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人脸识别基本原理

标签: 其他 | 发表时间:2017-09-14 22:36 | 作者:IT技术博客大学习
出处:http://www.blogread.cn/it/

标签:   https://b2museum

  人脸识别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识别算法。这些算法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统计学习、神经网络、小波分析、子空间理论和流形学习等众多学科。所以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对这些算法进行分类。根据输入数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和基于视频图像的人脸识别。因为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同样适用于基于视频图像的人脸识别,所以只有那些使用了时间信息的识别算法才属于基于视频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接下来分别介绍两类人脸识别算法中的一些重要的算法。

特征脸

  特征脸方法利用主分量分析进行降维和提取特征。主分量分析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数据降维技术,该方法选择与原数据协方差矩阵前几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一组基,以达到最佳表征原数据的目的。因为由主分量分析提取的特征向量返回成图像时,看上去仍像人脸,所以这些特征向量被称为“特征脸”。

  在人脸识别中,由一组特征脸基图象张成一个特征脸子空间,任何一幅人脸图象(减去平均人脸后)都可投影到该子空间,得到一个权值向量。计算此向量和训练集中每个人的权值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取最小距离所对应的人脸图像的身份作为测试人脸图像的身份。

  下图给出了主分量分析的应用例子。图中最左边的为平均脸,其他地为对应 7 个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主分量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主分量是指向数据能量分布最大的轴线方向,因此可以从最小均方误差意义下对数据进行最优的表达。但是就分类任务而言,由主分量分析得到的特征却不能保证可以将各个类别最好地区分开来。

  线性鉴别分析是一种著名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将样本线性变换到一个新的空间,使样本的类内散布程度达到最小,同时类间散布程度达到最大,即著名的 Fisher 准则。

标准特征脸
同一个人不同图像之间的的特征脸
不同人的图像之间的特征脸

弹性图匹配

  Lades 等人针对畸变不变性的物体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连接结构的弹性图匹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人脸识别。所有人脸图像都有相似的拓扑结构。人脸都可表示成图,图中的节点是一些基准点(如眼睛,鼻尖等),图中的边是这些基准点之间的连线。

  每个节点包含 40 个 Gabor 小波(一种数字信号变换方法)系数,包括相位和幅度,这些系数合起来称为一个 Jet ,这些小波系数是原始图像和一组具有 5 个频率、 8 个方向的 Gabor 小波卷积(一种数字信号处理算子)得到的。这样每幅图就像被贴了标签一样,其中的点被 Jets 标定,边被点之间的距离标定。所以一张人脸的几何形状就被编码为图中的边,而灰度值的分布被编码为图中的节点。如下图所示:

弹性图匹配方法中人脸的弹性束图表示

  为了识别一张新的人脸,需要从该人脸中找到基准点,提取出一个人脸图,这可用弹性图匹配得到。弹性图匹配的目的是在新的人脸中找到基准点,并且提取出一幅图,这幅图和现有的人脸束图之间的相似度最大。经过弹性图匹配后,新的人脸的图就被提取出来了,此图就表征了新的人脸,用它作为特征进行识别。进行识别时,计算测试人脸和现有人脸束图中的所有人脸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最大的人脸的身份即为测试人脸的身份。

  由于该方法利用 Gabor 小波变换来描述面部特征点的局部信息,因此受光照影响较小。此外,在弹性匹配的过程中,网格的形状随着特征点的搜索而不断变化,因此对姿态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搜索过程中代价函数优化的计算量巨大,因而造成识别速度较慢,导致该方法的实用性不强。

3D 形态模型

  人脸本质上是 3D 空间中的一个表面,所以原则上用 3D 模型能更好地表征人脸,特别是处理人脸的各种变化,如姿势、光照等。 Blanz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 3D 形态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将形状和纹理用模型参数编码,同时提出了一个能从单张人脸图像还原模型参数的算法。形状和纹理参数可用来进行人脸的识别。为了处理由于这些参数导致的图像之间差异的极端情形,通常是预先产生一个通用的模型。而进行图像分析时,给定一张新的图像,一般的做法是用通用模型去拟合新的图像,从而根据模型来参数化新的图像。

