下的两个群体之一:


第一,你是个好奇和爱思考的人


第二,你遭遇了挫败、创伤、痛苦或者颓废,进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疑惑


而大家给出的答案,大多也是以下两类之一:


第一,人生有很多值得享受的细节,活着就是为了去体验它们


第二,人生存在着一些伟大的境界,活着就是为了去发现它们



无用


很不幸的是, 这两类答案往往是第一群人写给第二群人的,而这当中的问题在于:写答案的人往往在假设看答案的人没有发现过生活中的美妙细节,也不相信人生的确存在伟大的境界。诚然,有的人可能的确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尤其是生活阅历尚浅的人,那么对未来可能性的描绘是会有启示的作用。


可是如果看答案的人已经经历过了很多呢?如果他体验过了美妙的时刻,也相信伟大境界存在的可能性,但是依然质疑活着的意义呢? 如果你解答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去重述和强调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在进一步确认他现有的信念体系是无效的,无法证明人生意义的。结果会不会反而让对方更加绝望呢?


这也是心理咨询当中的一大挑战:咨询师会遇到许多对生活感到绝望和无意义的来访者,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新手咨询师会忍不住用“画饼”的方式去鼓励来访者,让他意识到你只要把当下扛过去了,未来会有好事情等着你。


这样的方式从来都不管用,还会起反作用。


你的来访者可能会觉得你并不理解他,也不愿意站在他的角度看待问题。他可能表面认同,但心里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还可能觉得你不敢面对他所感受到的这种绝望感和虚无感,在用自欺欺人的方式逃避这个问题。总之,对来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从不会试图安慰对方,因为没有什么好安慰的。


你可能会惊讶,“没有什么好安慰的?”,这听上去好冷血,怎么可能是心理咨询师说出来的话呢?



无序


这就要引出我的核心观点了:人的存在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随机、不受掌控、充满创伤和痛苦的过程,我们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由选择,我们的遭遇永远无法预测,总之,生活很苦很难很无奈。


如果你一生过的幸福快乐,没什么烦恼和意外,那么你可能是极少数幸运的家伙之一。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life sucks,有钱的人缺情感,有情感的人怕没钱,生病的人渴望健康,健康的人害怕生病,不满足,不顺心,匮乏和缺失,是生活的常态。


在这基础之上,shit happens,什么倒霉事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当一个善良美好的人遭遇飞来横祸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诅咒上帝,觉得这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不是恶棍和罪犯遭此报应? 我们对命运、运气和上帝不公的感觉,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认知模型(例如公正世界谬误,just-world fallacy)


人们总是希望一切都是有序的,有因果的,可以预测的。人类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在地质监测上面,却也只能提前几秒钟预测地震,你是哪来的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凭一己之力判断谁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下场?


  • 世界就是无序和混乱的。这是关于这世界唯一的规律。



有意义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好阴暗,好消极。人为什么不能活得阳光乐观一点?我觉得这么想很怂。什么叫乐观? 乐观是你经历了各种不幸却依然相信好的事情会发生。乐观是在可以沉沦和放弃的时候,依然选择坚持的态度。如果你完全忽视所有不幸的可能性,单纯地假设人生应该是美好的,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未经考验的信仰压根就不是信仰(A faith untested is no faith at all)。


所以我或许已经说服了你接受人生无常和人生多苦难的假设了?


但是还是有好消息的:你不是第一个面对这个真相的人。其实你很幸运,因为在你出生前的几百万年时间里,无数的祖先已经充分地体验过这一点,并且那些处理不好痛苦,容易一蹶不振的玻璃心祖先们已经逐渐地被剔除出了人类的基因库。


剩下来的我们,具备了一种惊为天人的能力: 意义构建


构建意义极为古老的人类行为。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人们是在现象学层面认知这个世界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或者经历一个事件的时候,会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赋予这个对象你自己的独特解读和价值判断。


  • 关于意义构建的独特之处在于,当我们能够发现事物的意义时,也同时更能够接纳事物的存在。和弗洛伊德、阿德勒齐名的维也纳三大心理治疗巨头维克托弗兰克(Viktor Frankl)曾经分享过一个心理治疗案例:一位女性深陷丈夫过世带来的痛苦中,无法接受这一不幸事实,因为无法理解这种痛苦的意义。弗兰克告向她指出,如果你过世你的丈夫也会同样痛苦,所以或许这一切的意义就在于,你是在替代你的丈夫去承受丧偶之痛。这样的意义构建虽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却让来访者找到了接纳一切的力量。


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弗兰克也在他的名著《活出生命的意义》当中探讨了对意义对人类的价值。根据他的观察,在集中营里惨无人道的生存环境下,决定人们生死的并不是身体的健康状况,而是活着的意义。那些最终活下来的人,可能为了家人,为了子女,甚至为了尚未完成的书稿。而那些没有活着理由的人,即使是身体健康,也会很快凉掉。


德国哲学家尼采有句名言:人们知道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说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选择


  • 所以现在为止我们知道了两件事情:第一,人生苦乐无常。第二,构建意义可以让我们活得好受一些。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就是我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回答: 活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这些痛苦当中创造和构建意义。


