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正好看到山东教育台在播《大声说》节目,讨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vs嫁得好不如干得好"问题。
分正、反两方。支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方的,是一个八零后女主持人,一个七零后职业女性,和一个叫顾骏的男性教授,大概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支持"嫁得好不如干得好"一方的,是一个八零后女商人,一个七零后女商人,还有一个年龄稍大些,职业忘记了,但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女性。五位女性外表的attractiveness相当,都算是attractive的类型。
争论的过程非常混乱,因为没有给出清晰的对概念的定义。但我梳理了一下,焦点是: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女人是应该以事业为首要经营目标,还是以家庭婚姻为主要经营目标。
"嫁得好"一方,两个女性的主要的论点是:
1. 女人幸福的根源,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婚姻生活,因为女人天生比男人更需要感情,是感情动物,事业再成功的女人,心灵也是空虚寂寞的,是可怜的。
2. 女人如果追求事业,就容易变得强势,就容易不被男人喜欢、接纳,就会成为剩女,因此是悲惨的。
3. 当代社会主流话语是说女人要独立,要工作,要承受激烈的竞争。这种对女人的要求太苛刻;女人如果有条件选择回归家庭,放慢生活节奏,何乐而不为?
这一方,还有一个男嘉宾,他的论证是为上述论点提供进一步补充:
为什么女人独立、强势,男人就不喜欢?因为男、女天生有别,智商不同、特征不同、社会分工不同,如果女人也做男人的工作,那么女人就不是女人了。一个女人选择做职场女性,是她的悲哀。(这个教授的最后一句话,是对着对面某一位女嘉宾说的:你选择做职场女性,那是你的悲哀。)
"干得好"一方的论点是:
1. 干得好是泛指一个女人经济独立、人格独立;这是一个人拥有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婚姻家庭在当今不是必要条件(后半句她们没有说出来)。
2. 如果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回归家庭,其婚姻的稳定性和其家庭地位,也会受到来自丈夫或者其他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3. 女人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参与社会生产是其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特征。女人的独立存在,不应当由是否被男人接纳或肯定来决定。
4. 正因为女人与男人不同,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所以才应该更鼓励女人进入社会生产部门,以便给其注入多样性与活力。
让我感觉最惊讶或者说最讽刺的是,在一个censorship如此多的国家,主流媒体中,居然可以有如此sexist的话语——男女智商不同,男人擅长逻辑思维;女人不应该做男人的工作,做了是她的悲哀,做了她就不是女人了。
最让我百感交集的是,支持"嫁得好"的女嘉宾,说话咄咄逼人,仿佛自己拥有了真理。这个叫贝贝的上海的女主持人说,自己的母亲几乎一辈子都是家庭主妇,年轻是后是XX的女儿,老了是XX的妈妈,但是这位母亲以及嘉宾本人,都为这个感到自豪,觉得母亲把一辈子奉献给家庭,非常好。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口气是那么的骄傲和不容商榷。她觉得自己的老公是那么的好,自己是那么的幸福。
想起来前两天还因为"父权制家庭制度可能对女性造成压迫因此不应该不假思索地去肯定其价值"这样的命题,跟人挣得面红耳赤。其实,是啊,我家庭和睦,无论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都是大家公认的充满亲情暖意的家庭,长这么大,父母对我和风细雨的教育,从没有任何打骂、精神虐待。我跟异性的关系也很好,有过很好的亲密关系经验,并且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社会资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形式(as long as I am willing to)。我何必要跟人争这些问题?还不是因为我相信,一个人应该有"超越个人经验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是我心里始终会想着那些工作中听过的、见过的,家庭暴力事件,那些抽象但不冰冷的数字——例如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百分之就是的受害者是女性;例如中国每年有25万左右的妇女自杀,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妇女自杀率高于男性自杀率的国家……
可是,我忽然不想坚持了。因为,我发现,太多女人,你们自己不争气!你们自己甘心情愿把嫁人、伺候人、依附于他人放在人生的优先考虑上,你们甘心情愿地接受这样的论断:女人智商和男人不同,女人天生不适合逻辑思维,女人在职场上工作是悲哀。
你们自己都接受这些了,我干嘛还要帮你们去抗争?我想离你们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