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细菌指标,“生奶新标”意味着什么?

标签: 健康 原创 牛奶 细菌 | 发表时间:2011-06-27 05:27 | 作者:云无心 瑾
出处:http://songshuhui.net

2010年新出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引起了巨大关注。新标准把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最低含量从2.95克降低到2.80克,而生鲜乳细菌总数的最高限从每毫升50万个提高到200万个。与国外的标准相比,这一标准明显要低。

赞同这一标准的人士认为:外国是规模养殖,生产条件有保证,容易达到高标准;而中国主要是散户养殖,饲料质量和卫生状况都不佳,所以细菌总数不易控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某位修改乳品标准的专家组成员”的解释是:中国奶业现状取决于国情,现行标准低系照顾散户奶农利益。

蛋白质含量是一个“营养指标”,考虑到身体需要的是“蛋白质总量”而不是“蛋白质浓度”,它对于食品安全倒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下面我们只分析细菌指标。

生奶中的细菌从哪里来

牛奶刚从牛的乳腺里产生出来时是无菌的,但此后,牛奶并不会立即进入奶瓶。它在被挤或者吸出来之前会暂时保存在奶牛的乳房中。健康奶牛的乳腺里基本上是无菌的。新挤出的奶中往往不超过每毫升1000个。不过,如果奶牛生病了,尤其是患了乳腺炎,奶中的菌数就会急剧增加,最高可达1000万个以上。

即使是健康的奶牛,其生活的环境对于奶中的菌数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牛圈不够清洁,奶牛身上不够干净,在挤奶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细菌被带入奶中。 挤奶设备和盛奶容器的洁净程度,对于生奶菌数也至关重要。牛奶本身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各种成分,哪怕是容器上的一点残留细菌也会在牛奶的“滋养下”大量繁殖。美国的牛奶生产规范里,对于与牛奶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容器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是一次性设备,在每次使用之前,不仅要求充分清洗,还要求使用高温或者化学试剂来消毒。

细菌数的增加不仅来自于外界的污染,更来自于牛奶本身细菌的繁殖。牛奶中的大多数细菌,在7℃以上就可以快速生长繁殖。在冷藏条件下,也不会被杀死,只是消停下来而已。只要温度上升,它们就又焕发青春。所以,挤出来的奶如何保存、保存多久,对于其中的细菌数至关重要。

显而易见,要保证菌数很低,需要在奶牛健康、养殖环境、挤奶设施和操作、生奶储存等每一个环节都下功夫。可以说,生奶中的菌数,不仅仅代表细菌本身,更能反映了整个牛奶生产过程的质量。可以说,所有菌数少的生奶都是相似的,而菌数多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生奶中的细菌是否影响健康

支持生奶新标准的还有一条理由:生奶不是用来直接喝的,需要经过灭菌处理,所以即使其中有很多细菌,经过高温处理,也就被杀死了。这样,消费者买到的牛奶,也还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事情真的如此简单,那么这个标准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1、灭菌过程是否能杀死生奶中所有细菌?

学术界、工业界和主管机构确实反对喝生奶。商业化的牛奶都要经过高温处理。目前,标准的处理有三种:

  • 传统的巴氏消毒,在63℃保持30分钟;
  • 高温快速(HTST)的巴氏消毒,在72℃保持15秒;
  • 超高温(UHT)灭菌,在135℃保持一两秒。

超高温几乎可以杀死所有的细菌,因而在密封的条件下可以常温保存很长时间。而传统的巴氏消毒和HTST效果是相同的,理论上能把细菌数降到处理前的十万分之一,专业术语叫做“5 log reduction”。也可以采用更高的温度而保持更短的时间,比如90℃保持0.5秒,也与传统的巴氏消毒效果相同。

巴氏消毒并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初始菌数的十万分之一也并不少。这些细菌会在以后的保存中重新焕发生机。所以,巴氏消毒奶必须冷藏,而且不能保存太长的时间。

“5 log reduction”,或者说把细菌数降到十万分之一,只是一种理想结果。在实际的巴氏消毒操作中,为了更加保险,也经常采用更长的时间或者更高的温度。比如72℃下保持15-30秒,或者90℃下延长到几秒。在这样的操作下,即使生奶中的细菌数很高,也确实能够把它降到“合格”。

2、细菌被杀灭,牛奶就绝对安全吗?

