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11-11 08:28
有关[艺术]分类推荐
于11-13 07:54 - -
精英日课解读了一本2023年3月28日出版的新书《超预期寿命:长寿的科学与艺术》(Outlive: The Science and Art of Longevity). 作者是彼得·阿提亚(Peter Attia). 阿提亚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当过住院医生,本来做手术有两下子,后来辞职去了麦肯锡咨询公司,现在自己创业做长寿项目.
于05-17 23:12 - Jack Jiang -
本文由爱奇艺技术团队原创分享,原题《构建通用WebSocket推送网关的设计与实践》,有优化和改动. 丛所周之,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基于TCP的请求/响应模式的协议,即请求只能由客户端发起、由服务端进行响应. 在大多数场景,这种请求/响应的Pull模式可以满足需求. 但在某些情形:例如消息推送(IM中最为常见,比如IM的离线消息推送)、实时通知等应用场景,需要实时将数据同步到客户端,这就要求服务端支持主动Push数据的能力.
于04-23 17:28 - 爱奇艺技术产品团队 -
推荐系统的本质是信息过滤,多个信息漏斗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逐步呈现在用户面前,如图1所示(《爱奇艺短视频推荐之粗排模型优化历程》). 召回阶段作为首个漏斗从多个维度将海量视频中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滤出交给后续排序技术处理,它直接决定着后续推荐结果的效果上限. 本文主要介绍爱奇艺随刻推荐团队多兴趣召回技术的发展历程.
于04-13 09:59 - 爱奇艺技术 -
随着人工智能的热度上升,图像识别这一细分领域也渐渐被人们所关注. 在很多公司的业务中,有很多需要对图片进行识别的需求. 为了帮助业务实现对这些图片、文档的识别和结构化,业界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最终确定了一些可行的方法,总结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OCR技术在爱奇艺的应用实践,最近,InfoQ“大咖说”栏目邀请爱奇艺智能平台部助理研究员——Harlon 进行了一场直播分享,结合目前的业务需求,为我们陈述了爱奇艺在探索OCR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以及识别技术的一些细节,以下是采访实录.
于06-12 11:38 - 爱奇艺技术产品团队 -
近年来,短视频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且发展迅速. 每天有大量UGC短视频被生产、分发和消费,为生产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为每个短视频快速、准确地打上标签. 为了解决人工编辑的时效和积压问题,自动化标签技术成为各大内容领域公司都非常关注的关键课题. 短视频大规模层次分类作为内容理解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为爱奇艺的短视频智能分发业务提供着强力支持,其输出被称为“类型标签”.
于01-18 00:00 - - dev
写在前面 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以短视频的创作和分发作为主打的手机应用软件,这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和图像之外的信息创作和分发方式. 这些短视频应用自从问世以后,便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目前,短视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短视频数据. 为了更好地利用短视频数据,提升短视频的创作和分发效果及效率,需要为短视频打上各种有用的标签,这些标签可以作为短视频所记录的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于05-15 13:30 - -
曾经写过一点关于代码评审(code review)的文章,比如 这篇和 这篇,现在觉得关于它的认识又有了不少更新. 软件工程的技术和实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书本知识一致的,大约占一半,这部分基本上在大学里就可以学,自学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努力也可是途径;但是第二部分来自于实际团队、经验,内容通常无法从书本当中获得,而且难说对错,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认识.
于04-14 13:29 - -
这种包含发动机号/动车票购买的数据怎么看都是公务部门流出来的. 说句题外话,有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电话会被谷歌等自动默认为垃圾/骚扰电话. 原因就是一直有诈骗电话通过驻美使馆的电话号打过来且接到电话的都是留美的中国人. 诈骗电话模仿号码不要紧,但为何骗子会知道在美国的中国人名单. 具体的技术我不懂,但我自己就接到过...诈骗内容和国内假装公安局一样,说是资料出错,必须支付多少钱来进行调查,否则在美签证会出现问题.
于11-28 11:01 - fancyfrees -
爱奇艺目前 D 轮啦,研发中心在北京以及上海,目前在成都搭建新的研发中心,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来联系我哈. 1.负责 AI 算法团队的管理,研发和建立工作,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音视频编解码、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搜索、推荐等方面;. 2.基于产品需求和用户场景设计技术方案、包括算法选型、稳定可靠的工程架构,实用性调优等,并根据业务发展做好系统整体容量规划;.
