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事故”

标签: 人生 感悟 情感 处世 生活观察 | 发表时间:2011-05-09 13:14 | 作者:左岸 SiL
出处:http://www.zreading.cn

这是cemoon的一篇随笔,喜欢他的这种真性情。
.
原文人情“事故”
.
发生过两件事
.
某朋友问起一件在他看来很秘密的事情,尽力帮他打听后告之他的一天,突然接到他愤怒的电话:你干嘛说出我的秘密?
啊?你在讲什么?没有这回事啊?
很可笑,帮忙完后都忘了这事的自己,居然被对方认为自己在意他到了需要去透露给别人的地步。
.
我才没在意他,我只不过无视他那些小事罢了。然而既然未与他有什么交流、他也以上面事实证实自己对我实在没什么了解,却给我扣了个“不自知不成熟”的帽子。
.
朋友的家人据说对我期待太多,见面时又因为我不喜欢与一般没有什么思想交流的人做太多沟通,所以失望之至后、也扣了我一顶“相当不懂事”的帽子。
这同样可笑,我并没有轻视他们,只不过一来他们没有在思想上品味上跟我相近到感觉亲近而舍不得离开、二来他们没有远到让我需要用礼仪去维系关系的程度、三来他们的近况不值得我去表达什么关心、倒不如路边一朵被人压坏的花对我更重要。
.
世界上这样的”好人”真多,明明只跟他们来往过几天,却做出了解你的全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特性的样子。
明明是他们自己期待过多,却把他期待的落空归错在你的头上。
明明刚刚犯了个贴别人标签贴错了的错误,却立刻又给贴上另一个标签,继续犯着错误。
似乎这样,他们就永远没有错误,永远把人和事看清了。
.
多可笑啊,在我读过的书、看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中,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却无疑的都类似的用了同一种方式。也许汉娜.阿伦特、勒庞所说的绝大多数人类的共性也包括在此,可笑的是他们在无意中成为了实验的主体、却不自知的认为自己的一切是自己成熟思考后的结果。
.
有些人一生似乎眼光就到那里为止了,却没看到世界上有更远的地方、更多的事情,所以才会把眼光局限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自己对别人的预想;才会经常喜欢用 一两个词概括一个人的全部表里、却在错误之后又把误解归在别人头上;试图概括一个人却不是用交谈而是在一旁观察几天后立刻下结论、并且从不告之本人而只在 自己的交际圈里做小范围交流。
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旦我半摊牌的指出他们为什么不跟本人去确认时,他们却又多半闪烁其辞、以自己从未有什么不满不值得去当面质疑来作答。
然而他们这样背后小众的传播方式、却实在很难与他们上面给出的解释相匹配。
.
想到这些,我怎么能继续跟他们解释下去?
就说一句“你们都是好人”吧。
也正是在这种时刻,我才会觉得自己跟好多人真是太不一样。
.
他们很在意别人,我更多在意自己。
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别人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我更喜欢先把自己认清了。
他们喜欢用概括来表示对别人的全面了解和透析,我更喜欢用语言了解自己、用行动更加透析自己。
据说我的这种特性叫做不成熟。
如果关心别人到侵入叫成熟,那我不知这种成熟有何好处?
果子熟了可以取食、这样的人的成熟不是对别人的误解就是对自己心理造成压力,一个连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就试图去了解别人的人的成熟有什么好处?
经常想起那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是指普通人、像小孩子一样见识不多也不怎么深的人,而并非品格低下)
我在隐隐的明白一些说出来伤人心的事情、在隐隐了解一些人说过的话。
不说为好,说了伤人心、然后又给他们一个例证证明我的“不成熟”。
或许还是让我用“普通的一个好人”一词已经足够吧。
自明自省自尊似乎并不适合形容。
.
那一群“好人”,我不愿意跟他们多来往,理由很简单,不想在不了解、不愿意了解、却以为自己了解自己和别人的那种人身上浪费时间。
我对某人说过自己自命清高,这并非虚言。对于上一群人,我确信自己的清高而不愿同伍。
他们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我无意改变自己只为求得这些人群形容我一句“成熟”。
若他们有难,我会尽量相助,但平时就不愿多花时间重视这些与我志向不同者。
原因说来很简单,这是我自己个人的问题:因为我无法违背自己愿望的妥协、无法无原则的客套、学不会讲一套做一套、明明没那么近的关系却表现得那么亲热。
十年后会如何?某脚总让我学着长大,似乎别人都是大的,唯我仍小着。既如此,尼采、阿伦特、梁文道、李承鹏、韩寒一批人大概也被认为是小孩,等他们 “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不知该到何年。只不过他们有名,没人敢大声说他们罢了。
真可笑啊。人情世故办不好就成了人情事故。
.
我身边也偶然见到另一种类型的“好人”,他们从未多显示过跟朋友同事的亲昵,从不怎么多说话多愤慨,平时工作也本本份份未见有什么特别。却一个在512地 震时冲上楼去帮助因为害怕而不敢上楼的同事存盘关电脑关电源,另一个在大家都捐款2.300、领导都不到1000的时候,一下子拿出2000这还只是其中 一次被大家发现的。
.
正因为看过这样的人,对比那样的人,我才不敢对任何事情、任何人物轻易下出判断,只要我不直接与对方接触、交流、知道对方真正的想法,就不能随便轻易的下判断以防伤害对方(即使在他不知情的立场下)。
.
别轻易下判断吧,在你没有与对方直接交流的时候。不要随便传播二手信息,在你没有主动证实之前。
难道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事实,但不是真相。
难道不是有这样一句话: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你喜欢凡客吗?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Copyright © 2008-2010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手机访问:http://wap.zreading.cn
博客顶级赞助商:博客右侧顶240*150动静态图片,价格:100 RMB/月;
首页横幅+整站评论+RSS底部输出(468*60动静态图片(可适当调整)),价格:200 RMB/月。

