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裁员 14000 人背后真相:AI 干不了你的活,却先砸了你的饭碗

标签: 公司 AI 裁员 Amazon GPU Nvidia | 发表时间:2025-10-30 18:37 | 作者:张子豪
出处:https://www.ifanr.com?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180 亿美元的利润,换来 14000 封解雇信

这是亚马逊正在上演的修罗场。这家科技巨头的股价逼近历史高点,裁员的大刀却悄无声息地落下了。

而且,这仅仅是个开始—— 最终被裁人数可能高达 30000 人,占员工总数的近 10%

▲ 亚马逊游戏工作室圣地亚哥分部,99% 的员工被裁

有人还在毛里求斯的海滩上晒太阳,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通知:你被解雇了。

被裁的当事人意外,看客更意外。

最近一个季度,亚马逊公司运营表现良好,为什么突然要进行如此残酷的裁员?

▲ 最近在裁员的企业,包括微软、宝洁、雀巢、英特尔等

官方给出的理由,和过去这段时间以来裁员的公司一样, 因为 AI

亚马逊的人力资源主管 Beth Galetti,在给全体员工的备忘录中写着,「AI 是自互联网以来,我们所见过的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她解释说,正因为 AI 能让公司更快地创新,所以亚马逊需要「更精简的组织、更少的层级」。

听着又是熟悉的话术,用 AI 能降本增效,更少的层级。可亚马逊这次裁员, 背后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因为 AI 能替代这些员工

像世界上最大的初创公司一样运营

过去十几年来,一个大公司的标志,大概就是 人很多,产出也很多,每个部门都有一个,甚至多个自己的产品。

但 AI 时代的逻辑,直接变成了, 更多算力、更少人。像 OpenAI 一样,估值快要来到万亿美元,公司总人数才从 2023 年的几百人,到现在大约四千人。

在亚马逊,这种转变更是从上到下、明码标价。CEO 安迪.贾西(Andy Jassy)就在系统性地构建一个「AI 改变一切」的叙事。

Jassy 的核心理念是,他希望「 亚马逊像世界上最大的初创公司一样运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地精简、减少官僚主义和消除层级;在官方的裁员公告里,也完美的呼应了这一点。

这套「AI 精简叙事」并非空穴来风,它甚至精准地打击了特定的人群: 中层管理者

根据商业内幕获取的内部数据,在第一批美国裁员中,超过 78% 的被裁员工是 L5 到 L7 级别的经理。涉及的部门包括 HR(People Experience & Technology)约 15% 的职位;设备与服务部门(Echo、Fire、Kindle团队);Audible 音频部门;以及部分 AWS 企业支持团队。

▲ 根据 Levels.fyi 的数据,2025 年一个 L5 的总薪酬约为 12 万美元,L6 约为 21 万美元,而 L7 约为 28 万美元

这些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日常工作,概括性地说,大部分是协调跨部门沟通、汇总信息、撰写状态报告、起草备忘录。

听起来,这不就是当前生成式 AI 最擅长的任务。亚马逊似乎在用行动证明, AI 正在掏空企业的中间层

裁员重灾区之一的设备部门(负责 Kindle、Echo 等产品),其副总裁 Tapas Roy 在裁员后的内部信中,直白地要求留下的员工要 拥抱 AI(lean in on AI)来提高效率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 AI 提升生产力,导致人类白领失业」的标准故事。但这个剧本,亚马逊自己人可能都不全信。

AI 是真凶,还是背锅侠

这场裁员最大的疑点在于: AI 真的已经强大到,可以立刻取代 3 万名白领了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根据 CNN 的报道,一位亚马逊发言人私下承认, AI 并不是周二宣布的 14000 名裁员中「绝大多数」的原因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多位管理学专家的支持。他们提到,整个科技行业目前都存在一种「AI 漂洗」(AI-washing)的趋势,大概意思就是把任何东西,都要包装成 AI。

▲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招聘信息中最常用的 15 个关键词,AI 占主要地位,而不是某项具体 AI 技能,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很少有公司现在真的在用 AI 取代人」高管咨询公司 Culture Partners 的首席战略官 Jessica Kriegel 告诉 CNN。她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像是一种「预防性裁员」(preemptive layoffs)。

换言之,亚马逊裁员,不是因为 AI 已经准备好接管人类的工作, 而是因为高管们希望腾出「财务跑道」去探索 AI 的可能性。

毕竟,就目前而言,AI 带来的除了效率,还有大量的「workslop」,workslop 指的是那些由聊天机器人产生的、看似像回事但实则毫无价值、甚至 充满错误的「工作垃圾」

