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持专注 读书何必贪多图快

标签: 文化 专注 读书 | 发表时间:2011-10-05 10:36 | 作者:liamhero long
出处:http://xianguo.com/service/dailyshare

十年前,我会常常去书店逛,看着一本本所谓的世界名著感觉十分新鲜,但是没钱买,放学回家路过书店的时候都会在里面呆一会儿,左翻翻右看看,不知不觉对大部分的名著都弄够略知一二,跟同学高谈阔论的时候,便会假装自己十分了得,如数家珍,其实自己当年就十分土鳖的逼着自己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看完了《鲁宾逊漂流记》,而且也没有扎摸出什么味道来。同学之间的氛围就是相互装逼,看看谁懂的东西多,借此来炫耀自己。那时候我还记得一个哥们装深沉看《红楼梦》,回家吃完午饭之后就要跟我说他最近看到哪里了,书里面讲了什么什么事情等(那时候阅读速度大致非常基础的)。我比不过去,凑巧那时候百家讲坛邀请了周汝昌天天中午来讲红学,我也就每天中午准点守候,看完了之后在给哥们讲。这下哥们没话说了,每天就听我胡吹海侃,我就照着周老先生的话原版告诉他,但是到现在,或者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忘了周老先生讲了什么东西,仿佛那是一片空白,唯一记得的是跟哥们海侃是他听痴了水平。那个时候吸收知识的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纯粹的吸收知识,然后炫耀一番完事,没想过其他的。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读书。

七年前,正是疲于应付高考的时候,于是想多拿点时间出来玩,便在网路上到处寻找速读之法,最后寻找到photoreading。但在强劲外在压力和内在心中的没地的情况下,我寻找真真实目的不过是高效率的记忆术罢了,以便于应付应试教育,标准答案的高考。而现在我发现,其实如果以开发理解力的方式在准备高考,也不见得会很差。但那个时候人心是脆弱,不堪一击的,在面对新新事物和观念面前,很少有人胆敢放手一搏。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读书。

四年前,凭借着快速阅读的方法,开始阅读各类书籍。也真真实实阅读了不少书,跟人家胡吹海侃的本领也确实增大不少。慢慢便起了增上慢心,大学图书馆号称30万藏量,我却不屑一顾,觉得很多书都是滥竽充数之辈(不过确实有很多书是滥竽充数之辈)。于是慢慢远离了图书馆,只是在网上偶有所得的时候,才会去卓越当当上买上几本。但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自己还做了读书笔记,一笔一划的手写记录,一段时间过后在翻出来看却完全没有印象,里面的方法论和分析法忘得一干二净。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读书。

真正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反而在工作之后。

我每天的上下班都要在公交或者地铁上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无事可做白白浪费岂不可惜?于是,又开始按时按量有计划分门类的给自己安排看各种书籍。没有读书时期的过多焦虑和分神,反而能够有机会和时间去体验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所带来的不同成果。这有点“六西马格”的味道,通过测评统计控制,去发现最优策略。这反而让我收获到了更多的东西。

如今,我反倒有些害怕自己阅读速度过快。

几年前读尼采自述时,自己说他一生从头到尾过完的书籍也就40本左右。这让我印象深刻,一方面觉得他这个说法很牛逼,但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魄力,恨不得自己阅读的速度更快一点。这显然是一种悖论,但我自己无从解决。而当我闲来无事重看以前自己看过的书时,越来越有这样的感叹——我以前都白读了这些书了啊。

由于工作原因,用来看书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但是比较集中和固定,这让我不敢定太密集的读书计划,常常书包里面只放了一本而已。这样的条件下,反而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契机。我不自觉的发现,为什么同样一本书,现在能够发现更多更好更深的东西,并且能够在生活之中开始不自觉的运用呢?(photoreading里面也有假装学会了的技巧,但这个感觉没有的现在给我来的强烈)而在这样的体验之中,我愈加发现,单纯的记忆知识点是多么基础性(我是说他基础性,没有说他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深入的理解力,而且当我们深入理解的时候,记忆什么反倒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我所说的记忆却不是“应试教育”方面的“精准答案”的记忆,如果真的要用一个词语来表达的话表示“模式记忆”。

你可以有一天忘了所有的知识点,忘了你看过的所有的书,忘了演讲技巧的出处,文章技法的典故,但你只知道这么做会更好,会更有效,这边是“模式记忆”。名词解释什么的,翻字典或者google一下谁都知道了。有了互联网之后,知识对所有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平程度,这一点上谁都没有差别,而真正的区别则在于运用知识的技法或者能力——这便是模式。

有一个词简单而且概括:内化。

同样是读《影响力》,有人可以读完之后,销售技巧大增或者瞬间晋级为PUA;而有的人读完之后,则还是一无所获,跟以前没什么不一样,还花了几十块钱的书钱。其中的差别,就是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或者说理解力的不同。在理解力一定的情况下,我发现如果长时间的专注于一本书或者同一门学科,我们能够理解和捕捉到的东西会多出来很多很多,而且会在无形之间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条件反射般的内化到下意识里面。而正如尼采所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深入专注的把40本大部头的看完,其实成为不了一个哲学家,但也应该会拥有受用一生的智慧了吧?