于10-08 05:10 - 纽约蓝蓝 - 艺术边缘
前段时间在微信群上的讲座, 原来是语音的, 无法保存,
所以转换成了文字便于查询. 1 青少年艺术教育起点在哪里. 首先今天我所讲的都是针对的已经考虑以艺术为专业的孩子,而且真正已经开始学正规绘画的这种. 所谓的那些儿童绘画训练啊什么的那个就不是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了. 毕竟这个儿童绘画和真正的绘画它是有一定距离的.
于07-30 23:05 - -
新鲜
近日一则围绕“ 22岁、6亿估值、秒杀Google”等关键词进行宣传的创业圈新闻在业内引起了广泛讨论. 众多互联网媒体瞬间化身“八卦小报”,对话题主角金证济苍,展开了360度无死角的人肉搜索,并爆出Venvy Inc 官网内容造假、高管资料伪造等猛料. 也有媒体对于“视链”技术进行了质疑,并称其不过是营销噱头而已,并没有所说的那般前沿.
于09-26 01:01 - 纽约蓝蓝 - 艺术边缘
这是大女儿给世界日报写的一篇约稿. 希望对申请美国艺术学院的学生家长有点用.. 1.Don’t ask “What is the best art school?” Ask
“What is the best art school for what I want to do and the kind of
person I am?” 不要问哪个艺术学校是最好, 要问哪个学校最适合我未来发展的方向?.
于12-19 23:49 - 崔磊CuiLei - 有趣的事
虽说发图不发种,菊花万人捅,但真的不能让隐秘信息从我这里泄露.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撸主并非技术宅或者技侦的爱好者. 只是机缘巧合,在撸主并未特别渴望获取相关图片等资源的情况下,撸主得到了两个艺术照片的压缩包(两个加起来月850MB)下载地址. 请相信我,撸主绝对是奔着其散发出的浓厚艺术气息,才决定下载的.
于09-02 10:12 - 意林杂志 -
如何独处是一门艺术.
(图片来自网络). 朱迪·福特是《单身:满足、充实和独立的艺术》的作者,她是一个异数:“我们独自出生,独自死亡;灵魂深处,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她在给我的一封电邮里如此写道,开头就引用了这些大多数人难以面对的普世真理.
于09-18 00:08 - 36氪 - 职场励志
编者注: Peter Levine 是 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本文是他同美国中尉 John Vines 聊天过后,分享的几个可能对企业家有帮助的观点. “直到最后还愿意帮你做事的,都是信任你或受你启发的人. ”伟大的领导者靠的是领导力和直觉. 当遇到挑战时,伟大的领导者知道该采取如何的对策,及其对应的后果.
于12-20 14:49 - -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资讯时代里,相信苹果商店里的那些应用程序都已经被报道得差不多了,比如说《几大实用APP》、《热门游戏排行榜》,包括之前咱们最科技还报道过 《2012年苹果应用商店精选榜》. 今天小编就从一个很别致的角度筛选出众多应用里隐藏的艺术品,看看那些精美优雅惹人爱的玲珑应用. 这里的“精美”和“优雅”应该是指整体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包括视觉,也包括功能和整个交互流程.
于02-28 16:07 - tanx - 视觉设计 网络视觉艺术
1822年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差分机),宣告了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开始. 也许连巴比奇自己都没想到,计算机的问世会如狂风暴雨一般,几乎改变了未来200年间人们的生活方式. 到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如同人类的左膀右臂一般,舍之不去.
于02-28 18:56 - kingtent - 视觉艺术 设计之路 禅意花园 Altavista PS 教程 & 设计文章
“作为设计师,这篇文章一定要看看,非常棒的总结. 帮您理清web视觉的发展历程,强力推荐. 1822年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差分机),宣告了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开始. 也许连巴比奇自己都没想到,计算机的问世会如狂风暴雨一般,几乎改变了未来 200年间人们的生活方式.
于01-05 08:25 - mindfloating -
本文翻译自 《Coding Guidelines: Finding the Art in the Science》. 好代码和伟大的代码的区别是什么. 计算机科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它科学的一面涵盖了从计算理论、算法研究到代码设计和编程架构. 然而,当提及实现时,艺术的光芒、微妙的风格以及高超的技艺组合将好代码和伟大的代码区分开来.
于10-30 09:56 - 史 军 - 生物 传粉 兰花 原创 欺骗
一说到兰花,总能让人想到“高雅、清幽、暗香浮动”,总之是什么好词都往它的脸上贴. 不过,你知不知道,在全世界现存的20000多种兰科植物中,有1/3都干着坑蒙拐骗的事情. 它们从来不遵守,“我出花蜜,你传粉”这个动物植物社会的经营规范,而是利用靓丽多姿的色彩,或是香甜诱虫的气味将昆虫勾引过来. 这些可怜的虫子不仅要帮兰花完成传播花粉的工作,还拿不到分毫工钱.
