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世界末日不来,信仰也不会动摇
5月21日凌晨的世界末日没有如约而至。按照加利福尼亚家庭广播(California-based Family Radio Network)的预测,耶稣会在此时第二次降临,这时全世界都将经历大地震。少数虔诚的信仰者将被带到天堂,而大多数人将在世界末日中死去。
然而,当我们迎来5月22日的曙光时,那些相信“521世界末日”的信徒会不会因为预言的失灵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呢?
在“2011审判日” 官方网站上 首页 上赫然写着这样几个大字:
“很遗憾,你没有被拯救。”信仰者认为当你看到这个网页时,说明你没有在5月21日晚被拯救到天堂。
信仰者并不认为他们的预言失败,而是坚信21日晚耶稣确实降临,但是他不能一次带走全部信仰者。从1988年起,这个过程需要持续23年才能结束,也就是2011年10月21日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时日无多,上帝格外开恩,给地球最后的居民透露了他们的死亡时间表。
这已经不是“家庭广播”教会第一次预言世界末日了,1994年9月7日也曾被他们当作世界末日,但是直到17年后的今天,这些教徒仍然坚信那个预言“曾非常非常正确‘(It was very very true.)。
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预言世界末日并且失败。他们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迎接一个又一个自己创造的世界末日,就是为了炒作自己,增加电台收听率?
这些超凡脱俗的教徒怎会如此世俗?!相反,他们为信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不让牺牲化为泡影,他们继续编织更多借口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
1954年的世界末日预言给了“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著名心理学家费斯庭格一个验证理论的绝好机会。当时一个UFO组织相信1954年最后一天世界将被淹没,只有这个组织的成员才能被外星人的飞船拯救。而这个UFO组织并不志在拯救全人类,也低调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费斯庭格只好派了几个人混入组织内部。
他们完全被教徒们的虔诚震惊了——大多数人都有一段入会的血泪史,辞掉工作、变卖家当、背井离乡者比比皆是,忙碌地为世界末日做准备。12月31日凌晨终于快要到了,所有人都卸下身上包括拉锁在内的金属物品(据说会干扰UFO信号)静候世界末日的到来。
那一刻当然没有来,而这个UFO组织却一反常态,积极接受媒体采访,并向人们传达他们“胜利”的好消息:“是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拯救地球免于毁灭!”
今天的世界又重复了半个世纪以前的故事。时间在流转,人性却不变。对于自己的付出和诺言,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证明它存在的合理性,说明我们自己是靠谱的。如果工作收入低,我们会说“其实它很有趣”、“其实它很有前途”;如果生活压力大,我们就会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如果爱人不够漂亮,我们会说“其实我爱ta的内心”。总之,我们的选择怎么会有错呢?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啊!
所以当你选择偶尔“日行一善“接过免费试吃的一口蛋糕(其实你不是谗了,只是同情促销小姐罢了),但是最后却被说服买了一大盒,因为你实在不愿翻掉那张已经挂上的“好人脸”。(这就是所谓的“登门槛效应”)
所以懂得提高忠诚度的组织都会设定苛刻甚至变态的门槛,踏入门槛的付出过程伴随着艰难的自我认知协调过程。“重重的考验就是我对组织忠诚的见证!”
所以当别人“骑虎难下”时,给“台阶”是一门艺术;当自己迈出错误的一步时,不自我欺骗,承认错误,需要巨大的勇气。
什么是你心中坚信的“世界末日”呢?
世界末日时间表
- 公元前11013年 创世纪。上帝创造世界和人(亚当和夏娃)。
- 公元前4990年 大洪水和诺亚方舟。
- 公元前7年 耶稣基督诞生。
- 公元33年 耶稣受难。教堂时代开始。
- 公元1988年 教堂时代结束。“23年大苦难”开始。(创世纪13000年)
- 公元1994年9月7日 “大苦难”前2300天结束。上帝开始拯救教堂外的信徒。
- 公元2011年 5月21日 “审判日”开始。五个月后,世界将毁灭于大火之中。
参考资料
Festinger, Leon; Henry W. Riecken, Stanley Schachter (1956). When Prophecy Fails: A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Study of a Modern Group that Predicte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ISBN 1-59147-727-1. Reissued 2008 by Pinter & Martin with a foreword by Elliot Aronson, ISBN 978-1-905177-19-6
Man behind message of May 21 judgement day speaks with FOX59
本文原文发表于果壳网 心事鉴定组 《5·21世界末日虽没来,信仰仍然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