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智慧型手機殺死(取代)的十件事物,從我的Android手機經驗談起 | 電腦玩物

标签: 智慧 取代 事物 | 发表时间:2011-04-17 15:58 | 作者:(author unknown) Tian
出处:http://www.feedzshare.com

来自: 電腦玩物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已有 5 人推荐


http://Helene.in/

android-21android-22

今天看到國外的PCWorld網站刊出了一篇文章:「10 Things Killed by the Smartphone」,裡面分析了十個已經開始被智慧型手機功能取代的需求,我仔細想想自己今年開始使用Android手機的經驗,其中一個最明顯的驗證就是我真的很久沒有打開iPod來聽音樂看影片了,另外之前一直想買台掌上型遊戲機的念頭也徹底消失,因為這些需求都能被智慧型手機所滿足。

而且我覺得智慧型手機(尤其是Andorid、iPhone)不僅僅是取代舊工具,其實也是在開發出更多新的隱藏需求,例如以前沒想過要邊通勤邊看影片,但現在智慧型手機讓我開始對這件新的事物上癮。

下面我想針對PCWorld那篇文章提出的十種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事物,談談我自己從Android手機使用經驗出發的心得。也歡迎讀者一起來分享,你覺得Android、iPhone或任何行動裝置取代、改變了你的哪些生活模式

 

 

  • 01.取代MP3隨身聽:
  • 音樂還是要聽,但還需要MP3 Player嗎?

android-01android-02

手機取代MP3隨身聽,這個改變應該很早就已經發生,而且不只是發生在智慧型手機,一般的娛樂型手機也都可以當很好的音樂播放器。

但是當我前面提到自己有了Android手機後變得很少打開自己的iPod,這雖然不是因為我不聽音樂了,但也不是因為我把Android手機當做MP3播放器!對我來說最大概的改變是:「我可以開始聽線上音樂」!

當然,首先要申請吃到飽的3G網路費率,然後像是「Radio for YouTube」可以讓我直接點播網路音樂來聽,YouTube上有什麼影片我就可以點什麼歌,連轉檔儲存MP3這個動作都省下來了。

 

 

  • 02.取代掌上型遊戲機:
  • 通勤時照玩遊戲,但用手機更方便

android-03android-04

我曾經想過要買PSP、要買NDS,不過我對於買3C產品其實很龜毛,會考慮非常久,而後來終於在今年初決定買了Android手機後,就發現其實用手機就可以滿足通勤時玩遊戲的需求了。

而且手機上有更多輕鬆、免費(或便宜)的小遊戲,加上現在投入iOS、Android遊戲設計的團隊非常多,因此有創意的遊戲也是層出不窮。當然,或許正統掌機上還是有更精緻龐大的新遊戲,但對於只是想在通勤等空檔,玩玩Game來打發時間的我來說Angry Birds確實已經足夠了

 

 

  • 03.取代傻瓜相機:
  • 真正可以放在口袋的隨身即可拍相機

android-05android-06

不管是iPhone或Android最新機型的手機照相功能,當然都比不上目前市面上一台普通的DC,更遑論單眼數位相機。但是,重點就在於如果我平常上班時,會想隨身帶著一台DC?單眼相機?還是說乾脆用手機充當一下臨時照相工具足矣?

如果我是真的去遊玩,那麼當然還是要帶著一台真正的相機,但是現在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卻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生活中即景拍攝」的需求,而且手機非常輕便、快捷,又具有某種拍攝時的隱密性,以及像是「Picplz」的直接社群分享功能。

所以PCWorld這邊說的是,智慧型手機將可以取代傻瓜相機,當我的手機可以滿足日常攝影時,我還會想買一台功能只是好一點的傻瓜相機?還是我在買相機時就會直接以高階相機做考量,來和手機愈來愈好的拍照功能做使用區隔?

 

 

  • 04.取代個人影片播放器:
  • 你也開始習慣睡前用手機看看網路影片嗎?

android-07android-08

PCWorld這邊說智慧型手機會取代「Personal Video Players」,不過就我的想法,其實個人影片播放器並沒有真正的流行過,而是一直到可以隨時上網的智慧型手機出現後,隨身看影片需求才真正出現。

當然,以前使用掌上型遊戲機也可以看轉檔過的影片,而現在也可以使用手機看轉檔過的影片,但我覺得這些需要轉檔、儲存的影片其實光是前置作業就已經很麻煩,我有高畫質DVD,那還是寧願用電視、電腦等媒體裝置慢慢看。

那麼我現在常常用手機看什麼影片呢?其實是看網路上直接串流的影片,當然前提還是需要有上網吃到飽。例如YouTube或是我之前介紹的「TED Air」,都是我通勤時、睡覺前會考慮打開來簡單欣賞一小段的手機工具,它們不用自己下載管理、不用自己轉檔,還隨時都有新內容!

