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丰田到互联网:关于精益创业
创业这个词,往往让人立即联想到车库、彻夜不眠、震惊世界的新产品、一夜暴富⋯⋯其实对于我这种风险厌恶的人来说,这些会让很多人心跳加速趋之若鹜的东西,恰好是让我多年来避之惟恐不及的原因:我喜欢靠两手两脚靠头脑做事,不喜欢靠肾上腺素做事。
但创业真的是肾上腺素驱动吗?企业家精神就等价于灵感加赌性吗?当麦罗说我具有“entrepreneurship”的时候,我感到很困惑。
Eric Ries这本《 Lean Startup 》给这些关于创业、关于企业家、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都市神话画上了句号。在他看来,创业是一件扎实的工作,是一项可以学习和练习的技术,而不是灵光一闪和孤注一掷。这个基调,就让这本书很对我的胃口。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创业?很多人提到这个词,用的都是一个联合词组:辞职创业。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成熟的大企业未必缺乏企业家精神;创业也不一定非要辞职。Ries认为,所谓创业,指的是(1)一个社会组织(2)在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下(3)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成熟的企业具有更多的经验、更高的视角和更丰富的资源,以及对于创新的迫切需求。在一个成熟企业内部的一个小环境中创业,至少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关于“如何创业”的问题,Ries的关键词是“Build-Measure-Learn”。所有的创业者都关注“Build”,但缺少了 创新度量(Innovation Accounting)和 经过验证的学习(Validated Learning),就没有办法知道一个猜想是否正确,更没有办法知道基于这个猜想正在build的东西是否正确,于是创业就会退化成“运气+肾上腺素”。缩短交付周期,尽快获得反馈,再加上 Measure Anything 的技术,这些都是创业所需的专业技能。
Ries的创业技术有一组源自丰田的精益方法作为指导。在我看来最要紧的还是几件根本的东西:(1)缩小批量;(2)需求拉动生产;(3)自働化;(4)现场管理;(5)5个Why。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用5个Why解决问题的过程:
- 问5个Why,找到问题的根因;
- 针对每个Why所在层面的原因,分别找到解决方案;
- 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对解决方案进行部分投资。
和丰田讲“针对根因”不同,这里的解决方案不仅针对根因,也针对表象,而且在由表及里的各个层面都有措施。所谓“部分投资”,说白了就是:大问题多花精力,小问题少花精力。于是5个Why就成了创业团队天然的限速阀,帮助团队保持可持续的速度。
其他有趣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对成长阶段各种成长引擎的分析就很精彩。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是创业团队的结构属性:(1)紧张但可靠的资源;(2)独立发展的授权;(3)对结果的个人承诺。在成熟企业的体系中创业,这几点是必须多加留意的。
和最近读的几本书一脉相通,这本书也是一个典型的实干者作品:放下想当然,做实验,快速反馈,度量,学习。读到这样的实干者作品会让我感到心里舒服:一方面它会告诉你,前面的路很艰辛;另一方面它会告诉你,这里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神秘配方或者不可复制的人格特质,你需要的就是动手动脚动脑筋,专心踏实去做事。这个调调,确实很对我这个土象星座的胃口。