不过,细菌对牛奶的质量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活细菌。

首先,牛奶中有各种细菌,有一些会分解脂肪,有一些会分解蛋白质。两种情况都会使牛奶产生异味。而且,一旦异味产生,巴氏消毒也没有用。 其次,有一些细菌,尤其是某些引起乳腺炎的细菌,可能产生一些毒素。有些毒素并不能被加热破坏。这种情况不常见,但是完全可能发生。比如说,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就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

如果一头奶牛感染了葡萄球菌而导致乳腺炎,它生产出了一批细菌数比较高的牛奶。这批牛奶经过巴氏消毒,细菌数降到了合格。但是,葡萄球菌在巴氏消毒之前产生的毒素仍然存在于牛奶中而且保持活性。如果不幸被人喝了,就有可能患上急性肠胃炎。

就牛奶而言(不包括牛奶衍生出的奶制品,比如酸奶、奶酪等),其品质(包括营养成分、风味和安全性等)在刚刚挤出来的时候最高。从离开牛乳房到被消费者喝掉的过程中,后续的任何处理都不会提高,最多只能是尽量保留。所以,国外把生奶的细菌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美国规定单一奶源的生奶菌数每毫升不超过10万,而多个奶源混合之后、在巴氏消毒之前也不超过30万。我国新标准中的200万个,确实是很低的标准。

怪异的立法逻辑

先不谈那个200万的菌数标准是否会对公众健康带来风险。如果北青报的报道属实——那位神秘的“修改乳品标准的专家组成员”给出的解释确实是此次修订的原因,那么只能说:这个立法的逻辑相当怪异。

食品生产规范是一种公共卫生决策,前提是把公众健康的风险降到足够低。在此基础上,才考虑给生产者尽量大的操作空间,以降低社会成本。也就是说,必须是先做风险评估,在什么样的标准下,公众健康的风险有多大。在此基础上,才考虑风险与成本的平衡。如果国际标准是10万,那么表明这个标准下的风险能够被普遍接受。如果要制定一个200万的标准,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主张”了,应该提供“非同寻常的风险评估报告”。

在还没有这样一份评估报告的情况下,为了迁就“散户奶农”,就制定一个大大低于国际常规的标准,显然不合理。所谓通过降低标准来“保护奶农”,就是让低成本生产的劣质产品进入供销渠道。实际上,奶农的利益并不由生产成本决定,而是由生产成本和出售价格的差异来决定。高标准的牛奶并不存在高的技术壁垒,而是需要高的成本投入。

在质量标准公平一致地执行的前提下,牛奶企业自然会通过提高价格来吸引奶农生产合格生奶。而这种成本的提高,最后也并非由牛奶企业承担。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下,最后是转化为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只要市场机制正常运转,这些价格最后会达到平衡,产业链中的每一环都会得到合理收入。而消费者,则付出合理价格,得到高标准的产品。

当然,前面所说的生奶中的“高菌量”可能产生有害毒素,只是理论的分析。在实际的生奶中,每毫升200万的菌数会带来多大的风险,还是需要具体的科学数据来评估。

或许“修改标准的专家组”进行了这一评估,认为这个菌数带来的风险可以忽略。但是,在公布这个评估之前,这个标准是无法服众的。而用“国情”和“保护散户奶农”来作为修改标准的理由,更不是合理的立法逻辑。

本文已发表于 果壳网 健康朝九晚五主题站放宽细菌指标,“生奶新标”意味着什么?

相关 [细菌 指标] 推荐:

放宽细菌指标,“生奶新标”意味着什么?

- 瑾 - 科学松鼠会
2010年新出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引起了巨大关注. 新标准把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最低含量从2.95克降低到2.80克,而生鲜乳细菌总数的最高限从每毫升50万个提高到200万个. 与国外的标准相比,这一标准明显要低. 赞同这一标准的人士认为:外国是规模养殖,生产条件有保证,容易达到高标准;而中国主要是散户养殖,饲料质量和卫生状况都不佳,所以细菌总数不易控制.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实话实说,指中国生奶标准不仅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全球最差,而且对抗生素、亚硝酸盐等指标“甚至不作要求”,他认为,中国的生奶标准几乎全球最差。

- 哲 - 崔永元的微博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实话实说,指中国生奶标准不仅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上全球最差,而且对抗生素、亚硝酸盐等指标“甚至不作要求”,他认为,中国的生奶标准几乎全球最差.