▲AI 生成的工作废料,像是幻灯片、摘要、代码等,需要人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有调查发现,AI 参与后有 40% 都是工作垃圾,每一份垃圾要浪费员工两个小时,186 美元。

前段时间,MIT 也发布了一项研究,提到 95% 的企业 AI 投资目前回报为零

▲ 从试点到实际应用,对于具体任务的 AI(浅蓝色)引入下降明显,成功实施仅有 5%

虽然 AI 有能力处理简单的记录任务,但对于工作中一些细节性、准确性要求比较的内容,AI 还是没有办法。

亚马逊自己也承认,公司还在继续招聘,并且会为大多数受影响的员工提供 90 天的时间,在公司内部寻找新职位。

如果 AI 真的已经能系统性地取代这些岗位,为什么还要费力进行内部转岗。 显然,AI「取代」人类的故事,说服力还不够。那么,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AI 军备竞赛,太烧钱了

如果 AI 不是直接凶手,那它很可能就是动机。这场裁员的第一个真正原因,可能和 AI 有关, 但不是因为用 AI 更便宜,而是因为 AI 太贵。

亚马逊正处在一场耗资万亿、赢家通吃的 AI 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它必须要拼命地追赶对手。

▲2025 年,亚马逊云服务 AWS 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

亚马逊的核心利润来源,AWS(云服务),其增长速度已经落后于微软的 Azure 和谷歌云。亚马逊需要快速释放大量现金,来招聘昂贵的 AI 专家和建造数据中心。

这笔开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2024年,他们在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支出,就 已经突破 850 亿美元。2025 年预计将再增加 40%,达到 1200 亿

每削掉 1% 的白领薪酬预算,就意味着公司能多买几千块 H100 GPU。

分析师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亚马逊短期内面临着压力,需要抵消在建设 AI 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投资」。

我们使用的 ChatGPT、Claude 都强烈依赖于这些云服务;Claude 主要依赖 AWS,Gemini 则是自家的 Google Claude,OpenAI 则主要有微软 Azure 提供支持。不过 anthropic 在前几天也宣布和 Google 达成合作,使用他们的 TPU;OpenAI 也有使用 AWS 的云服务。

现在,裁员的逻辑清晰了,亚马逊正在砍掉成熟业务(如零售)中的臃肿管理层,以及 HR 、设备 等非核心盈利部门的员工, 将他们数以亿计的工资,转化成支持 AI 军备竞赛的「弹药」

这些被裁的 L5-L7 经理们, 他们不是被 AI 取代了,他们是被 AI 的成本给「挤兑」了

这是一个残酷,但大势所趋的商业决策:用今天的人,换明天的算力。

能被挤兑,只怪疫情期间招了太多

如果说为 AI 凑钱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考量,那么这场裁员还有另一个更尴尬、更着眼于过去的真实原因,就是纠正 疫情期间,亚马逊的过度招聘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 Ernie Tedeschi 直接说,「 我认为这主要是对疫情期间动态的纠正,而不是像 AI 这样的新事物在冲击这些公司。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

在 2020 年和 2021 年的疫情电商热潮中,亚马逊过度招聘,雇佣了数十万员工 。其全球员工总数(包括仓库和企业员工)从 2017 年到 2024 年几乎翻了三倍 ,一度超过 160 万。

现在,电商需求增长放缓 ,经济进入不确定期,亚马逊发现自己养了太多「多余」的企业员工。这家公司开始要 为当年的疯狂买单,进行成本优化了。

毕竟,它一边裁掉的是疫情期间膨胀最快的白领和经理职位,同时又在大规模招聘 25 万名季节性仓库工人。刚刚还投资 10 亿美元,将仓库工人的平均时薪提高到 30 美元以上。

一边是给蓝领加薪招人,一边是裁掉白领经理。AI 所引发的生产力替代浪潮,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但它的潜在影响,已经开始让这些大型企业如履薄冰,不能再走错一步路。

把裁员归咎于 AI,对公司来说是一举多得。它把过去这些走错的路(一个传统的、因管理不善、过度招聘导致的成本削减行为),包装成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技术转型。

▲图片来源:https://x.com/KobeissiLetter/status/1983209896721236139

虽然和传统叙事里面那套,因为 AI 的高效率,所以要裁员不同,但其实他们讨论的都是一件事情。

亚马逊、微软 、Meta 和 Google 为首的这些科技巨头,正处在一场关乎生死的 AI 军备竞赛中。竞赛的入场券,就是构建数据中心、采购天价的 GPU、研发基础模型。

而亚马逊的裁员,也正是因为,他需要腾出这 3 万人的薪资预算,去支付建设 AI 基础设施的巨额账单。

▲Meta 要建一个和曼哈顿岛一样大的数据中心

另一批也在裁员的公司,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塔吉特 (Target,美国零售业巨头) 、乃至汉莎航空 (Lufthansa) ,它们裁员,恰恰是因为 AI 已经在起作用了。

