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聯合報2011.5.21名人堂專欄)
五四期間看到一些談科學與現代化的討論,不禁想到我的志趣所在—烹飪,也在本世紀初歷經了一場席捲廚藝界的科學革命。一般俗稱的所謂「分子美食」從巴塞隆納的El Bulli、倫敦的Fat Duck、巴黎的Pierre Gagnaire等美食殿堂裡流傳開來。許多頂尖廚師們不再只是拿著菜刀的傳統工匠,而是能精確使用針管、液化氮、離心機等精密儀器的研發員兼創作狂人。
這些廚師們與科學家和工程師合作,質問每一個過去習以為常的烹飪環節,一方面企圖了解背後的物理化學變化,一方面尋求更有效的途徑來提升食物的色香味,比如以恆溫水槽長時烹煮經真空包裝的肉類,以達到裡外一致的理想熟度。更極端的做法則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食物的質性,比如把湯汁轉換成帶有薄膜的人造魚卵,製造驚喜和感官的衝擊。
對一般大眾來說,分子美食或許有點虛無縹緲也遙不可及,但其實說穿了,烹飪本來就是一連串物理化學的變化過程—煎煮、冷凍、打泡、發酵等等都是質性的改變,在沒看過的人眼裡就像變魔術一樣。
(觀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