我们=10%人+90%细菌

- popomore - 健康朝九晚五 - 果壳网
细菌的数量占到了人体所有活细胞(既包括组成人体本身的所有活细胞,也包括生活在人体中的所有微生物)的90%,大肠杆菌用它们的3个尾巴在我们的肠道里活泼泼地上下游动,而以能引起我们食物中毒而闻名的沙门氏菌一直华丽丽地生活在我们的皮肤上,却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大概有500-10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他们在成人体内可繁殖出大约100万亿个体细胞——大约是一个人全部体细胞的10倍.

细菌掷骰子吗?

- yu - 科学松鼠会
传说骰子的发明人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是为了占卜之用. 时至今日,它已演化为人类广泛用于赌博和休闲娱乐的工具,深入千家万户. 除老百姓外,科学家们对骰子也可谓情有独钟,甚至在上个世纪还爆发了关于“上帝掷骰子吗”的大讨论. 当然,我今天并不想讨论这么大的一个话题,但依然不妨碍我把掷骰子试验背后隐藏的二项分布和大数定理引入自然界,用它对一些生物学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

肠道细菌能影响大脑

- 小天 - Solidot
有数百种细菌居住在人类内脏,科学家刚开始了解这些细菌对人生理和健康的影响. 根据发表在PNAS上的报告,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能扰乱思维,改变大脑化学物质,改变情绪和行为. 爱尔兰神经学家John Cryan和同事给老鼠喂食含有有益菌鼠李糖乳杆菌的食物,连续六周. 结果老鼠花了许多时间探索原来让它们害怕的狭窄高架马路和开阔的空间.

肠道细菌透露你的胃口

- hao - Solidot
根据一项新研究,你吃进嘴里的东西帮助决定了居住在肠道中的是哪种类型的细菌.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摄入的肉、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酒精影响了肠道细菌类型. 但饮食结构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一种细菌会迅速取代另一种细菌. 四月的《自然》杂志报告说,人的肠道细菌主要有三种类型:类杆菌属(Bacteroides),瘤胃菌属(Ruminococcus),普氏菌属(Prevotella).

淡水+盐水+细菌=清洁能源

- 阳勇 - Solidot
第一次,研究人员仅仅使用水和细菌便能可持续的生产出清洁的氢气. 宾州州立大学的工程师Bruce Logan和Younggy Kim在PNAS上发表报告,声称成功组合两种设备,无需外部能量就能产生氢气. 原型设备包括两个塑料瓶和一个小玻璃箱,塑料瓶一瓶装淡水,一瓶装盐水,玻璃箱由两部分构成,一半放细菌,一半放营养液.

海鸥通过海滩传播抗药性细菌

- 丁丁 - Solidot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传播途径:海鸥遗弃在海滩上的排泄物. 研究人员从迈阿密海滩上收集了海鸥粪便样本,分离出如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 他们从大肠杆菌菌株中发现了能产生CTX-M酶的基因,这种酶能帮助细菌抵抗抗生素超广谱β内酰胺. 其它菌株还携带了产生CMY-2酶的基因. 这项发现让科学家得出结论,海鸟帮助将抗药细菌传播到全世界.

[小红猪]“重女轻男”细菌扳倒进化平衡

- yu - 科学松鼠会
译者自我简介/征友启事:Gorgon,(为了不做白大褂女PhD)叛出生物转投医卫,身在美帝心系天朝,一脚文艺一脚科学,兜兜转转已到亟待随手解救之年. 原文链接:Gender-biased bacteria throw off an evolutionary balance. 本月(原文发表于2011年4月),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细菌感染正在美国西南部最常见的一类农业害虫的种群中肆虐.

耐抗生素细菌沿着马路搭便车

- 丁丁 - Solidot
汽车和货车载着人、商品和家禽在各个地区穿梭,深入大街小巷和偏远地区. 一项新研究发现,人或商品不是唯一的货物,耐抗生素细菌一路上搭着便车. 厄瓜多尔埃斯梅拉达斯省的密林中分散着超过100个村落,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海洋和内河,直到1996年才有一条马路将Borbón和大部分沿海地区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