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道德”的道德故事

标签: 道德 道德 故事 | 发表时间:2010-01-09 08:27 | 作者:(author unknown) Yifang
出处:http://www.bullogger.com/blogs/shafa/

故事一:十亿人的头疼和一个无辜人的生命

昨天我在twitter上做了个小调查,征求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十亿人正在轻微头痛,如果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所有人头痛立刻停止,否则继续痛五小时。你认为这个人该不该杀?

在收到的我能明确辨别出“是否”的有效答案中,128人认为“不该杀”,5人认为“该杀”,不出意料一边倒。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位道德哲学家的一篇论文,他用了将近40页的篇幅用道德哲学的原理来“证明”这个人“该杀”,最后宣称这个结论“很违背直觉”。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道德哲学在“证明”上不是一门很有效率的语言,他的40页长篇大论用经济学来表述只需要三句话而且根本不违背直觉:1、如果让人出一块钱来避免五小时的轻微头疼,绝大多数人愿意出;2、如果让人出一块钱来把自己的死亡概率降低十亿分之一,实验表明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出(想象一下你买保险,每天出门开车或者过马路等等,每天都要做无数的概率大于十亿分之一的让自己或他人丧命的事情);3、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十亿分之一的人命价值小于五小时的轻微头疼,证毕。

这个证明很简陋很不完善,比如你可以说“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导致一个人死亡”和“确定的让十亿人中的一个去死”是完全不同的,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可以轻易的修正。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引发思考:快速敏捷的道德判断是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道理?一旦开始思考,便多少有收获。

这个例子和“多数人的暴政”、“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等更现实的口号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口号或修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抽象的道德原则无关,它们只是赤裸裸的谎言罢了。在现实中,首要的问题并不在于“牺牲少数人利益保证大多数人利益”是否在道德上有正当性,而在于即使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也保证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历史已经提供了无数的证据说明,在使用类似的口号的时候,后果只是先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然后继续牺牲又一部分少数人的利益,再继续牺牲另一部分少数人的利益。。。

不再继续展开分析了。这个故事来自于Steven Landsburg的新书《The Big Questions》,这本书讨论各种传统的哲学问题,但用的是数学、物理学和经济学的推理,所以读者不仅在思考道德哲学时能看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在思考认识论的时候了解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多年来一直是这个人的读者,这是我所读的他的第四本书,都好。

=======

故事二:一条陌生人命值多少钱?

前两个月有个电影叫《the Box》,卡梅隆迪亚兹演的惊悚片,大烂片一个,不推荐,但这部片子有个很好的道德小故事。

如电影所演,想象你结婚并有孩子,家庭基本幸福,但就是有时候手头比较紧张。某一天,来了一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拿出一箱100万美元的现金,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按钮,说:“只要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能得到这一百万,但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去。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你有24小时考虑,明天这时候我会回来。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会把现金给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会来拿走这个盒子给下一个我挑选的人。你知道,你不按总会有人按的。”

接下来的故事不难猜到,一向善良的主人公挣扎很久之后还是按了,然后就是一连串命运的连锁反应。

这是个很精妙的道德故事,如果那怪人直接拖来一个陌生人,递给主人公一把枪,说:“干掉他立刻给你一百万。”这故事的戏剧性就要大打折扣,主人公得具备杀人狂的素质才能接下这活,我们普通老百姓观众没有共鸣。所以精妙就精妙在一边是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绿花花的一百万美元,另一边是神不知鬼不觉眼不见心不烦地让一个不痛不痒完全无关的陌生人死掉。

同去看电影的朋友认为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她问要是换成我的话会怎么做,我说:“那还用问?!立刻啪地按下去,然后问怪人‘还有么?再来几个’。”她大笑。

这当然是个玩笑。但我认真考虑过这问题,答案是我绝不会按。别误会,我并不认为一条陌生人的人命比一百万对我而言更有价值,那要是一千万呢?一亿呢?十亿呢?如果我这么思考的话,总有一个很大的数字让我按下去。