另外,手機除了取代個人隨身影音播放工具外,或許以後還可以取代家電遙控器:「Gmote 把Android手機變電視遙控器,遠端遙控電腦影音播放教學」。

 

 

  • 05.取代錄音筆:
  • 有了手機,幹嘛另外買一支錄音筆?

android-09android-10

錄音筆裝置其實都滿貴的,當然,它們的效果或許更好。不過以我自己最近實際嘗試用手機內建功能錄音,雖然效果不是一百分,但絕對是在一般環境可以錄得清楚的水準

我使用的只是自己這台手機內建最簡單的錄音機功能,剛好在工作上有需求而錄了五六段,每段都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在這樣的經驗中,有遇過開放的露天空曠環境、旁邊有人聲的咖啡店,即使訪談過程大家嘴巴沒有靠著手機麥克風,但確實可以把主要人聲錄到我可以事後重複聽寫記錄的程度。

甚至我還沒有使用更多專業的錄音App,所以既然有了智慧型手機,那確實不需要另外買一支錄音筆了。

 

 

  • 06.取代導航機器:
  • 雖然沒有專業單機靈敏,但手機導航比較便宜

android-11android-12

如果想要非常精準、即時的導航,那麼或許還是需要買一台專業的導航器,但是我也確實看過很多開車的朋友,其實就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來導航。除了高階Android、iPhone手機都內建GPS定位外,也有很多手機導航軟體,可以擁有語音導航、路線導航的功能。

因為我自己沒有開車,所以這方面沒有專業的心得分享。但以我自己趴趴走的經驗,用Android手機內建的Google地圖絕對已經非常足夠,它有電子羅盤、3D地圖、路線規劃,還有真實街景,不管走路、坐車、開車都能提供很大幫助。

 

 

  • 07.取代PDA:
  • 數位化工作的時代真正來臨

android-13android-14

我自己其實沒有在上一代中使用過PDA,所以不太清楚當時Palm等機器使用的情形。但以我自己目前使用Android手機來看,我確實把手機當做一個隨身的數位助理。

更準確的說,應該是當擁有一台智慧型手機後,我能更有效利用網路、數位化的連接方式,將工作效率進一步的提昇與優化

現在我可以利用CWMoney在手機記帳、利用GmailGoogle Calendar管理聯絡人、行事曆、待辦事項與電子郵件,將Evernote當成個人隨身筆記,然後用Dropbox隨時讀取、傳遞重要的文件檔案。

上述工作原本我只能在各台不同電腦間切換,但現在手機補上了最後一環,讓「行動、移動時」也能處理工作。

 

 

  • 08.取代手錶、時鐘、鬧鐘:
  • 你現在更常舉起手錶看時間?還是拿起手機看時間?

android-15android-16

我看過很多人現在不帶手錶,直接用手機來看時間,我自己則是已經很久沒有買鬧鐘,因為手機就是我最好的鬧鐘。

因為手機可以連線網路,又是數位化工具,所以可以提供非常多樣化的時間服務除了一般正常時間顯示外,還可以提供多國的世界時鐘,可以設定多組鬧鐘與音效,可以當碼錶計時器等等,確實手機就是最好用的鐘。

 

 

  • 09.取代紙本地圖:
  • 出去旅行你還帶著厚重的紙本資料嗎?

android-17android-18

我之前有一陣子很喜歡研究怎麼善用網站服務來搞好自己的旅行計畫,甚至還有親身實踐過,相關的文章可以參考:

而當擁有智慧型手機,在國內時如果有上網吃到飽,那麼當然可以隨時用手機查詢,到了國外時如果不想申請臨時上網方案,也還是有各種電子旅遊工具可以讓你離線查詢(例如:掌中澳:免費手機版澳門觀光地圖指南,最輕便的旅遊電子書)。

除非你是深入絕境,那麼才可能要準備最保險的紙本旅遊資訊。而若只是一般休閒性的旅遊,搭配一隻智慧型手機(或行動裝置),然後使用電子化的旅遊手冊,這絕對是方便很多的(能上網查詢更棒)。

我之前寫過的「10+1個台灣用戶需要的 Android Apps,行動網路在地生活應用」一文,裡面提到的轉乘通、Mobile01 Dove,都是很好的在地化交通、景點、餐廳查詢工具。

 

 

  • 10.取代電話查號台:
  • 不知道的資訊,你還在用傳統方式查詢嗎?

android-19android-20

這邊PCWorld講的是美國的411 Directory Assistance服務,我對這個服務並不了解,所以下面是我自己延伸的心得解釋。

例如我現在要查詢一家餐廳的電話,我還要用智慧型手機打到查號台去查詢電話與地址嗎?拜託,當然是打開Android的內建語音搜尋功能,直接講出店家名稱,然後搜出店家地圖,在Google地圖直接看到餐廳的地址、電話和用戶評價,這樣的查詢方式才是王道啊!

我自己用這個方法試過很多次,就是真的「唸出」店家名稱(可能要加上縣市名,例如基隆陶板屋),就能經由上述流程最快找出原本不知道的資訊。因為「Google地圖Places」就是最好的旅遊、餐廳導覽手冊!

