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殺了誰?
小明和小華是國小六年五班最要好的一對同學,小華升上六年級以後開始和小明組成讀書會,小華於是突飛猛進,名列前茅,但是小明似乎是原地踏步,還是在後段奮戰,有一天回家後,媽媽跟小明說,不要跟小華要好了,都是他害你考試成績這麼差。
為什麼要說這故事呢?
如果觀察去年以來的財經媒體,當他們提到蘋果(apple)時,有了一個新的論點:蘋果謀殺了台灣科技業!這樣的論點不就跟小明的媽媽很像嗎?賺不錢就怪別人賺太多。
會有這個論點,主要是跟鴻海等所謂蘋果供應鏈雖然訂單卻越接越多,獲利卻越來越稀薄有關。這也讓人看到掌管供應鏈的庫克之所以可以成為賈柏斯接班人的功力。
但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其實又不是新聞,我們的代工廠早就淪為低毛利的行業,那要這樣說來,不只蘋果,包括惠普、戴爾、sony 這些科技大廠早就聯手圍毆台灣科技業了,不是嗎?
但蘋果真的殺了台灣科技業嗎?在我看來其實不然,而且隨著蘋果跟三星的戰爭越來越激烈,台灣科技業想要翻身,蘋果還是我們的救生艇。
如果看到三星跟蘋果的戰爭,很自然會聯想到台灣雙A宏碁、華碩過去分家的歷史,當宏碁代工 IBM(現在的聯想)NB,華碩代工蘋果、東芝的 NB 時,客戶對於下單給對手,自然心理很不舒服。
蘋果現在三星最大的敵人,居然也是他最大客戶,包括面板、flash 記憶體等都是蘋果向三星的採購大宗,但是這幾年三星在智慧手機、平板市場大張旗鼓,直接挑戰蘋果,這樣的態勢自然會讓蘋果重新思考供應鏈的分配問題,不可能只是看報價就決定面板、flash 這些關鍵零組件的採購了。
要說蘋果想殺誰,比起台灣這些代工夥伴來說,新 CEO 庫克可能更想把三星除之後快。
這也就是為什麼儘管三星苦苦哀求蘋果,但是台積電還是可以拿下蘋果新款處理器訂單的理由。
也就是說,在蘋果這塊大餅之中,台灣廠商的分配利潤不會一直卑微如斯,可是除了蘋果之外,台灣硬體廠商要面對的更大挑戰是,當 PC 已經進入成熟期,成長不如過去每年都可以有兩位數時,台灣整體PC產業產值超過2兆元,我們該何去何從?
但我還是對這樣的調整發展充滿信心,從過去成衣、製鞋到 PC 的代工歷史,台灣公司擅長的低成本製造,其實反應的是一種管理品質,這些無形的知識資產未來也將繼續支撐台灣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