但我不会按,因为我思考的起点并不是这人命是否值一百万还是一千万,而是:一条陌生人的人命对我来说根本不值什么钱。

而且我相信,一条陌生人的人命对我的读者也不值什么钱。为什么?修改一下上面的故事就知道。

某一天,家里来了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没有钱,只拿出一个空盒子,说:“你要往里面放一百万美元,否则我就去干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你相信他一定说到做到,但你没有一百万,他还很慷慨的表示可以借给你,以后慢慢还,不算利息。你不用考虑24小时,二话不说就可以请他走人。

好吧,一百万太多了;50万?赶紧滚蛋;一万?谢谢您我没空。。。反正你可以试着往这故事里填个数,你就知道自己对一条陌生人命的估价了。对我而言,这数字在0和5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我当时的心情。

正因为一条陌生人命对我而言不值什么钱,所以我绝不会按那个按钮,凭什么用一百万美元来换不值500块的东西?一定有诈,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让我支付相应的代价,我既然穷得没有一百万,那我也肯定付不起值一百万的代价,所以拜拜。

上天下地上帝撒旦外星人,他们生活的世界可能遵循和我们的世界不一样的物理规律,但做为经济学家,我坚信他们一定遵循和我们一样的经济规律:没有白吃的午餐。

============

故事三:这不是钱的问题。

米尔顿佛理德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公认的最犀利的辩论天才。辩论是一项特殊的技巧,不是每个伟大的思考者都能成为伟大的辩手,辩手不仅需要想的快而且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语言。YOUTUBE上有很多佛理德曼生前的辩论视频,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一次佛理德曼对大众演讲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的种种长处,讲解完毕后有个年轻人提问,讲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老人,因为交不起电费和气费,屡次欠费后被停了电和气,后来好像因为冬天太冷又开不了暖气,冻死在家里。保险公司最后也只赔了几千美元了事。这个年轻人据此来质疑市场的“道德”,谴责那些企业,以及宣称人命不能用钱衡量。

人命可不可以用钱衡量是个观念问题,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无所谓。但重要的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能前后矛盾,一会儿接受一会儿不接受。

佛理德曼问了这年轻人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首先谴责电力公司而不去谴责这老人的亲戚朋友不借钱给他交水电费?

这是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想象一个流浪儿,饿死街头,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谴责他的父母,而不是满街的饭馆不肯免费给他口饭吃。为什么在这个老人的例子中就转换了对象呢?

2. 你显然认为几千美元保险赔偿太少,那如果是几十万呢?几百万呢?几亿呢?

面对佛理德曼的不停追问,那个年轻人已经涨红了脸很囧了,佛理德曼继续说:“如果你认为几千美元不可接受,但几千万就似乎可以接受,那你就不是在谈论什么人命能不能用钱衡量的原则问题,而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在几乎所有的场合,当我听到种种类似“这不是钱的问题”的争论,都认为他们谈论的是“钱太少”的问题。当然,除了印刷“钱”的地方,没有什么是真正的“钱”的问题,钱不过是一堆纸罢了,但它代表的是背后的可以做其他事的实实在在的资源。

所以当你坚定地认为医院应该花三十万去救一个重病的病人因为“人命无价”的话,不要想一堆三十万的纸币,不妨想想这三十万可能可以救活10个患了点小病只需要些小钱就能医好但不医会死人的病人。如果你又想为什么不能既救这个重病人又救那10个小病人呢,两个都顾花60万算了,那我会建议你想想不救那个重病人而用60万去救20个小病人。

=========

最后,通常人们人为经济学最好算计些小事儿,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珍贵的事是不能算计的,比如生命啊爱情啊之类的。但对我而言,这观念很难接受,因为它的逻辑是说在买菜时一分一分讲价,在买房时豪阔不打折。

越重要的事才越要算计的清楚,为节省脑力,还是把“难得糊涂”留给小事儿吧。

 

 

相关 [道德 道德 故事] 推荐:

三个“不道德”的道德故事

- Yifang - 科学家家
故事一:十亿人的头疼和一个无辜人的生命. 昨天我在twitter上做了个小调查,征求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十亿人正在轻微头痛,如果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所有人头痛立刻停止,否则继续痛五小时. 在收到的我能明确辨别出“是否”的有效答案中,128人认为“不该杀”,5人认为“该杀”,不出意料一边倒. 这个问题来自于一位道德哲学家的一篇论文,他用了将近40页的篇幅用道德哲学的原理来“证明”这个人“该杀”,最后宣称这个结论“很违背直觉”.

