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社交,一切皆社交的 Google+ 来了(附 11 段视频介绍)

标签: Google新闻 Google Plus Social | 发表时间:2011-06-29 03:00 | 作者:musiXboy llpazxj
出处:http://www.guao.hk

现在,你可能在全线Google.com服务上都体验到了硬又黑的导航条,而未来你将会在这个导航条第一项位置上看到一个新的服务:+You──Google新的社交服务,称作Google+,可以用plus.google.com进入,也可以用google.com/+进入,可惜啊二级域名不支持加符号(注意,Google+ 跟Google +1不同哦,好混乱的命名逻辑)。

Google+ 就是Google拥有最高机密的社交项目,据说Google内部已经熬制了一年多,熬啊熬,终于在最近熬成了阿香婆甜辣酱,等待上架接受消费者们的品尝(现在暂时需要邀请试用)。

那么,Google+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呢?它分为5大组件:

  • +Circles
  • +Sparks
  • +Hangouts
  • +Mobile
  • +Huddle

我勒个去,看名字怎么感觉又回到了没人会玩的Google Wave时代了?下面就是Google+各组件完全手册,大家一起来学习!

+Circles:与特定群众的好友分享你的内容

好友之间的关系并非平等,所以你想分享给大学闺蜜的东西肯定不想让老爸老妈和老板看到,+Circles就是要解决现在所有社交产品的分享问题。它有很稀松的组织形式,只会在某些时间让你的某些好友看到。其实就是好友的分组,但Google做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界面出来,用鼠标点选同一组的人,然后拖到圈子里(真的是个圈儿),他们就进去这个群组了。

除了画面的动画做的好看点,没看出啥特别的。

+Sparks:兴趣和热点标签

也许只只对滑雪感兴趣,那你就增加一个滑雪的标签到Sparks里,这样你就只会看到跟滑雪有关的话题讨论──但会是超过40种语言的全球的人在一起的讨论,你可以加入热门讨论并分享给圈子里的好友。

让我天天盯着全球人民喷某个话题?我再有精力也支撑不住啊。

+Hangouts:视频聊天

貌似这就是个在线的多人聊天工具,你可以在其他好友有空的时候“戳”他一下,如果他想跟你聊,你们就可以视频聊了。如果对方没理你,你不会知道是他不想理你还是他没空,防止对你和对方造成尴尬。好像视频演示里最多可以10个人一起视频?最大的亮点了。

+Mobile: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分享

你可以在每条自己的信息里分享自己的位置,然后还可以随手用手机拍照分享出去,Google称之为+Instant Upload,因为你一旦按下拍照键,就会自动上传到Google+,不需要你确认的!但是照片不会自动发到信息流里被别人看到,需要你到桌面或手机的Google+应用里确认一下是否发出去,不过所有拍摄的照片都会保存在你自己的私有云里一份。

隐私问题够一呛……

+Huddle:手机上的文字聊天……

写到这里,我已经无力吐槽了……+Huddle就是个手机上的文字聊天应用,我不知道还有啥可介绍的?现在已经进入Android菜市场提供下载,支持iOS的Hunddle也将在未来提供,其它手机机型可以访问移动版+Huddle来文字聊天(估计用移动网页聊天的人病的不轻)。

+You:需要你来添砖加瓦

但目前Google+还在测试阶段,仅限邀请加入,到Google+介绍页面里可以求邀请。Google+的链接还将出现在未来Google导航条的第一位,狠狠的推啊!

好吧,这货就是Google+,一个简化版的Facebook,就是这样。不管你看不看好它,你已经开始求邀请了吧?Google Wave那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开头,但这故事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哦对了Google Buzz的结局呢?死翘翘了吗?Google没提这茬儿。

继续观看Google官方制作的11段Google+介绍视频:

快速介绍(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Circles介绍(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Sparks介绍(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Hangouts介绍(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Instant Upload介绍(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Huddle介绍(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设置(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探索Circles(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探索Sparks(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探索Hangouts(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移动设备(iOS设备观看地址原始视频地址):

Via Google Blog


© musiXboy 发表于 谷奥——探寻谷歌的奥秘 ( http://www.guao.hk ), 2011. | 15 条评论 | 永久链接 | 关于谷奥 | 投稿/爆料
Post tags: ,

相关 [社交 社交 社交] 推荐:

社交关系而非社交名气

- - 每日鲜果精选
国内最近出了好几本Facebook(前)员工写Facebook的书,工程师出身的王淮在 《打造Facebook》里大量篇幅谈Facebook内部项目开发、工程师招聘与培训,而担任Facebook品牌总监的保罗·亚当斯(Paul Adams)则在《小圈子·大社交》里分析用户社交行为. 《小圈子·大社交》不是一本研究专著,亚当斯在书中介绍了相当多学界和业界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大量结论背后的参考资料.