 

 

  • 小結:

當然,上面所有事情的前提就是,我要先花一筆不算少的錢來買一台智慧型手機,並且最好還要每個月繼續花一筆不算少的錢來使用台灣品質不算很好的上網吃到飽。

這中間到底傳統方法划算?還是數位新方法值得花錢買效率?這可能就是目前用戶需要考慮的,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是數位新方法會成為一般的、廉價的、習慣性的生活模式之一。

那麼,最後邀請大家一起來談談看,你覺得智慧型手機取代、改變了你的哪些生活模式呢?歡迎你的分享。

相关 [智慧 取代 事物] 推荐:

被智慧型手機殺死(取代)的十件事物,從我的Android手機經驗談起 | 電腦玩物

- Tian - FeedzShare
来自: 電腦玩物 - FeedzShare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已有 5 人推荐. 今天看到國外的PCWorld網站刊出了一篇文章:「10 Things Killed by the Smartphone」,裡面分析了十個已經開始被智慧型手機功能取代的需求,我仔細想想自己今年開始使用Android手機的經驗,其中一個最明顯的驗證就是我真的很久沒有打開iPod來聽音樂看影片了,另外之前一直想買台掌上型遊戲機的念頭也徹底消失,因為這些需求都能被智慧型手機所滿足.

二楞的智慧

- lzhi - Lzhi's Views
城里打工的二愣一个电话打给媳妇水月“水月,我被砸了头,医生说要不少医药费呢. ”水月急了,大哭:“那可怎么办啊. 二愣粗着嗓子吼了一声:“哭有啥用. 二愣家里本来就穷,这回听说他被砸了头,村里人更是避之不及. 水月跑了两天,亲戚朋友都转了个遍,一分钱也没借到. 水月愁得满嘴泡,没想到这天晚上,二愣竟好好地回来了.

《集体智慧编程》

- Ken - 小美的部落格
这本书不是讲 软件工程或者敏捷啥的,它是讲数据挖掘的. 书的英文名字是:《Programm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不知咋的中文书名就变成这个了. 豆瓣上的评论: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288908/. 简单的说,这本书是讲让web 2.0更智慧,更智能的技术.

问答之间的智慧

- - 微软亚洲研究院
编者按:既要有直接给出答案的能力,也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这样做,这是搜索引擎们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一问一答之间的智慧并不仅仅是搭建一个可查询的知识库就能做到的. 科技领域的4个巨头,微软、苹果、Google和Facebook在下一代搜索这件事上撞车了. 它们都希望自己的服务能真正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然后尽可能地直接给出可靠答案.

营销工具的智慧

- - 月光博客
  在传统企业营销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理论,既对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物质匮乏过度到丰裕经济之后,企业的营销需要重新开始,因为丰裕经济理论是建立在物质极度丰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分散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在过去,人们购买产品,更多是通过询价的方式,商品信息和价格并不透明,现在,网络使得所有商品价格透明,很容易货比三家.

社交杀死大众的智慧

- hank - Solidot
大众的智慧已是老生常谈,并有实例证据支持. 但在社交环境下,大众的智慧是否真的去芜存菁.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苏黎世的研究人员发现,社交影响力会抹杀大众的智慧. 研究人员指出,大众的智慧是一种统计学现象. 许多人对于任意指定的一个值只有模糊的感觉,不清楚精确的值. 他们的答案会在真实值之间上下浮点,一步步调整答案,越来越接近精确值.

马悦凌:生了病的“智慧”

- ysorigin - 科学松鼠会
据说在自然界里,动物逃避捕猎者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集群活动,可以让捕猎者眼花缭乱,容易分散注意力而让猎物逃脱. 而我浏览了一下“养生教母”马悦凌的 官网之后,对于那里面的胡说八道和歪理邪说,就有种一头狮子面对一群奔涌而过的肥猪的感觉——-都是蠢到家的猎物,但多到不知道从哪只下手比较好 了,或者换个时髦的说法,叫吐槽点多到让人吐槽无力了.

日本人的智慧与诡异

- 王AQ - 阿毛博客
  下述文字是上月跟萨苏兄等人在北京公开对谈时说的,感谢优米网的视频与文字整理,专此贴出.   从我亲生经历讲比较有意思. 在日本碰到非常荒诞场面,葬礼和婚礼区别是很微妙的. 因为出席婚礼的人,他们穿黑西服挂白色领带. 唯一区别就是黑和白之间区别,在一个婚礼场上,上午办完婚礼以后,下午两点钟走. 迅速变成一个葬礼,当然是不同的家庭,来源于不同的社区.

转载:少数人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Few)

- hanson - Resys China
转载自:http://www.wentrue.net/blog/?p=1034. 看到这么个有吸引力的名字,你不会觉得它是一篇学术论文,但实际上,它是的. 这是2009年Amatriain等人发表在ACM的一篇关于推荐系统的文章. 从这个并不太学术的题 目,你大概可以意想到这里面并不会涉及太多繁琐的理论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