你必须接受活着的痛苦,因为你无法避免活着,除非自杀。必须活着的情况下,有意义和无意义的痛苦你只能选择前者,因为后者会让你难以承受,最终自杀。如果说人的存在是上帝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那么人生的意义就是用自己那点卑微的思考能力在残酷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真理。


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是当我和来访者分享这样的视角时,至少可以让对方觉得我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对待他,我和他一样,都是痛苦而又无力的生物,而我们同时也都拥有构建意义的能力。 纳粹可以剥夺集中营囚犯的一切,飞来横祸和死亡也可能剥夺我们的一切,但是即便是上帝,也无法夺走我们选择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自由。


你可以选择放弃、沉沦、颓废,这是更轻松的一条路。也可以选择面对、思考、发现和创造意义,这是更辛苦的一条路。有意义的生活是难得的,不辛苦一点是得不到的。当然,这个选择完全属于你。


你会放弃这个选择吗?我肯定不会,这是唯一证明我存在过的机会。


作者简介:史秀雄Steve,心理咨询师、心理科普作者、讲师;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硕士;著有畅销书《假性亲密关系》;微博/微信:@史秀雄Steve;微信公众号:史秀雄Steve(ID:sxxsteve);知乎:Steve Shi

责任编辑:Spencer 沐风

相关 [活着] 推荐:

活着............

- Jingsi - 工口堂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 都请努力的活下去. 人最重要的,不是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抽象的人,而是会哭会笑的活生生的人. 整理了一些灾后的照片,祭奠逝者,告慰生者……. 宫城县山本市,一对父母在废墟中发现了18岁女儿的遗体. 宫城县东松岛市,22岁的Syunsuke Doi(左)在临时停尸房发现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尸体后,泣不成声.

既然活着……

- xiaohu - 左岸读书_blog
文章博取众长、幽默风趣,富有王小波之风骨. 王小波曾说过,根据他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这个经验同样适合于我,记得年轻时的我对这件事很是头疼,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搂着心爱的姑娘还是睡不着,想到这一生要做的事还没考虑好就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像是一个初次拜访岳父却来不及准备见面礼的年青小伙子一样.

为自己活着

- Pean - 南桥的博客
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有段著名论述:“一个家最有用的是厕所,其次是厨房,我们每天都要吃饭. 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 但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 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谈论得最起劲的,却是齐白石画的那只虾. 可是我发觉在我们中国人的社区里,来了客人,大家就喜欢带人参观厨房和厕所,不谈虾,除非你说的是如何做椒盐虾.

活着的三个理由

- mingelz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我经常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第一个理由是"追求爱情"(longing for love).

【绘本】我们都活着<1>

- Clover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来源僕らはみんな生きている - クロフクロウ@絵本拡大. 译者注:这部绘本描绘的是一群小学生的故事,但或许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知道各位看过之后作何感想,是好笑,苦涩,还是怅然. 就像作者说的,即使如此,我们都活着. 没有在图上直接编辑,译文在图片下面的位置. 版权为http://p.booklog.jp/所有,请勿作商业用途.

对活着的网络说Hello

- imx - 36氪
听过turntable.fm么. 如果没有,让我告诉你它很酷,很可能代表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Turntable.fm是一家纽约的社交音乐发现网站,现在正像野火一样在网络上传播,Turntable.fm背后的理念很简单:通过Facebook注册登陆,创建一个房间,邀请朋友加入,你可以选择已有歌曲或自己上传歌曲创建播放列表,其他人加入,组合成联合DJ.

罗素:活着的三个理由

- menzi - 佳人
三种简单却又极为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法遏止的同情. 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我经常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稻盛和夫《活着》有感

- - CSDN博客推荐文章
    对稻盛和夫的了解,是在我们商战伦理课上,经济学老师讲了一下他的六项精进原则. 出于好奇,就随手在手机上百度了一下,原来这个人是个挺有名气的企业家,在有生之年,他创办的两家公司: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KDDI都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而且著作颇丰. 看到这,我不禁对他产生了兴趣,然后就找了他的一本书看了下,不愧是大企业家,名字就特别大气《活着》,还是有不小收获的.

每个人心里都活着一个小丑

- sincerebaby - 左岸读书_blog
TerryGin推荐,摘自《纸牌的秘密》乔斯坦·贾德,中文版,李永平译的引言及后记,引言吸引了我读这本书,也推荐给大家. 每个人心里都活着一个小丑——致中文版读者. 最近这几年来,每回去逛书店,我们这群对哲学有兴趣的人总会感受到一种暖昧的乐趣. 看到那一堆堆陈列在亮丽“新时代(New Age)”、“另类哲学”(AlternatiVe Philosophy)下的新书,我们都会忍不住买上几本.

居然有人能活着写出这个……

- Tian - Lzhi&#39;s Views
稀:比较酸,感觉嘴里滑溜溜的,典型的呕吐物感,微辣. 浓:极度的酸,吐掉以后回味苦,然后整个嘴里发凉,10分钟后好转. 稀:淡淡的酸味,回味感觉油腻,微热,甜,无任何不适感. 较浓的(40%左右的):超烫,感觉喝烫稀饭了,然后微甜感和痛感并存,持续2天才退(98%的纯正浓硫酸不敢喝). 稀:先是苦,然后整条舌头麻了,然后痛,起了白斑,持续疼痛,3-4天后消退,同时嘴里感觉大吸了一口汽车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