对社交说不

- zjzxzhang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这些天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社交”. 的确, Facebook 是今天最大最成功的网络服务. 但是,跟在巨人的背后也有问题: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屁股. 而那些更新,更酷的网络和移动网络应用团队们,正在反思“社交”. Facebook :社交是目的. 对于 Facebook 而言,社交是他设计的目的.

社交疲倦症

- ItTalks - 《商业价值》杂志
社交网络的出现让“六度分隔”理论一下子得到了落实,而它也因此风靡世界,成为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新星,很多人甚至深陷社交网络不可自拔. 社交网络主宰互联网的趋势不可挡,网络世界正在从“硅基互联网”向“碳基互联网”快速转型. 自Facebook引领社交网络风潮之后,被誉为是唯一能颠覆Google的力量. 而Google这个雄霸互联网世界多年的数字帝国自是不甘落后,数次进军该领域.

社交,社交,一切皆社交的 Google+ 来了(附 11 段视频介绍)

- llpazxj - 谷奥——探寻谷歌的奥秘
现在,你可能在全线Google.com服务上都体验到了硬又黑的导航条,而未来你将会在这个导航条第一项位置上看到一个新的服务:+You──Google新的社交服务,称作Google+,可以用plus.google.com进入,也可以用google.com/+进入,可惜啊二级域名不支持加符号(注意,Google+ 跟Google +1不同哦,好混乱的命名逻辑).

社交网络决定树

- changle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Guy Kawasaki 是 Alltop.com 网站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的创建合伙人. 当然,他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角色是苹果前首席布道官,在推广 Macintosh 的过程中上立下不少功劳. Guy Kawasaki 在社交网络上非常活跃,无论 Facebook、Twitter,还是最近推出的 Google+ ,他的信息更新都很频繁.

视频 + 社交的尝试

- tossking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跟朋友们一边看视频一边聊天,这会成为互联网流媒体服务的好点子吗. 先别慌着下结论,我们看看业界的一些尝试. ClipSync 的来头可不小,它的创始人兼 CEO 是前 WebEx 的员工,WebEx 在 2007 年被思科以 32 亿美元的高价收到麾下. ClipSync 称自己是“革命性的社交电视解决方案”,能够让用户随时加入一个房间,房间里挤满了正在观看视频的用户们.

社交网络的“悖论”

- Felix - 月光博客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Teethie创始人. Teethie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近几年来,我们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无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只看到一小撮朋友在线进行交流. 曾经似乎让人提心吊胆的互联网世界虽然布满了陌生人,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解析社交网络Tumblr

- - Solidot
网络科学家都在分析Twitter和Facebook的数据,而遗忘了另一个社交网站:雅虎的轻博客Tumblr. 雅虎实验室的Yi Chang和同事弥补上这一空缺. Tumblr有1.6亿用户,发表了700亿帖子,它的帖子没有字符限制,支持图片、视频和音频. Chang和同事分析了去年8到9月之间发表的6亿帖子(预印本),发现90%以上的帖子由图像或文字构成.

随谈社交关系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社交关系按用户之间联系及互动频率分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社交网络中的关系以维系为主,特点是:. 一是因为强关系是双方的,所以存在匹配的情况,匹配比不匹配,连接的可能性就更小,二是互动频率强,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是现实导致的结果;. 2:优质内容与唠叨型内容并存:互动频率强,关系更密切,更了解彼此,更信任,才会更宽容.

社交网络崛起

- - 《商业价值》杂志
2009的8月28日,当由新浪CEO曹国伟亲自主导的神秘项目微博开始内测的时候,更多还是被看作与饭否、嘀咕、滔滔相似的国内众多类Twitter产品之一,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新浪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并引发了之后3年中国社交网络的一场风暴. 于新浪而言,微博业务的崛起让这家上市10年的老互联网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于中国的社交网络而言,微博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而微博成功背后更值得玩味的则是:一个最不像Facebook思路做出的产品反而引爆了过去3年的社交网络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