这些公司不需要自己承担天价的研发成本,它们只需要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这样的平台,租用成熟的 AI 解决方案,像是自动化客服、供应链优化 、精简管理层级。

这两种裁员动机,一个为未来买 AI,一个因现在用 AI,它们都在喂养同 一只经济巨兽——算力

很明显,AI 正在创造财富, 这些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向了算力,而不是劳动力

半导体公司,像是英伟达就坐在这条价值链的顶端,向所有人收租。

▲ 全球首个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的公司,英伟达,7 月份才刚刚突破 4 万亿

对于被裁的员工来说,无论理由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相关 [大厂 裁员 真相] 推荐:

大厂裁员 14000 人背后真相:AI 干不了你的活,却先砸了你的饭碗

- - 爱范儿
180 亿美元的利润,换来 14000 封解雇信. 这是亚马逊正在上演的修罗场. 这家科技巨头的股价逼近历史高点,裁员的大刀却悄无声息地落下了. 而且,这仅仅是个开始—— 最终被裁人数可能高达 30000 人,占员工总数的近 10%. ▲ 亚马逊游戏工作室圣地亚哥分部,99% 的员工被裁. 有人还在毛里求斯的海滩上晒太阳,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通知:你被解雇了.

华为裁员,提升员工性价比才是真相?

- - 墙外楼
中秋节期间,中国科技企业的领军者华为裁员的消息令业界震动,有消息称华为已经制订裁员计划,目标是将员工总数控制在15万以内. 甚至会涉及以往工作考核为“合格”的员工,运营商部分将是主要被裁员对象. 由于此前华为高层表示,未来五年运营商市场在华为的占比要从70%缩减到50%~60%,这个消息被众多媒体采信,四处传播.

皮克斯如何裁员?

- Kejun - Solidot
今天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是如日中天,最新一部动画片《玩具总动员3》是去年的北美和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然而在1980年代,计算机动画方兴未艾,黄金时代远未到来,皮克斯走得相当艰难. 它的前身是乔治·卢卡斯电影公司的计算机动画部. 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Sutton在博客上谈论了他听来的皮克斯裁员故事:1985年,由于卢卡斯对CG电影的前景信心不足,因此计算机动画部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而大部分压力都压在了当时的部门负责人Ed Catmull和Alvy Ray Smith头上.

胸的真相!

- yanbook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真相永不来

- Elrond - 不做历史的看客
  在中国,流行的热点实在太多,但每天无数的海量信息蜂拥出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又无比苍白,仅用两个字就完全能够概括:真相. 只是可惜,若你要把这简单的两个字扒开,却又是难上之难,赖昌星怎么出去的、又是怎么回来的. 郭美美是如何发家的、又是如何说谎的. 官员是怎么淫乱的、又是如何失足的. 一切看似了然,这些真相不需要发射嫦娥去月亮上寻找,也不需要放出蛟龙到海底去捞,甚至不需要冒默多克窃听的风险,更不需要福尔摩斯的智慧,一个二流的派出所户籍警都能为你交代事情真相的来龙去脉.

[快讯]诺基亚裁员3500人

- 品味视界 - cnBeta.COM
诺基亚今日宣布计划裁员3500人. 其原因是因应新的市场策略,削减制造、地图和位置服务和其他“支持功能”的开支. 诺基亚称将调整欧洲工厂产能,在2011年底关闭罗马尼亚的一家工厂,将更多产能转移到亚洲. 这家工厂的关闭将导致2200人失业. 剩余的1300人则源自位置及商务业务部门.

2019年初裁员潮指南

- -
曾几何时,创业是画个饼做个PPT就行的,那是幻想家们的黄金年代. 后来,大家发现,光画饼不行了,你家产品必须能解决用户需求才有市场. 再后来,大家又发现,光需求也不够,必须得是吃饭聊天这样的刚需,宠物美甲这些不太刚的伪需求,也无法支撑公司. 直到现在,大家惊恐的发现,即便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刚需,这最后一条线,好像也不保险了.

白熊揭示的真相

- iceman.yu - 比特客栈的文艺复兴

关于英语的真相

- yasy - 中国人的英语成功之路
    英语就是力量,英语就是品位,英语就是格调. 英语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一个不发达国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体系的尺度,同时是这些国家中产阶级和体力阶层的划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 英语在45个国家是官方语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 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

“供港蔬菜”真相

- crazy wave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目前内地超市的“供港蔬菜”实际上是供港剩余的部分和品相较差的部分,只能叫做‘来自供港蔬菜基地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