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想去创业公司的外企人(2):如何找到合适的创业公司
上次我们聊了聊从大公司跳到创业公司的动机。这次我们说说如何找合适的创业公司。
我们一直被告知“合适”在求职中是最重要的,就像谈一场恋爱,不是最好的人就可以和你在一起过。不过从来没有像在寻找一家创业公司过程中这么重要。
我理解的合适的意思是:
一、该公司处在你拥有极大热情的行业中
为一家创业公司工作,就是准备好在未来五年内,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然后一天做他10个小时以上。周六周日工作优先,随时保持战斗状态。除了爱好般的热情,还有什么能长期支撑自己?长期处在大公司体系里的员工,很容易丢失激情。在寻找创业公司加入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重拾对工作兴趣的过程。我个人经验是,如果没有带着对待兴趣那般的态度去创业公司,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我鞭策”而拖整个公司的后腿。
二、你喜欢这个公司里绝大部分的同事,尤其是你的直接上司
你和你的同事每天要在一起相处很久,比和你的家人都要久。创业公司里职责没有明显界限,经常需要同事之间互相支持;你和你的上司大多数时候都在独当一面负责一摊子事情,很多时候会坦诚甚至尖锐得争执,争执之后依然必须合作。这一切都更像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同事、上下级”。你必须欣赏、喜欢你的同事,才可能甚至在最激动的时候静心下来理解他们。
在求职时期,和公司同事有限的接触没法立刻建立信任,但是通过背景调查、交谈、感觉,能初步断定这个人的个性是不是自己尊重、喜欢的。如果你在创业公司,而你又很讨厌你的上司,多数情况下,你呆不了很久。这里不是大外企,你有整个系统在保护你,你除了上司,还有sponsor, buddy, mentor,环境相对宽松。创业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再加上同事的不合作,会让人很快崩溃。
三、这个公司给的薪水能让你过上简单但不辛苦的日子
这条特别送给习惯了之前外企的薪水和福利水平的同学。我能感同身受那份冲出限制去广阔天地里创业的热情,为了这个梦想甚至可以降薪。事实是,大部分创业公司出于成本考虑,无法支付员工行业平均水平薪水。问一下自己,如果未来至少两年你都必须拿这样水平的薪水,并且没有分红、股票、期权兑换的激励,你可以承受吗?不要轻松回答可以,考虑下你家庭是否支持、如果你未来计划有大笔的支出是否可以承受、是否可以习惯放弃原先的一部分奢侈小资习惯、如果你发现原来外企的同事拿你两三倍的薪水你是否可以淡定。
好, 想清楚了这些,下面就要开始找合适的公司了。
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2010年年初的时候,我已经在酝酿加入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事情。我的目标很明确,不是加入任何一家互联网大公司,这也让整个求职过程变得异常有难度。我一直坚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几乎每天浏览各大互联网行业网站,通过各种报道了解行业生态环境、寻找我感兴趣的公司。二是持续接触互联网创业圈的人,请他们介绍经验、帮我推荐。
我相信Jobs说的”connect the dots”,零星积累的关于这个行业的知识、人脉都会帮助我最后达成目标。有一天,我在报摊上买了一本过期的创业家杂志,封面文章介绍了一家年轻的公司,我把那个故事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对这个公司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几个星期之后,我无意中知道一位朋友刚去了这家公司。于是我立刻请她推荐我。在经历过很多轮的面试之后,我加入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我只投了一家公司的简历。
我的经历有点特殊,不过说明了三点。一是专注,二是坚持,三要尽量找人推荐。
专注:
互联网创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那么到底互联网的哪几个领域吸引你呢?是游戏?SNS?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应用?每一个领域都足够你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做功课,了解行业里的目标企业。锁定有限几个领域进行深挖,才能迅速得找到目标,深入了解目标。
坚持:
找到合适的互联网公司不是把简历塞给猎头这么简单。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也没法给自己设定目标说我两个月内一定要找到。创业本身是一个努力、忍耐和等待的过程。坚持从量变到质变、机会出现的那一刻并不容易。你折腾了两个多月,和一些创业公司的人聊过,他们中大多数还没有计划设立这样的职位,有些公司在招聘,但是氛围不是你喜欢的,有几个深度接触过,但是在薪水上有很大分歧。于是你又开始新一轮的寻找。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有点筋疲力尽,不过你不甘心要继续上路,坚持找到那个地方。
找人推荐:
创业公司招聘不是在单纯找一个雇员,是在找可以帮助团队独当一面的伙伴,要求有很高的互相信任、欣赏度。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通过熟人介绍,在背景调查方面首先占有优势,对求职者和企业都一样。另外,创业公司一般没有太多精力和优势通过传统渠道招募人才,熟人推荐是最常用的办法之一。同时,我也很建议在面试的时候采取事业伙伴的态度,而不是我过来打工做职业经理人的态度。“我对1234领域很熟悉, 我能负责我们公司的ABC,大家一起卷起袖子来干吧!”
找到合适的公司也许会花费你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宁可多多考察,也不要在匆忙决定之后发现这不是自己要找的公司。这在简历上并不好看,同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