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牛奶”是这样来的

标签: 七窍生烟 | 发表时间:2011-09-08 16:40 | 作者:常非常 可可
出处:http://blog.sina.com.cn/feichangyingyu
 @ag108lau: 【中国牛奶合成配方】鲜奶酥油0.3%,鲜牛奶35%~50%(或全脂奶粉4%~5%),稳定剂0.12%,浓缩鲜奶香精0.03%,加水至100%。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奶企的配方,摆上货架,走上餐桌时,它的名字叫做“纯牛奶”。


标准是用来促进技术革新的

来自: 冰冷雨天 

(原发于9/06凤凰网《冰眼》专栏http://news.ifeng.com/opinion/zhuanlan/yutianren/detail_2011_09/06/8969797_0.shtml)

 大家都看过跳高比赛,只要有人还能跳,那根杆子肯定是往上升,选手们再开始一轮新的挑战。

实际上牵涉到产业问题的所谓规定或者标准就应该像跳高比赛中的这根杆子一样,激起一轮新的竞争,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问世,为产业升级而开路。

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正在考虑制定一个新的产业标准,规定日本汽车厂家必须在2020年将汽车的油耗比2009年的实际成绩降低24.1%。这个标准的原案已经公开出来,目前处于征求公众意见(Public Comments)的阶段,估计明年初就要付诸实行。这个新标准的根据是《节能法》,因此如果厂家无法达成目标的话,可能会受到严惩。根据这个标准,2009年日本产汽油车的平均耗油是16.3公里/立升,根据这个标准,到2020年时,日本的汽油车的平均耗油将达到20.3公里/立升,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现在只有排气量在1.8以下的汽车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现在日本的耗油标准是按照车的重量分成16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设定耗油标准,达不到标准受罚,但这次准备推行的新标准是根据各个厂家的平均值。这样能够鼓励各厂家在自己最拿手的车种上下功夫来争取达标,可以只管西瓜,不管芝麻,而再也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估计新标准推行之后日本汽车厂家很可能在生产车种选择战略上下功夫,把经营资源尽可能集中到拿手的车种上,便于技术革新出成果,现在欧盟和美国都已经采用了这种按不同企业和行业规定平均值的方法

制定这个标准并不仅仅是为了环境保护或者节省能源,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提高日本汽车厂家的国际竞争力,因为要在十年内把已经很节能的日本汽车再降低几乎四分之一的油耗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做到这点的话,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未来,日本汽车就始终还能有一席之地。

问题是这个标准是不是太严格了点,这个标准是能够达到的吗?如果无法达到的话,有没有这种必要呢?

曾经有一位在衙门里当差的人在解释中国为什么要降低牛奶检测标准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这也是一种对于“标准”的理解方式:在他们哪儿,标准应该是能够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东西,但是笔者还是有点想不通,如果这样的逻辑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话,干嘛还要这个牛奶检测标准干嘛,干脆取消了这个标准岂不是更加方便?

实际上标准当然不是用来让所有人满意的,甚至都不光是用来检测的。用好了,标准能够成为一种催化剂,在新标准的刺激下,能够出现更新的技术和工艺。本来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满足在不断严格的标准的过程。

有一件事情能够说明严格的标准所带来的技术进步。

石原慎太郎在当选东京都知事之后的2000年下了一道在当时看起来绝对荒唐而且蛮不讲理的禁令:禁止违规排放微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的柴油车以及车龄七年以上的柴油车进入东京都,理由是这些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所含的微粒物和氮化物污染环境,有碍健康。

这个禁令一宣布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日本的货物运输中铁路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是依靠高速公路的大卡车,那些大卡车都是柴油车,不让柴油车进东京都就等于说要让东京都一千多万人全去上吊,这也太不讲理了。

但石原慎太郎面对着传媒和运输团体寸步不让: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就禁止柴油车进东京,从现在开始离真正执行还有时间。你们传媒是不是应该去催促汽车生产厂家努力去开发柴油机的清洁技术,而不是在这里对本官指手画脚,难道你就那么喜欢呼吸不干净的空气?石原慎太郎坚持认为如果没人下这种蛮不讲理的死命令的话,汽车厂家是不可能会去自主开发环保技术的,唯利是图的运输公司也不可能去改善设备。

事实证明石原的说法是对的,为了满足石原的《环境保护条例》,汽车厂家不得不开发出新的过滤器,而车主也不得不采用这些新型过滤器以满足要求,结果是空气变好了,而原来传媒和车主所声称的会加重消费者负担的事情也没有发生,因为加装一个新兴过滤器不是那么不可忍受的负担。

立法之后还要去认真执法,法律才会产生效用而不会成为负担。

相关 [牛奶] 推荐:

水牛奶,真的比牛奶好吗?

- 兰诺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水牛奶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水牛奶被描绘成“世界上最接近完美的牛奶”,俨然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好的礼物. 广告中对水牛奶的宣传大致有如下几点:1. 营养价值比牛奶高好几倍;2.更优于人乳,能促进幼儿大脑发育;3. 有减肥、抑制肿瘤、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奇效”. 水牛奶,顾名思义,就是水牛产的奶.