这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害怕,害怕自己读的太快,理解得不够深入,害怕自己抵抗不了其他书本的诱惑,害怕一本书没有读完马上又去拿其他书来啃。而在潜意识之中,有一只思维惯性,你要你一直在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及时明面上你没有想,但是深层的思维还是会继续运作,然后有一天灵感一闪,明白了想通了,不明白的内容明白了,做错的题目做对了,不知道写的文章的写好了。但如果,我在重要程度上,把另外一件事情纳入到自己的思维范畴的话,我猜想,我的思维会暂时中断的之前的思维过程,而开始另外一个新的思维过程。而当我们想回到以前的那种深度的思维阶段时,我们又不得不需要重头开始了。

这方面大脑机制什么的,或许可以从玄哥的这篇文章里面的找到答案《持续的注意力》。当年他这篇文章刚出来的时候我也看过,但也是到了今天我才咂摸出其中的味道来,其中的感觉难以言表。佛教有修道、证道、悟道三种说法。个人的学习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呢?

当年读了《how to read a book》的之后,学会了同主题阅读,对曾国藩的那句话不屑一顾,以为过时,如今自己却可笑自己的幼稚,但这么一个过程似乎又是必须经历的。回首页

相关 [文化 专注 读书] 推荐:

【文化】保持专注 读书何必贪多图快

- long - 每日鲜果精选
十年前,我会常常去书店逛,看着一本本所谓的世界名著感觉十分新鲜,但是没钱买,放学回家路过书店的时候都会在里面呆一会儿,左翻翻右看看,不知不觉对大部分的名著都弄够略知一二,跟同学高谈阔论的时候,便会假装自己十分了得,如数家珍,其实自己当年就十分土鳖的逼着自己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看完了《鲁宾逊漂流记》,而且也没有扎摸出什么味道来.

微专注

- Bo - 筆記人生
一般认为,人儿年纪慢慢变老,老到一个程度后,头脑肯定不如少年人清楚. 你和一个老人说话,他的反应肯定会比年轻人慢一点点,表达方面可能也比年轻人还要钝一些些,你看到的是一部老马达,缓缓的转、转、转、转,有时不小心还听到锈掉的吱吱磨擦声. 这周在《科学美国人》看到一则来自UCSF的有趣研究(原始论文大要在此),先讲结论好了,他们说,人老,原来头脑并没有「变慢」,那部老马达其实还是转得很快,快得完全没有丁点锈味.

专注的艺术

- - 36氪
告诉我实话:你有没有在开电话会议的时候(即便在跟某人一对一地电话会议)时回邮件. 你有没有在开会的时候带上你的笔记本,假装记笔记实际上却漫无目的地上网. 你有没有午间或者晚上在你的办公桌吃饭. 你有没有在开车的时候打电话甚至偶尔发发短信. 为什么25%到50%的人都在抱怨,他们被工作压垮了,他们被工作整得焦头烂额.

关于读书

- iDesperadO - 4G spaces
看到师弟蔡白银写的文章, 有所感, 写下几句不成文的心得体会.. 大学读经典书, 能缩小自己和发达国家学生的差距. 我们国家的大学和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大家也都能看到. 在理工科上, 或许中国大学唯一能和外国大学在同一起跑线的, 就是图书馆里面躺着的经典英文原版书了. 科学发展到今天, 每个领域都是枝丫茂盛, 都有经典的著作.

Linux读书片言

- L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目前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应用有一定距离,虽然整日都叫嚷着“一定要改革”. 但毕竟高等教育的本质只是给与一个平台,扎实基础,为往后自我学习的道路上提供  动力.   自我学习的能力在IT业着实重要,甚至是全部,不管是技术,还是业务.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open source这玩意 还真是检验一个人“自我学习”能力的好东西.

专注核心功能

- 小宇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当我还小的时候,出了什么毛病都爱用风油精. 无论是虫叮蚊咬,晕车晕船还是感冒发烧,风油精都能派上用场. 因此当我颇为自豪的向我的小伙伴炫耀道“风油精什么都能治”的时候,他的一句“风油精什么都能治,什么都治不好”着实给我泼了一头冷水. 随着我逐渐长大,我遇到了更多“万能”的产品:能刮胡子能双卡双待能遥控电视的手机、能祛痘美白淡斑保湿去黑头的面膜、能交友能婚恋能看视频能做3D特效的网站等等.

专注你的梦想

- Jay - 酷啡生活 {Cooffee Life}
前段时间看过古典老师的一个演讲,讲得非常精彩. (古典的演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H2qLGUAwxg/). 我的一个心理学老师,叫做GLIGEN, 他是当代最好的催眠大师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功夫高手,他有一次告诉我们关于功夫高手的训练方式,他们需要走进一间房子,房子的四周的不同地方贴着有字的纸,同时有五六个人进攻过来,你需要一边抵御来自四周的进攻,一边把墙上的字读出来.

暑期到来好读书

- Codetrick - 南桥的博客
几个星期前,我去帮一美国人搬家,忙了大半天,装了两个大卡车. 家具倒是不多,连床都是那种铁架子的简易床,但书装了半卡车. 这户人家的丈夫在社区大学任教,妻子当幼儿教师,家有两个孩子,是一个普通美国家庭. 这些年我发现美国普通家庭读书从质到量,不知把中国普通家庭拉下了多少年. 他们很舍得花钱卖,也舍得花时间读.

读书总结/计划

- tiger - 游戏人生
2010年读了一些书, 下面的数据都来自豆瓣, 有些书没有读完但短期内没有计划再读也标记为 读过, 而另一些书搁置了很久但希望继续读下去则标记为 在读.. Unix 技术手册(第四版 中文版). 作者: Arnold Robbins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9年11月1日 / 98. 虽然有 man, 有 info, 有这么一本放在手边的工具书, 还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