基于视频图像的识别算法

  一个典型的基于视频图像的人脸识别系统一般都是自动检测人脸区域,从视频中提取特征,最后如果人脸存在则识别出人脸的身份。在视频监控、信息安全和出入控制等应用中,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人脸识别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基于视频比基于静态图像更具优越性,因为 Bruce 等人和 Knight 等人已证明,当人脸被求反或倒转时,运动信息有助于(熟悉的)人脸的识别。虽然视频人脸识别是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的直接扩展,但一般认为视频人脸识别算法需要同时用到空间和时间信息,这类方法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目前视频人脸识别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视频图像质量比较差:视频图像一般是在户外(或室内,但是采集条件比较差)获取的,通常没有用户的配合,所以视频人脸图像经常会有很大的光照和姿态变化。另外还可能会有遮挡和伪装。

  人脸图像比较小:同样,由于采集条件比较差,视频人脸图像一般会比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系统的预设尺寸小。小尺寸的图像不但会影响识别算法的性能,而且还会影响人脸检测,分割和关键点定位的精度,这必然会导致整个人脸识别系统性能的下降。

  视频人脸识别起源于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即识别系统自动的检测和分割出人脸,然后用基于静态图像的识别方法进行识别。对这类方法的一个提高是加入了人脸跟踪。在这类系统中,通过利用姿态和从视频中估计到的深度信息合成一个虚拟的正面人脸。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能提高识别率的方法是利用视频中充裕的帧图像,基于每帧图像的识别结果,使用 ” 投票 ” 机制。投票方法可以是确定的,但是概率投票方法一般来说更好。投票机制的一个缺点是计算结果的代价比较昂贵。

  视频人脸识别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利用多模态信息。因为人类一般会利用多种信息识别人的身份,所以一个多模态系统将比只利用人脸的识别系统性能更好。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模态信息提供了一种方法,它能全面解决那些只靠人脸无法识别的任务。例如,在一个完全没有配合的环境(比如抢劫),歹徒的脸一般是蒙着的,这时唯一能进行无人脸识别的方法就是分析歹徒躯体的运动特性。除了指纹,人脸和声音是最常用于身份识别的信息。它们已经被用于很多多模态身份识别系统。 1997 年以来,每两年,就会召开一个专门关于基于视频和语音身份识别的国际会议。

  最近几年,视频人脸识别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方法的特点是同时采用空间信息(在每帧中)和时间信息(比如人脸特征的运动轨迹)。区别于概率投票方法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此类方法是在时间和空间的联合空间中描述人脸和识别人脸的。

  视频图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它的时间连续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人脸信息的不确定性。在人脸跟踪和识别中利用时间信息是视频人脸识别算法和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的最大区别。目前这类算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 跟踪 - 然后 - 识别,这类方法首先检测出人脸,然后跟踪人脸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当捕捉到一帧符合一定标准(大小,姿势)的图像时,用基于静态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识别。这类方法中跟踪和识别是单独进行的,时间信息只在跟踪阶段用到。识别还是采用基于静态图像的方法,没用到时间信息。

2、 跟踪 - 且 - 识别,这类方法中,人脸跟踪和识别是同时进行的,时间信息在跟踪阶段和识别阶段都用到。

您可能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很抱歉,暂时没有......

相关 [人脸识别 原理] 推荐:

自动人脸识别基本原理

- - IT技术博客大学习
标签:   https://b2museum.   人脸识别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识别算法. 这些算法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统计学习、神经网络、小波分析、子空间理论和流形学习等众多学科. 所以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对这些算法进行分类.

深入浅出人脸识别原理 · Martin's Blog

- -
Iphone X发布,革命性的取消了. TouchID(指纹识别),而添加了更酷的. FaceID(人脸识别)模块,. FaceID不简单的运用在解锁上,还可以在支付,表情等场景中应用,给开发者带来更酷更丰富的应用,. Iphone X在多个硬件传感器的加持下,可以采集3万个点来感知用户的面部特征.

