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到比特: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标签: 业界趋势/Trend 信息图 前缀分类 互联网 教育 | 发表时间:2011-06-12 08:17 | 作者:何宗丞 mike
出处:http://www.ifanr.com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媒介即讯息”,过去人们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涵义。进入信息社会,尤其是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并不精通技术的人的视野与前瞻: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并非这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的性质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变革。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无时不体验着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就像教育、学习的机会,从未像今天一样触手可及。

来自 OnlineEducation.net 的一张信息图(点此查看完整大图),多角度展示了在线教育发展的历程。

里程碑:


  • 1971 年:英国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首次采用电视、广播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是“远程教学”的滥觞。
  • 1989 年:凤凰城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推出第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个人付费教学系统,当时仅有 25 个人注册使用。
  • 1993 年:工程师 William Graziadei 提出了网络教学系统的标准——易用、便携、易复制、易压缩以及廉价。
  • 1999 年:网络教学(e-Learning)这个概念正式在某教育研讨会上创立。
  • 2004 年:Salman Khan 将教学视频传到 YouTube 上,以帮助其兄弟姐妹学习数学。很快这些视频流行开来,于是他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在线教育机构—— Khan 学院。

今天


如今,营利性、非营利性的在线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在线教育已经发展成为高达 340 亿美元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青睐于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

  • 英国开放大学基本上实现教学网络化,250,000 个学生使其成为英国当前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两倍于伦敦大学(Univesity of London)。
  • 凤凰城大学如今成为美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私立大学,在校生数量超过 500,000 ,13 倍于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
  • Khan 学院如今已推出超过 2,100 个教学视频,点击量逾 4100 万次,这就相当于全美每个学生点击一次。
  • 目前全美有 25,000 个在线课程可供选择。
  • 在美国现有 300 万完全在线学习的学生,这相当于法国大学学生总人数。
  • 几乎一半的学生接受过至少一次的在线学习。
  • 近一半的在线学习的学生年龄在 26 岁或 26 岁以上。
  • 67% 的大学目前无法满足在线教学的需求。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原子到比特”、“教室到网络”,学习方式的转变源于新兴技术开拓。

苹果创新地将“Khan 学院”这样网络视频教学的方式发展成为一项免费服务——iTunes U,提供来自 800 多所大学的公开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顶尖的机构,这其中包括诸如斯坦福、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牛津一流的大学,也包括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市立图书馆、美国公共电视台这样的社会服务机构。在播出视频的同时,还提供幻灯片、PDF 文档等多媒体内容。生物学家 David Robinson 就曾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去 Galapagos 岛。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更为新颖的学习体验。去年,伦敦商业金融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Finance)就在 Facebook 开发出一款全球 MBA 教学的应用。

……

所谓的“精英教育”,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终究要“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平板电脑和电纸书的兴起,我们隐约看到,又一场传播革命即将来临。阅读媒介的变革对教育事业的促进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新媒介新思维

新兴的传播媒介衍生出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也逐渐习惯了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转化为数据传递。我们习惯了把生活琐事、思想火花记录在 Facebook、Twitter 上,我们也习惯了把迈出的步子转变成 Google Maps 上的一个个锚点……无时无刻。从教室到网络,从原子到比特,科技,一直在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

Via  Mashable

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网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依旧在网上。

© 何宗丞 for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 原文链接 · 11 热评 · 关注我们的微博 · 订阅我们 · #ifanrlive

Tips: 爱范儿(ifanr)启用了 Google +1 按钮,请到主站,用力点击边栏的+1按钮吧,谢谢!

相关 [原子 比特 互联网] 推荐:

从原子到比特: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 mike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媒介即讯息”,过去人们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进入信息社会,尤其是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并不精通技术的人的视野与前瞻: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并非这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的性质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变革.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无时不体验着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Google+是工具,Facebook是玩具_互联网_比特网

- Yi - net.chinabyte.com
Google+是工具,Facebook是玩具. 2011-09-26 11:13腾讯网Kathy. 关键字:Google+ 谷歌 时间轴 Facebook.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编辑约翰·比格斯(John Biggs)今天撰文称,Google+是工具,Facebook是玩具.

VJ:从原子到比特,再回归原子

- SotongDJ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这个名叫 Vyomesh Joshi 的印度人,同事们喜欢叫他“VJ”,现任惠普 IPG 副总裁和雅虎董事会成员,还曾经投资过柯达(Kodak). 他在很多场合都宣称:“惠普引领了所谓的数字革命,因为我们彻底改造了图像行业,我们开启了书籍、杂志、报纸和几乎所有印刷品的全新生产方式. ”所以他在过去的几场演讲都以《从原子到比特》(Atoms to bits)为标题,阐述信息从物理形态到数字形态的转化.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可可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从名词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 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 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 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从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

重新索引互联网

- keso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中美互联网差异

- leeking001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在互联网以指数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那么,这两个打过在互联网方面有什 么差异呢. 我们从下面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参数来比较两个国家,比如: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连接的速度,域名数量,受欢迎的网站,网页浏 览器,操作系统等等. 十年前,美国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头号大国,而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国.

重新索引互联网

- Ray - 最新文章 - UCD大社区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互联网七巧板

- Ray ma - 云科技
话说天下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半年前在一辆宝马车里,一互联网大佬爆料说“百度可能收购新浪,肯定在谈”. 半个月前又开始传,百度高管去硅谷跟Facebook谈合资了. 前天又听到,搜狐可能和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合资做微博. 互联网的谣言和互联网的股价一样,起起伏伏. 不过,本文主题不是关于百度或者搜狐或者新浪,而是关于合资.

被选择的互联网

- Jacqueline - 月光博客
  连线杂志的那篇《互联网死了》确实震动业界,而现在,百度的框计算似乎正在验证他的话. 无论是高兴也好,无论是哀嚎也罢,百度的框计算终究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一些实际的东西. 他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搜索的认知. 而百度这类似的行为,正成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 可以说,商业化的大潮,正在人为的割裂互联网,让他的边界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的锤子(三)

- 盛开 - 月光博客
  对微博的讨论思路仍将从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两个方面结合微博的特征来讨论,这将是我们的思维定势.   2006年twitter诞生,在blog之后,在rss,digg,youtube之后. 在这些应用出现之后,网民创造的信息内容与日俱增,对新闻资讯,博文的评论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Twitter生逢其时,将网民集合在一个平台上,最初将这一优势显现出来的是对突发新闻的报道,在现场的网民发布现场图片信息,通过twitter直接将图片传送给其他网民,经过转发评论,现场的新闻图片传播到整个twitter平台上,实现即时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