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的婚姻与家庭
寻找挑剔的另一半
就像人类一样,鸟儿对于寻找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也是不遗余力的。几乎人类能想到的点子,鸟儿们也全都用上了。
最常见的就是用歌声来吸引对方。对于很多鸟儿来说,曲调越是复杂,就越能显示歌手的实力,也就越能赢得众多美眉的青睐。所以有很多鸟儿不仅从小就把自己族群内的流行歌曲练得滚瓜烂熟,还到大自然中甚至其它动物族群当中“采风”,截取奇特的声音片断来丰富自己的歌曲。所以当我们听见鹦鹉、八哥把人声学得惟妙惟肖、或者华丽琴鸟发出了照相机快门声的时候一点都用不着惊讶,他们可不是为了讨人类的欢心,而是在为了泡美眉而刻苦练习呢。
[能发出照相机快门声的华丽琴鸟(Menura novaehollandiae)]
人靠衣装,进入繁殖期的鸟儿们对自己的外观也很重视。为了吸引配偶,好多鸟儿换上了华丽丽的礼服,靠自己出众的外表来博得对方的欢心。很多鸻鹬类在繁殖期的羽色和平时大不相同。比如黑腹滨鹬,千万别给它的名字给迷惑了,他们只有夏天繁殖时节腹部才是黑的,这是他们的晚礼服,而在冬天经过上海的时候,他们穿得可朴素了。
平时清秀朴素的小白鹭,此时也会长出犹如纯洁婚纱般的饰羽,宣告自己已经做好了步入婚姻殿堂的准备。只不过和人类社会不同的是,穿婚纱的往往是雄鸟,而多数掌握选择权的雌鸟仍然保持着朴素低调的姿态。
光是长得好看不行,怎样才能知道对方是不是和自己情投意合呢?那就一起来跳舞,看看配合得怎么样吧?鹤类的婚舞已将艺术的优雅发挥到了极致,可以偶尔也有跳舞跳得太过激动,狼狈地摔上一跤的。这种情况就和人跳舞时踩了对方的脚差不多吧。能不能容忍这种行为,那就要看对方的气度了。凤头的水上探戈也是很有难度,对于双方的配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考验,才知道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能不能也时时保持步调一致吧。
还有一些比较“暴力”的鸟类会用“角斗”的方式来解决配偶问题。不过总体而言,鸟类的“暴力”比起一些哺乳动物来已经好过太多了。像斗鸡那样斗到你死我活的鸟类毕竟是少数,很多鸟儿使用的是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进行比赛。比如北美的艾草榛鸡,他们会聚集在一个开阔的地方,用鼓动喉部气囊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的方式来吸引雌性。雌性往往会选择这场气囊秀的赢家作为配偶。
[拥有傲人双峰的雄性艾草榛鸡(Centrocercus urophasianus )]
[雄性艾草榛鸡因为更显眼,也更容易遭到掠食者捕杀]
不过对于一些更看重实质的“拜金女”来说,以上这些哗众取宠的手段都不管用。那就得投其所好,给她们想要的东西才成。于是,织布鸟早早地盖好了房子、园丁鸟甚至不惜偷窃、收集各种蓝色的建材把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的,向雌鸟承诺:亲爱的,放心,我会给你一个温暖的家的。犀鸟则直接采用给雌鸟喂食的方式,告诉雌鸟,哈尼, 你以后孵小鸟的时候我也会这么周到地照顾你的。这么贴心的方式,还能让人不感动么?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些挑剔的“另一半”不满意,雌鸟还是会对房屋的质量、美观度评头论足、挑挑拣拣,也有些雌鸟吃了对方给的食物也不买账,拍拍屁股就走了。沮丧的雄鸟只好重头开始——要不拆了房子重新造一所吧?我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到家了?
[会偷窃各种蓝色的建材来装饰家园的缎蓝园丁鸟(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深蓝色的雄鸟脉脉含情地望着来看房的灰绿色妹子]
不过,这也怨不得那挑剔的另一半啊。在鸟儿的世界里,选错对象将意味着一整窝繁殖的失败,对于它们短暂的一生来说损失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精挑细选是非常重要的。
步入婚姻的殿堂
经历了艰难的、代价不菲的求偶,幸运的鸟儿们终于得以出双入对,建立自己的家庭了。大多数的鸟儿和人类一样,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不过这种“一夫一妻”对鸟儿来说一般只持续一个繁殖季节,下一个季节很多鸟往往另觅配偶,只有少数的鸟儿能从一而终,将这种夫妻关系贯彻终身。一般来说,一些寿命较长的鸟类如天鹅、企鹅、信天翁、一些猛禽等鸟类更容易保持长期的夫妻关系。而且他们也和人类一样,在年轻的时候比较倾向于挑挑拣拣,频繁“离婚”更换伴侣,年纪大了,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老伴”,毕竟双方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科学家的研究也显示,在一起时间较长的伴侣,繁殖的成功率也较高。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鸟儿还要“离婚”呢?估计很多鸟看不懂科学家的数据统计,虽然在表面上过着太太平平的“二人世界”,实际上却在外拈花惹草,大搞“婚外恋”——动物学上有个术语叫EPC,也就是婚外恋的意思。据统计,在鸟类世界里,这种事情的发生频率可比人类世界要高得多。比如大苇莺就很过分,仗着芦苇荡能遮蔽雌鸟的视线,趁着女主人孵蛋的空闲,有时他就在自家附近骗小姑娘,对于雄鸟来说这样说不定能多赚好几窝小鸟,被扔在家里的雌鸟却少了很多的帮忙和照顾,小鸟的死亡率也会升高,那多不合算啊。所以对于雌鸟来说,遇上这样的非良鸟,要不下一次不跟他过了,要不干脆自己也来个红杏出墙,找个比他条件更好的爹,给他也戴顶绿帽子。
[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也有一些鸟类是堂而皇之地过着“妻妾成群”的生活。比如我们熟知的家鸡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样的社会中,大老婆和小老婆们的地位似乎已经被合法化了,众多雌鸟心甘情愿地跟着一只带头的雄鸟,似乎并没有什么意见。可以想见这种制度必然造就很多光棍,而雄鸟之间的竞争一定也非常激烈——现在你可以想象为什么斗鸡如此残酷了吧?