六四是一条道德底线

- 豪斯勒 - bbcchinese.com | 主页
社会学好多事情都是有灰色地带的. 但有些事情就是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开枪杀平民,无论什么理由都是错的.

看到眼睛,变得道德

- willstyle - 煎蛋
我们都知道,人们在公共场合,或者是意识到有人旁观时,会变得更加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效应发挥到极致,就是一个“被监控的社会”,墙壁上到处贴着“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标语. 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甚至根本不需要让人察觉到“有人”,只需要一张人眼的配图,就能在潜意识中影响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这项研究由悉尼大学的Pierrick Bourrat、宾夕法尼亚大学的Nicolas Baumard和伦敦大学的Ryan McKay主导进行,他们在巴黎第六大学的Jussieu校区向学生发放问卷,问卷上描述了“捡到钱包自己把钱拿走”和“简历作假”两种不道德行为并要求答卷者做出评价.

不要说你不是“道德家”

- Yishen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作者:hcp4715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 似乎只有像鲁迅先生这样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智者才会这样“客观”地看待人性.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只要某人的行为造成了消极后果,那么大多数人都会推断他其实是恶意为之的. 也就是说,行为结果影响了周围人对当事人行为意图的推断,耶鲁大学实验哲学家约书亚•诺博(Joshua Knobe)将之称为“副产品”效应(“side effect” effect),也有人将它称之为“诺博效应”(Knobe Effect).

大脑:被金钱压制的道德

- wyman - 黄睿强的博客
在predictably irrational中,Dan提出两个概念:Social Norm 和Market Norm. Dan认为这两个规范是被人区别使用的. 在某特别的日子,譬如新年,去丈母娘家吃了一顿美餐,遵从的社会规范. 如果你饭后拿出钱说今天的那只鸡你出钱,肯定被白眼,至少别人会觉得你很怪.

道德是提升国力的基础

- - 穿过记忆的河流
为什么许多先进国家还是很富强?. 在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一位当今颇具知名的青年企业家. 节目渐近尾声时,按惯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请问:你认为事业成功的最关键质量是什么. 沉思片刻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

黑社会擅自流着道德血液

- 微尘浮游 - 乐淘吧
新华网:云南曲靖李克金等人非法开采煤炭资源,其骨干成员发展数十名社会闲散人员为其成员,并要求成员不准吸毒、不准赌博、不准偷、不准抢,成员吃喝玩乐由组织买单,受伤、生病有医疗费用,甚至因违法犯罪被关押,组织还提供生活费用. 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或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黑社会擅自流着道德血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孩子讲道德的事儿有用吗?

- 小杰克 - 罗大伦博士的博客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讲过,我当初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为什么要读“中医诊断学”这个专业. 因为我发现,诊断是关键,如果诊断正确,大方向对了头,再笨的医家,也会一点点把患者调理好,只不过是快慢的问题. 可是,如果诊断错误了,上来就把大方向搞反了,人家是寒证你还用凉药,人家是热证你还用热药,尽管你的手段再多,你用尽五花八门的手艺,也不会把患者调理好的,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你用的手段越多,患者最后的结局就越惨.

有一种道德绑架,叫“我是为你好”

- - 改变从这里开始 - 壹心理
文: 斑马|微信公众号:油炸绿番茄(ID:tomato2050). 责任编辑:Spencer J.Yan. 我的一个小学妹前段时间陷入了一场家庭大战. 她在北京原本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是一家小创业公司的元老级员工,跟着老板从一穷二白做到了初具规模. 虽然每天加班到深夜,可是学妹自己非常享受这个打拼的过程.

美国科学家承认危地马拉性病实验不道德

- 龙 - Solidot
playfish 写道 "由白宫建立的研究生物伦理总统委员会的科学家们经过调查昨天证实,40年代美国在危地马拉进行的梅毒性病实验至少造成83名危地马拉人死亡. 报告说当时医生们知道那样做违反伦理道德的准则,因此尽可能掩盖事实. 该委员会承认危地马拉的病人没有被告之实验的性质,从来没有要求他们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