牛奶如何变奶酪?

- Phishion - 科学松鼠会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和我一样,小时候看猫和老鼠的时候,都很好奇那块杰瑞所无法抗拒的黄色的还带着好多孔的奶酪吧. 那就请跟我一起,看看牛奶是怎么变成奶酪的吧. 也许你没听说过奶酪,但是你一定至少听说过如下几个说法:干酪,乳酪,芝士,起司. 没错,这些不同的名字都是指的同一种东西——奶酪. 奶酪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品,考古学家们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墓穴的墙壁上就已经发现了当时生产奶酪的证据.

不喝牛奶行不行

- tossking - 科学松鼠会
中国人传统上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喝牛奶补充营养”大概也只是近些年来“与国际接轨”的结果. 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牛奶安全事件让人们胆颤心惊,以至于经常有人问:牛奶,非喝不可吗. 人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质与钙,而牛奶可能是提供优质蛋白和钙最便捷的途径. 牛奶中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人体需求非常接近,消化吸收率又高,在食品科学上被列为“优质蛋白”——也就是满足人体氨基酸需求效率最高的蛋白质之一.

蘸着牛奶更好吃---牛奶饼干

- Shphi - 『君之』的手工烘焙坊
    首先说句题外话:咱们“君之烘焙”手工曲奇店里最热销的坚果曲奇,这个月迎来了华丽转变,推出了升级版. 在原八种口味曲奇的基础上精选为四种口味,配方全新升级,口感更香醇酥松,有喜欢的童鞋,可以点击这里进入君之烘焙网店查看哈.     拿起一块牛奶饼干,在牛奶里快速的蘸一下,再放进嘴里. 这款饼干看上去非常非常简单,但,如果你真的这么觉得,你可就错了.

牛奶啊,你为何香浓不再

- Tomyail - 科学松鼠会
说起牛奶,很多人会说“真想念小时候的牛奶啊,又香又浓……”现在的牛奶,为什么变得“淡而无味”了呢. 除了“记忆总是美好”这样的人文因素,现在的牛奶确实可能“淡而无味”. 实际上,国外的牛奶,也往往是淡而无味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牛奶的“浓”“香”说起. 牛奶的浓淡,与内容形式都有关. 牛奶“香浓”中的“浓”,有时候是指香味浓郁,有时候是指牛奶看起来粘.

牛奶灭菌那些事儿

- pilgrim - 科学松鼠会
牛奶大概是最不让中国人民省心的食物了. 最近的生奶新国标再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牛奶的各种讨论介绍已经很多,这里来集中介绍一下牛奶的灭菌. 为什么不再有“致病菌不得检出”的规定. 细菌啊,让温度与时间来杀死你们. 我们都知道许多细菌能够导致人们生病. 健康奶牛新产的奶中细菌非常少,但是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

内地香港牛奶大比拼

- Mr. Mama - 南都周刊-热点新闻
广州人买牛奶主要通过两个渠道:鲜奶专卖店和超市. 许多本地人从小是喝尖顶小盒装巴氏牛奶(俗称屋仔奶)长大的,或是订购本地奶企的鲜奶,每天等着送奶员将玻璃瓶装鲜奶送到家门口. 常喝的品牌有风行、燕塘、香满楼、晨光、百富露等. 除此之外,水牛奶也有不少粉丝,后者营养价值更高,也是做本地特色甜品“双皮奶”、“姜撞奶”的原料.

牛奶啊,你为何香浓不再

- Vincent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除了“记忆总是美好”这样的人文因素,现在的牛奶确实可能变得“淡而无味”了. 实际上,国外的牛奶,也往往是淡而无味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从牛奶的“浓”和“香”说起. 牛奶“香浓”中的“浓”,有时候是指香味浓郁,有时候是指牛奶看起来浓稠,还有很多人把“放一会儿就出现一层奶皮”当作“浓”的象征. 香味浓郁的“浓”后面再说,这里先谈粘稠意义上的“浓”,用科学参数来说,就是粘度.

创意牛奶包装集锦

- 梁振华 -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
创意无限的商品包装绝对能增加商品的销量,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是女性消费者的产品. 瞧瞧人家国外牛奶的包装设计,小清新,大创意,让人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即使不喝,回去也能当个摆设品之类的. 好吧,天朝,谢谢你一成不变的包装让我省下不少银子. 「设计,生活,发现新鲜」在新浪微博,更即时地获读更新,更直接地交流沟通.

“纯牛奶”是这样来的

- 可可 - 非常日报
 @ag108lau: 【中国牛奶合成配方】鲜奶酥油0.3%,鲜牛奶35%~50%(或全脂奶粉4%~5%),稳定剂0.12%,浓缩鲜奶香精0.03%,加水至100%. 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奶企的配方,摆上货架,走上餐桌时,它的名字叫做“纯牛奶”. (原发于9/06凤凰网《冰眼》专栏http://news.ifeng.com/opinion/zhuanlan/yutianren/detail_2011_09/06/8969797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