而对于鸵鸟来说婚姻似乎更加自由,雄鸵鸟找到一个大老婆以后,可以堂而皇之地找众多小老婆,而这些小老婆们都可谓自由奔放的新女性,为雄鸟生下几个蛋之后,便各自逍遥,去别处泡帅哥去了。结果最后安心在家里孵蛋的还是主人家两口子——雄鸟和它的大老婆。像这样的开放型婚姻,生物学上叫做“混交制”,就是雌雄双方都是花心大萝卜的意思。在这场婚姻当中鸵鸟的大老婆看起来是最不合算的——既不能四处寻花问柳,又得料理一堆家事。可是实际上,她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她能够确保自己的孩子成活率最高。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很多啦,比如孵蛋的时候把自己的蛋放在中间,带小鸵鸟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多偏点心啦什么的。这样一来,小老婆的后代往往反而成了大老婆孩子的掩护,所以她也就无所谓多带几个别人的小孩了。(更多鸵鸟囧事请看《鸵鸟盛衰记》)
鸟类社会当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婚姻,女权主义者看到了一定很是羡慕,那就是“一妻多夫”的制度。在这样的婚姻当中好像一切都是颠倒的——由雌鸟来护卫地盘并求偶,结了婚以后她只管“临幸”雄鸟和下蛋,接下来的孵蛋、抚育后代等家务事就扔给雄鸟料理。不过这种婚姻一般是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的。只有在食物非常丰富、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比如湿地沼泽,这种婚配制度才会占上风,否则一只雌鸟哪里有本事生得出那么多蛋啊?
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不时看到有人羡慕:要是人也像鸟一样能生蛋多好啊,妈妈没负担,又不疼。殊不知鸟类育幼的过程也是要付出很大心血的。首先,为了提供卵一个较稳定的温度环境,一般需要孵卵,而孵卵要占据大量本可以觅食的时间,很多鸟不得已采取“一夫一妻”制,双方共同孵卵育雏,就是因为单靠其中一方不可能孵化出和养活一窝小鸟。 其次,卵一旦生下就难以移动,即使鸟爸爸鸟妈妈觉得不安全,也无法像哺乳动物那样转移自己的宝宝,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只好弃巢,造成整次繁殖的失败。第三就是宝宝不在自己肚子里,就给了一些盗贼可乘之机。有觊觎鸟蛋做营养品的,也有偷梁换柱骗人家养自己孩子的,真可谓危机重重。鸟类自己有时也会搞错自己的孩子,科学家发现,银鸥和家鹅都会倾向于去孵比自己的亲生蛋更大的蛋(有时甚至是非蛋物体,比如网球),大概它们觉得这种蛋的孵化成功率更高吧?——丑小鸭的故事,不也就是这么来的么。
[银鸥(Larus argentatus):拐个网球回家去]
好不容易,雏鸟出壳了。如果是早成雏,爸爸妈妈这时就可以松一口气了,这种小鸟羽毛一干,就活泼可爱起来,能跟着到处走,妈妈吃啥它们就吃啥,一点不挑剔,很好带。然而大部分的鸟儿,它们刚出壳的雏鸟就像个光秃秃的ET外星人,眼睛都还不能睁开,除了长大嘴要吃的,啥也不会,这种小鸟叫晚成雏,做它们的爸爸妈妈可就辛苦了,每天只好不停地来回奔波,把食物源源不断地送进那似乎永远张大着的黄嘴巴里。——好多小鸟都有着醒目的黄色大嘴,这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是“把食物填到这里”的明显标志。随着小鸟长大,这种黄色就会慢慢消退。而爸爸妈妈身上有时也带有能让小鸟辨认出“它们是能给我带来食物的爸爸妈妈”的标志。比如银鸥嘴上有一个红点,小鸟看见这个红点,就赶紧去啄,相当于说“给我吃给我吃”,而此时爸爸妈妈就会把食物吐出来。
一些吃虫的鸟儿是直接把食物带回家塞进孩子的嘴里;而另一些鸟,特别是水鸟和一些食谷鸟类,往往采用先把食物吃进肚子,到了家再反刍出来的方式喂自己的小宝宝。这种食物相当于经过半加工的婴儿食品,既有利于成鸟携带,也有利于雏鸟消化。
鸽子是鸟类当中哺育做得最进步的——爸爸和妈妈都会在嗉囊中分泌出一种“鸽乳”,这已经接近于哺乳动物的乳汁啦,甚至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还高于牛奶呢,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营养品!有人曾经作过试验,用鸽乳去喂小鸡,结果试验结束时这个小鸡比其他鸡重了16%。鸽子一般产两个卵,如果其中一个蛋没有孵化,那么孵化的那个小鸽子就能独享爸爸妈妈的所有鸽乳,结果往往在两周的喂养期之后,它一个就能长到两个小鸟这么大,可见这种特殊食品的功效了。
能够分泌类似的物质的鸟类并不只有鸽子,还有大火烈鸟和帝企鹅。不过就和哺乳动物哺乳一样,分泌这样的“乳汁”需要动用父母自身的能量储备,父母也还是很辛苦的。所不同的是,哺乳动物只有雌性才会分泌乳汁,而在鸟类则是父母双方都可以有这一功能,这就是鸟类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