【人脸识别】初识人脸识别

- - CSDN博客推荐文章
由于导师给我们布置了每周阅读两篇大牛论文,并写ppt的任务. 反正ppt都写了,所以我想干脆直接把ppt的内容再整理一下写成博客. 近期的阅读论文都是 人脸识别相关的主题. 如果你研究过人脸识别,或者对这方面有兴趣,那么你一定听说过Paul Viola. 他可以算得上是人脸检测识别的始祖,他的一篇大作《Robust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可以说是人脸识别领域最重要的一篇论文.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的原理是什么? - 知乎

- -
OpenFace中实现人脸识别的pipeline. ,这个pipeline可以看做是使用深度卷积网络处理人脸问题的一个基本框架,很有学习价值,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输入:原始的可能含有人脸的图像. 输出:人脸位置的bounding box. 这一步一般我们称之为“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在OpenFace中,使用的是dlib、OpenCV现有的人脸检测方法.

人脸识别黑产

- - 奇客Solidot–传递最新科技情报
新京报 报道了人脸识别的地下黑产交易,有许多应用都需要人脸验证,创造了对人脸验证的一种需求,催生了一个地下产业链. 报道称,人脸识别的优质数据需要一百元一套,而便宜量大的仅需要 0.5元一套. 报道称一小部分来自网络刷单兼职人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内部员工. 人脸识别的黑产商贩称,市面上流通的手持身份证照片大多是在小额贷款平台和公司野蛮发展期间,泄露出来的,还有部分是从各行业收集而来的,这种信息交易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人发现,“当时很多人借钱不还,平台就把这些信息拿出来卖钱了,刚开始挺贵的,现在层层转卖就便宜了.

【转载】用HTML5进行人脸识别

- - HTML5研究小组
其中的一个特性是getUserMedia( W3C规范 ). 它是一个JavaScript API,可以让你访问(需要权限)用户的网络摄像头和麦克风. 今天发现一篇文章写的很有趣,叫你如何使用HTML5进行人脸识别. 在网页内进行人脸识别,很好很强大. “现代Web”不断发展出不少有趣的API,但你并不会在大多数项目中使用到所有的内容.

用python库face_recognition进行人脸识别

- - 开源软件 - ITeye博客
期间在安装依赖包dlib时遇到问题,解决见:  http://kissmett.iteye.com/blog/2409857. 3.通过摄像头实时在获取的帧上进行人脸识别(较卡顿). basefacefilespath ="images"#faces文件夹中放待识别任务正面图,文件名为人名,将显示于结果中 baseface_titles=[] #图片名字列表 baseface_face_encodings=[] #识别所需人脸编码结构集 #读取人脸资源 for fn in os.listdir(basefacefilespath): #fn 人脸文件名.

人脸识别发展史与算法综述

- king - CSDN博客推荐文章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居住着近 65 亿人. 每个人的面孔都由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双颊等少数几个区域组合而成,它们之间的大体位置关系也是固定的,并且每张脸的大小不过七八寸见方. 然而,它们居然就形成了那么复杂的模式,即使是面容极其相似的双胞胎,其家人通常也能够非常容易地根据他们面孔上的细微差异将他们区分开来.

温习传闻:Facebook收购人脸识别创业公司Face.com

- - 业界
导读:准备好再听一个后IPO 时代的Facebook 收购的传闻吗. 事实上,Face.com 传言将成为Facebook 的收购目标由来已久. 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这次收购能否成真,但本文给出的一些分析还是饶意义的. 据以色列商业报纸Calcalist披露,社交网络巨人将要收购人脸识别科技公司Face.com.

人脸识别算法终于超过了人类本身

- - 博客 - 伯乐在线
计算机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人脸识别算法,在识别人脸的能力上比人类本身更加强大.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认不出某个自己曾经认识的人的经历,在不同的姿势、光照和表情下,这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计算机识别系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事实上,尽管全世界的计算机科学家努力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机识别系统在识别人脸方面能够像人类一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