于10-29 11:50 - 张小跳呀跳 - 设计赏 Less Matt Owen More 创意
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艺术总监 Matt Owen 除了是个疯狂的电影迷之外,也是一位情迷于“简化”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一系列电影海报同样也有“Less is More”的化繁为简的魅力. 看到这些海报,是否与你的电影印象相一致呢.
于11-25 20:33 - 积木 - Apple/iOS 人物 Apple mac Susan Kane
1968 年,斯坦福研究所的 Doug Engelbart 演示了计算机图形界面(图标、鼠标和位图图像)的核心概念. 这次演示被称为“所有演示之母”. Engelbart 革命性的观念在 Xerox PARC 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1979 年,24 岁的乔布斯拜访了 Xerox PARC. 这次拜访使他确信图形界面代表着计算机的未来.
于12-19 21:23 - v_JULY_v -
第二十三、四章:杨氏矩阵查找,倒排索引提取关键词. 本文先来回答一个何谓编程,何谓算法的问题(同时,本文会少许论述编程与算法的关系). 所谓编程,就是把心中的想法用程序实现;所谓算法,就是思考如何把心中的想法更好地实现. 只有先把心中的想法实现了以后,才会去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才会去考虑效率,改进,优化.
于02-17 13:09 - esopose - job P理论 程序员 职场
编者按:管理顾问Tim Bryce 说“计算机编程中极少人是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数人充其量不过是房屋粉刷匠而已. ”我想,对于刚入职或者即将入职的程序员,这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什么样的程序员才是合格的程序员. Tim Bryce 不喜欢程序员,而许多程序员也不喜欢他. Tim Bryce 在他发布过一篇名为《P理论:管理程序员的哲学》的文章中谈及.
于02-03 18:05 - 谋万世全局者 - Android 架构 移动游戏 艺术
游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作者以铸剑为喻,形象地展示了移动游戏架构的艺术之美.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文学可以是艺术,雕塑可以是艺术,音乐可以是艺术,电影可以是艺术……那么游戏呢. 无论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PC游戏还是手机游戏,都需经过如图1所示的逐步进化的过程.
于02-23 19:13 - gouki - Misc
最近在转一些装波一文,发发牢骚而已. 现实中除了那些API和一些开源软件,真的很少看得到漂亮的代码,不过有一天帅朱给我看过一段代码,不错. 原文来自:http://kb.cnblogs.com/page/132236/. 译者:legendsland. 编程很有意思,是因为我可以做一些很酷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让我着迷的却是那一行行代码的语法和语义.
于04-17 10:53 - boxzhang - 互联网新闻
图解的艺术——信息可视化运用 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身边挤满着各类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能在这堆容易被忽视的繁杂数据油田里挖掘出故事告诉大家. 信息可视化,最早源于数据可视化,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些饼图、直方图、散点图、柱状图等最原始的统计图表. 这里不细讲历史理论和纠结专业术语,再此贴一篇来自UCDchina关于信息可视化的介绍博文,有兴趣理清概念的可浏览.
于10-06 21:45 - 戴铭 -
这里的「精美」和「优雅」应该是指整体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包括视觉,也包括功能和整个交互流程. 另外,iOS是一个整体非常注重设计且设计质量非常高的平台,所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判定优秀的标准也应该更高(仅仅以界面设计来评判似乎已经没有结果了). 列一些我个人比较爱的(不包括游戏),一时总结不全,大家继续补充:.
于03-21 07:49 - -
这是《The Art of Readable Code》的读书笔记,再加一点自己的认识. 英文版: 《The Art of Readable Code》. 中文版: 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 写代码前的思考和看代码的时间远大于真正写的时间. 读代码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半年前写的可认为是别人的代码.
于04-07 20:55 - Joyce陈小蒙 - 企业管理 效率 评论 专注
告诉我实话:你有没有在开电话会议的时候(即便在跟某人一对一地电话会议)时回邮件. 你有没有在开会的时候带上你的笔记本,假装记笔记实际上却漫无目的地上网. 你有没有午间或者晚上在你的办公桌吃饭. 你有没有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甚至偶尔发发短信. 为什么25%到50%的人都在抱怨,他们被工作压垮了,他们被工作整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