也许您还喜欢这些:

相关 [事故] 推荐:

人情“事故”

- SiL - 左岸读书_blog
这是cemoon的一篇随笔,喜欢他的这种真性情. 某朋友问起一件在他看来很秘密的事情,尽力帮他打听后告之他的一天,突然接到他愤怒的电话:你干嘛说出我的秘密. 很可笑,帮忙完后都忘了这事的自己,居然被对方认为自己在意他到了需要去透露给别人的地步. 我才没在意他,我只不过无视他那些小事罢了. 然而既然未与他有什么交流、他也以上面事实证实自己对我实在没什么了解,却给我扣了个“不自知不成熟”的帽子.

线上事故分析

- - 互联网 - ITeye博客
线上服务不定点的不能使用, 查日志发现resin服务正在重启. 由于resin所在的服务有web监控,如果web服务没有相应,则会重启resin服务.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无法请求到web服务呢(60秒没有相应). 1, 首先查看相应的日志:. /data/logs/chewenwww/stdout.log   正常信息日志.

【高铁之乱】“不可能”的事故

- forcey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介绍,“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关方面权威发布. 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本身的设计问题使雷击造成的故障升级,红码发成绿码,错误发出绿灯信号,引导D301前行追尾. 从23日20:25开始,一系列似乎合理的复杂调度实际上把两辆动车放到了危险的悬崖边,而信号设备的故障最终把两车推下了悬崖.

[转贴]温州高铁事故原因

- DayuLu - 牛博山寨 编辑推荐
让我吃惊的是,铁道部竟然在缺乏ATP技术的情况下,就强行开通了高铁. 现在铁道部应该做的就是,立即把所有高铁列车降到160公里时速运行. 现在中国高铁使用的所谓ATP装置其实是LKJ升级版,是很低级的ATP,只配使用在160公里以下时速的普通列车上. 现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ATP车载设备,工作原理是向轨道发射信号,跟在后面的列车接收信号并经过计算得出与前车距离.

温州高铁事故原因

- lzhi - Lzhi's Views
让我吃惊的是,铁道部竟然在缺乏ATP技术的情况下,就强行开通了高铁. 现在铁道部应该做的就是,立即把所有高铁列车降到160公里时速运行. 现在中国高铁使用的所谓ATP装置其实是LKJ升级版,是很低级的ATP,只配使用在160公里以下时速的普通列车上. 现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ATP车载设备,工作原理是向轨道发射信号,跟在后面的列车接收信号并经过计算得出与前车距离.

“7·23”动车事故技术原因

- jejer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7·23”动车事故的主要诱因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设计的电路存在缺陷.

中国重大铁路事故一览

- sxyttr - 牛博山寨头条
1、1971年12月7日,451次近郊旅客列车和837次货车在京广线琉璃河站发生尾追相撞的重大行车事故,铁路职工和旅客死亡14人,伤22人,中断行车1小时40分;. 2、1976年10月16日,广州到深圳92次在广深线41公里处脱轨颠覆,旅客18人受伤,中断行车24小时59分;. 3、1978年12月16日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在陇海线杨庄车站与西安开往徐州的368次拦腰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06人,重伤47人,轻伤171人,客车报废3辆,中断行车9小时30分,被称为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

追尾事故 又是“卡斯柯”!

- Jingzhi - 联合早报网 zaobao.com - 中国新闻
上海地铁10号线两车追尾的一声巨响,将名叫“卡斯柯”的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再次置于社会镁光灯之下. “卡斯柯”这个并不特别好记的名字会迅速浮出,因为在舆论记忆里,2009年至今已有三起危及公共交通安全的事件与它有关.

地铁追尾事故须彻查

- 猫猫逗逗 - FT中文网_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虽然中国官方媒体将9月27日的上海地铁事故定义为“轻度追尾”,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起不折不扣的重大公共交通安全事故. 270多人入院就诊,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对于民航、高铁、地铁这样的高度精密而危险的交通工具来说,“零伤亡”是基本的安全底线. “无重伤、无死亡”绝不能成为文过饰非的理由,一丁点的安全隐患都应当成天大的问题来对待.

【发现者】十问动车追尾事故

- E. Liu - 网易新闻·有态度专栏
导语:7月23日,D301次与D3115次动车在温州附近发生追尾事故,铁道部称初步认定事故是由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 然而事发前,电力、铁路方面专家均宣称,中国的动车是全天候的,也就是说除了地震、海啸外,像雷电、风雨等气象情况都应在防范范围内. 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程中,相关部门粗暴对待受损车厢的做法更是引起了人们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