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坚持哲学
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在初期都面临众多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局:没有用户于是没有内容,没有内容于是粘不住用户。
在一次又一次的规划会、立项会、评审会、讨论会等等会议上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以“专家”的口吻发问:怎样解决初期没有用户的困境?怎样解决初期没有优质内容?怎样解决初期用户关系链没有导入的问题?怎样让产品对用户有粘性?等等。其实那些“砖家们”大多都明白标准化的答案是什么,但怎样运用好这些标准化的理念他们也无答案。
于是那些悲催的产品经理们不停地从产品创新、产品设计细节、产品运营、产品营销等角度来阐述及辩解怎样激励用户创造内容/导入好友/增强互动等等。
在经过一轮轮的立项会/评审会后,一些产品因为无法圆满回答用户与内容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都被PASS掉了。
而那些经过枪林弹雨生存下来的项目终于上线运营了,又面临缺资金、缺资源的困局:要资源先快速证明自己产品对用户有吸引力,而要让用户快速感知产品又必须投入资源。
按照各种常规/非常规的互联网营销手段、运营手段运营一段时间后,用户数还是没上来,于是各种质疑及事后诸葛亮的断言都随之而来,那些产品经理及项目团队成员们最终也对自己当初的决策产生了怀疑,最为明智且直截了当的选择莫过于放弃,大家继续去需求下一个杀手级的应用。而但竞争对手成功后,大家只能留下一地鸡毛的遗憾。
其实看看那些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在初期也都面临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除了那些以创新或以营销等手段一鸣惊人的产品外,大部分的产品其实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
刚做产品时候,总觉得产品的不成功是因为产品不够创新、产品运营手段不够丰富等等。现在回头看看曾经经历过的和正在发生的,如果要让我回答互联网产品成功最大的秘诀是什么,我宁愿选择:坚持、坚持、再坚持。
很多业务模式和市场机会都有一个临界点的问题,例如用户数/商户数到一定数量、市场份额到一定额度、品牌知名度等。过此临界点后,有利因素之间会形成正循环,各种市场机会不断涌现,业务模式也会更加清晰。这不单纯只是规模效应问题,很多东西都需要实践去积累和沉淀。
而且很多所谓的机会其实必须在团队能力/视野/行业理解等到达一定的层次后才可见,在每一个层次上我们都只能看见自己当前所处层次上的机会,而到达下一个层次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所从事事情持续的努力投入。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产品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在资源上没有太多的优势。但如果产品对用户还有价值,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一些痛点,那这样的产品就有存在的价值。所谓存在即是合理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不管用户的多寡,都有存在的价值。而只要有用户,只要我们持续努力,用户终究会积少成多,而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产品的影响力就会指数级增长。
对那些愿意对初期毫无希望的产品持续投入热情去坚持完善的人,其热情终会被用户感知的。而在产品设计及产品运营过程中,让用户感知我们的诚意对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用户所有的抱怨都很正常:骂我们的产品很烂,骂我们的能力很差,骂与竞争对手毫无优势等等。但如果能让该用户在产品体验及运营细节感受到我们为解决其需求付出的不懈努力,用户也会感动的。没有人讨厌为理想而持续奋斗的人。
我们最大的失败经常是因为眼光不够长远,指望一鸣惊人,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经常过早放弃自己曾经的选择和理想。
如果你是以3年为周期进行考虑的话,你将与很多人一起竞争。但如果你将时间周期延长到7年,你会发现你只在和其中一部分人在竞争,因为很少的企业愿意去进行长期战略的思考。只需要通过延长战略周期,你就可以努力追求曾经无法想象的结果。在亚马逊,我们希望做未来5年到7年的事情,通过培育种子项目,让它们逐渐成长——这方面我们非常执着。–Amazon CEO Jeff Bez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