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1新版Facebook产品设计(上)
编者按:本文作者倪爽,前 MySpace.cn 产品总监,前 西祠胡同 运营总监。通过他从事的产品设计角度,对Facebook的新产品进行了讨论。文章分两部分,分别说说这个产品设计的目的、以及方法。本文为第一部分。你可以在这里关注倪爽的微博。
9月22日的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正式对外发布了其新产品。2011年的Facebook新产品主要包括:能够记录一生的Timeline、能创造更多信息的Any Verb、能接入更多信息源的新Open Graph、以及可显示各种信息的Ticker。
记录一生的Timeline
我们日常所说Timeline,一般指feed,即所有来自我朋友的消息;Facebook的Timeline,是个人主页(Profile)的一部分,即所有关于我的消息。
MySpace之类古典社交网站上,用户胡乱发布信息、并胡乱显示在主页上;而Facebook等社交网站里,系统从你注册帐号之后,有序记录你发布的信息,以及你从游戏、应用、like里产生的各种数据,一并显示在你的主页里。
新版Facebook把这种记录再延伸了一步:可以记录你注册之前的信息,哪怕是你出生那天的信息,Facebook用一个精巧设计的时间轴,展示你一生的各种信息。
Why?-Timeline改变的规则、改进的设计,目的都是一个:鼓励你创造更多信息。
创造更多信息的“新Like”
在古典社交网站年代,你得动手创作每一个信息:一篇博客、一张图片、一句留言;Facebook年代里,你的很多信息无需你动手创作,你玩的游戏、使用的APP、参加的活动……你的行为自动产生了信息,记录在你的名下-尤其是Like功能出现之后,Facebook把用户创造信息的难度降到了最低:你点一下就好了。
Twitter有RT、Google有+1,二者与Like作用相似,在新版中,Facebook用“Any Verb”创造了“新Like”:你可以用任何动词、对任何东西做动作--什么都可以点、怎么点都OK,随便点一下、立刻为你产生一条新信息。
Why?-如果Timeline能为某用户增添30%的新信息,那么新Like也许能帮用户多产生3倍、5倍的信息,还是那个目的:帮助你创造更多信息。
接入更多信息源的新Open Graph
通俗点说,Open Graph对用户的作用是:导入你在其他网站的数据,显示在Facebook里。
Open Graph是Facebook作为平台的镇宅之宝,新Open Graph增加了信息来源,目前可见的新信息来源有音乐网站、视频网站、新闻网站。新Open Graph还简化了APP和其他信息源的接入方法,相信今后的大部分接入,会简化到随便点点-瞬间接入外部网站的信息、以及外部网站的用户关系。
Facebook还改进了用户共享信息的方式,增加了同步欣赏功能。以前只能简单显示一句“在××游戏里得到了◎◎”,现在你可以看到好友在听什么歌、点一下这首歌,你立刻和他开始欣赏同一首歌、完全同步-那个华丽的海豚音出现之后,你俩同时动词了。激动吧?用户会爱死这些新玩法,并随之产生更多新信息。
Why?-基于Open Graph接入信息,可以帮助Facebook积累更大数量级的用户信息。按这个趋势,下一步(3、5年内),连你家冰箱的数据都能导入Facebook。
显示各种信息的Ticker
Facebook里的用户信息太多了,好东西、差东西、屎东西,都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里啦!简单说,Ticker在你页面上单独列出一小块区域,专门显示一些有意思、有价值、且容易被错过的信息-比如你的好友正在听什么歌。
信息过载是所有现代SNS的通病,Ticker是帮助用户过滤信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和新设计的Timeline一样,帮助页面承载更多信息、帮助用户更简单地阅读信息。
Why?-既然你能够阅读更多信息,那么你就不怕创造更多信息。仍然是那个目的:创造更多信息。
然后呢?
综合以上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新版Facebook的主要意图,都围绕着产生更多信息。但是“产生更多信息”只是方法,并非最终目的。
Twitter、Google、Facebook都在使劲积累信息。三者不同在于:Twitter象个广告公司,只知道你喜欢什么、不清楚你是谁。Google是拥有太多数据的工程师,不清楚你是谁、大概知道你喜欢什么、勉强知道你和谁有关-这二者都难以充分利用掌握的大量信息。
而Facebook从开始之日起,就是洞察人心的生意人,他们事无巨细地分析用户关系、发掘用户信息的价值。只有Facebook能利用手头的信息,卖出更多广告,并且每个广告都是量身定做的、由不得你反抗。
Facebook的目的向来很明确:丧心病狂地将围绕用户的各种信息转化为广告、销售。
这些即将上线的新产品,将帮助Facebook更接近自己的目的。毫无疑问,Facebook将因此更强大。或者说更邪恶。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